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0)
2023(10799)
2022(9601)
2021(9100)
2020(7612)
2019(17595)
2018(17822)
2017(33861)
2016(18842)
2015(21382)
2014(21686)
2013(21102)
2012(19353)
2011(17390)
2010(17192)
2009(15617)
2008(14895)
2007(12872)
2006(11070)
2005(9498)
作者
(56025)
(46316)
(46023)
(43725)
(29430)
(22243)
(20922)
(18502)
(17698)
(16488)
(15916)
(15462)
(14687)
(14602)
(14344)
(14237)
(14019)
(13882)
(13195)
(13050)
(11732)
(11420)
(11299)
(10505)
(10414)
(10326)
(10302)
(10093)
(9291)
(9231)
学科
(68580)
经济(68495)
管理(52104)
(47571)
(39977)
企业(39977)
方法(32446)
数学(27755)
数学方法(27423)
(18725)
(18710)
中国(17921)
(17008)
业经(15265)
地方(14411)
理论(13444)
(13393)
农业(12245)
(12151)
(11389)
贸易(11385)
环境(11240)
技术(11124)
(11014)
教育(10991)
(10735)
财务(10665)
财务管理(10645)
(10372)
银行(10319)
机构
大学(263253)
学院(261671)
管理(103361)
(94886)
经济(92570)
理学(90003)
研究(89378)
理学院(88906)
管理学(87219)
管理学院(86755)
中国(64375)
科学(59884)
(57445)
(47360)
(46119)
业大(43609)
(42863)
研究所(42625)
中心(39732)
(37684)
农业(37428)
北京(36095)
(35704)
师范(35276)
财经(34695)
(32949)
(31529)
(30794)
技术(30391)
师范大学(28557)
基金
项目(187187)
科学(145201)
研究(134282)
基金(133768)
(118332)
国家(117352)
科学基金(99309)
社会(80369)
社会科(75854)
社会科学(75834)
(73946)
基金项目(71858)
自然(67307)
自然科(65687)
自然科学(65668)
自然科学基金(64444)
(62988)
教育(61532)
编号(55638)
资助(55060)
成果(45116)
重点(42062)
(40080)
(39380)
(38681)
课题(38602)
科研(36078)
创新(36028)
计划(35444)
大学(34214)
期刊
(102666)
经济(102666)
研究(73806)
中国(49331)
学报(48054)
(42675)
科学(42596)
管理(36966)
大学(35041)
学学(32991)
教育(32480)
(31332)
农业(29865)
技术(22427)
(18652)
金融(18652)
业经(17322)
财经(15906)
经济研究(15784)
图书(15265)
(14946)
科技(13938)
(13414)
问题(13162)
理论(13160)
(13084)
业大(13038)
资源(12552)
实践(12304)
(12304)
共检索到372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杰  秦柏婷  果冲  陆秀君  杨雨春  祁永会  于国斌  朱瑞  
为探讨胡桃楸雌雄花芽生理分化过程中各种物质代谢变化规律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以雌先型和雄先型胡桃楸花芽为试材,通过对胡桃楸的物候期的观察和对花芽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的测定,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雌先型雌花芽、雄先型雌花芽、雄先型雄花芽、雌先型雄花芽的生理分化期分别是3月中下旬~4月下旬、3月末~4月中下旬、4月初~5月初、4月初~5月初,其花期相差10~15d,两种交配类型有2~5d花期相遇的时间完成相互授粉。胡桃楸雌雄花芽在生理分化期芽内物质代谢变化相似,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生理分化过程中出现低谷,POD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类型胡桃楸:雌先型胡桃楸雌雄花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雄先型;雌先型胡桃楸雌雄花芽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需求高于雄先型胡桃楸。两种类型的胡桃楸雌雄花芽在SOD活性方面无明显相关性,雌先型雌花芽POD活性高于雄先型雌花芽,两种类型雄花芽中的POD活性相差不多,POD活性与雌花分化联系密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昊翔  赵德英  马怀宇  刘国成  吕德国  秦嗣军  
以甜樱桃品种雷尼为试材,通过测定甜樱桃不同类型果枝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氮素含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四类果枝花芽分化期间氮代谢与花芽分化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四种果枝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的氮代谢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花束状果枝叶片的氮代谢较为旺盛。在花芽分化的各个时期中,花冠原基分化期叶片氮代谢最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褚孟螈  黄金城  
该试验系统研究了梅树花芽形态分化期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分化的动态规律,并对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游离氨基酸、钙调素以及赤霉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鲁亚婷  袁晓亮  林新春  方伟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花芽形态分化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花芽形态分化程度的增加,吲哚乙酸(IAA)和异戊烯基腺苷(iPA)质量摩尔浓度表现为先迅速下降后又逐步回升到一稳定值;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质量分数有一定波动,但大体上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ABA/IAA,GA/IAA和iPA/IAA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且峰值均出现在花芽长度为12~14 mm的时期。此外,开花植株的iPA和ABA水平,ABA/IAA和iPA/IAA基本上高于未开花植株,而IAA和GA水平低于未开花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学坤  柳学周  温海深  孙中之  徐永江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及形态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测量其生物学特征,同时拍摄不同发育时期体表黑色素的形态变化。在水温22~23℃,盐度31~33的条件下,半滑舌鳎完成早期变态发育约需要30d,1~15日龄主要是器官发育,16日龄进入变态期,30日龄左右变态完成。半滑舌鳎在原肠期开始出现幼体色素,以后逐渐密集,色素颗粒变大,幼体色素逐渐变成以树枝状和菊花状为主;仔鱼期体表的幼体色素对称分布,在躯干部形成相互间隔的5个色素带;在变态前期幼体色素发生至最发达时期。进入变态期后,幼体色素逐渐减少,同时有眼侧出现颗粒较小的成体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鸿  李智辉  李天来  周广柱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对于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其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和茎内的内源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和部分內源激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均增加,以Put最为明显;叶片中Put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下降,外花被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含量较高,茎内Put含量除外花被原基形成期外与叶片内Put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叶片和茎内Spd含量与Spm含量变化相似,花芽发育后期Spd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雄蕊原基形成期Spm含量最高(59.94nmo...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纱纱  赵尊练  江山  郭长美  胡建超  聂伟燕  郭建伟  
【目的】研究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提高线辣椒花芽分化指数、获得高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M5-21、M34-1、2011-9和陕椒2006 4个线辣椒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从第3片真叶出现开始,每隔3d从生长点取样,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线辣椒的花芽分化过程;从第4片真叶出现时开始,每隔5d取第3、4片真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测定POD、PAL和PPO活性。【结果】线辣椒花芽分化过程包括生理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分化开始时茎秆上有6片展开真叶,顶端花芽(即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于海鸥  郑军  张天祥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精度检验,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和参考乔木异速生物量方程计算各样地每公顷生物量。【结果】4个山脉的林分径级结构基本相近,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总体呈现出倒"J"型分布,中小径级的林木株数较多,主要集中在6~14 cm径级,张广才岭每公顷林木株数要多于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根据参数和模型拟合,以及实测株数和模拟株数之间的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的比较,3种模型模拟效果与实际值均较为接近,其中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拟效果在4个山脉中均较其他两种曲线更好,且张广才岭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山脉;各山脉每公顷所有树种地上部分和总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长白山>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和龙岗山生物量大小相似,显著高于张广才岭和老爷岭(P 龙岗山>张广才岭>老爷岭,且长白山林分内胡桃楸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山脉(P <0.05)。【结论】4个山脉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林分径级结构模拟均以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最好,且林分中所有树种和胡桃楸单个树种的生物量均在长白山表现最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也   王君   杨雨春   何怀江   刘婷  
【目的】通过研究胡桃楸次生林生长随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胡桃楸不同龄组生长的适宜林分密度,以期为胡桃楸次生林经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在东被三省东部张广才岭(ZGCL)、老爷岭(LYL)、长白山(CBS)和哈达岭(HDL)4个调查地区,设置不同的胡桃楸林龄、林分密度调查样地,分析其胸径(DBH)、树高、蓄积等指标与林龄和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1)长白山地区胡桃楸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值均最大,显著大于其他地区(P <0.05),各指标大小关系为CBS> LYL> ZGCL> HDL。(2)通过模型拟合,林龄与胡桃楸胸径、树高、蓄积以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值分别达到0.983 2、0.962 2和0.973 1),林分密度与胡桃楸胸径、树高、蓄积以二次项模型拟合最优(R2值分别达到0.833 6、0.665 9和0.858 7)。(3)各地区胡桃楸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前期增速较大,当达到50年之后,增速变缓。(4)各地区胡桃楸胸径、树高和蓄积大小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密度下降低趋势较小,超过一定密度后,降低速度较大。(5)4个地区胡桃楸生长情况表现为,<40年时,在450~550株/hm2的中等林分密度下生长效果最好,> 40年时,在350~450株/hm2的低林分密度下生长效果最好,即胡桃楸林龄越大,对于林分密度的要求越高。【结论】初步探明了不同地区胡桃楸不同林龄的适宜控制密度,即可通过人工抚育和疏伐等方式控制不同林龄段林分密度,满足胡桃楸的生长空间。该结果可为胡桃楸次生林经营提供一定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芦贤博  徐连峰  庞忠义  刘继锋  温宝阳  裴晓娜  赵岭  王学刚  赵曦阳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 <0.05)。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以20%的入选率,每个性状均筛选出6个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3.264%,表明3个主成分包含了大部分测定性状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选出1个优良种源(万人欢)与3个优良家系(WRH3、WRH5、QTH2)及10个优良单株,入选种源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及冠幅现实增益分别为3.109%、5.014%、2.193%、1.040%;入选家系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835%、5.410%、7.908%、6.069%,入选单株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74%、24.11%、23.91%和26.53%。[结论]胡桃楸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初步筛选的优良种源、亲本及家系和单株可以为胡桃楸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志刚  五井正意  
1988年2月至1989年4月,以红梅‘见惊’作试材,用高倍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梅花的叶芽和花芽的构造以及分化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该文报告了观察结果及其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莉  徐有明  薛建平  
为了探讨半夏试管珠芽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半夏无菌叶柄为材料,倒置在MS基本培养基上,对半夏珠芽形成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JA)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倒置半夏叶柄的珠芽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叶柄形态学上端;ELISA方法测定显示,半夏叶柄形成珠芽的过程中叶柄上端IAA、ABA、ZR和J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GA3在的珠芽形成初期急剧下降。随着珠芽的形成,GA3与其它各激素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IAA/GA3、ABA/GA3、ZR/GA3和JA/GA3的比值先呈下降趋势,15 d后开始上升;在珠芽快速形成期(10~20 d)IAA/GA3、ABA/GA3和JA/GA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孙振元  李纪元  范正琪  殷恒福  
以杜鹃红山茶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花芽分化过程,研究该过程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于5—9月间持续不断进行,该时段内能观察到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花芽;其过程可分为生理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杜鹃红山茶花芽分化过程与其外部形态特征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可以通过花芽形态特征来对其进行判别。花芽分化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先降低后升高;RNA、总核酸含量及RNA/DNA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花芽分化逐渐升高,在花瓣原基分化期达到最高,雄蕊、雌蕊原基分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凤超  王玉柱  孙浩元  杨丽  张俊环  
以水蜜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各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相关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并对糖分与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与果糖在盛花后30 d含量最高,蔗糖在盛花后110 d含量最高,且为果实中糖的主要积累形式;SS合成方向酶(SS–Sd)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时活性达到最高,为19.0μmOl/(h·g);SS分解方向酶(SS–C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在末期活性有所增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虹  温焕斌  李翠娟  韩永斌  顾振新  
以糙米为原料,研究其发芽过程中蛋白酶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组成、水解度和肽含量等降解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糙米经48h发芽,与未发芽前相比,蛋白酶活力增加3.39倍,蛋白质水解度提高5.37倍,肽总量升高38.68%,水解度与肽含量间相关系数达0.9606;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下降74.76%,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增加95.68%,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2.17倍,非蛋白氮含量增加。糙米发芽72h时,蛋白酶活力增幅减小,蛋白质水解度及肽含量继续升高,而清蛋白增多,谷蛋白减少。SDS-PAGE测定结果显示,糙米发芽过程中,大分子量的蛋白质组分降解,小分子量的多肽类成分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发芽4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