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4)
2023(11164)
2022(9924)
2021(9405)
2020(7951)
2019(18471)
2018(18329)
2017(35118)
2016(19501)
2015(22063)
2014(22043)
2013(21653)
2012(19919)
2011(17814)
2010(17640)
2009(16019)
2008(15530)
2007(13516)
2006(11750)
2005(10116)
作者
(58060)
(48190)
(47881)
(45361)
(30871)
(23261)
(21738)
(19032)
(18464)
(17141)
(16571)
(16231)
(15303)
(15280)
(15066)
(14798)
(14647)
(14346)
(13727)
(13688)
(12240)
(11857)
(11712)
(10968)
(10822)
(10786)
(10719)
(10597)
(9806)
(9483)
学科
(71194)
经济(71100)
管理(53155)
(51591)
(43323)
企业(43323)
方法(34017)
数学(29152)
数学方法(28779)
(19688)
中国(19233)
(18667)
(17724)
业经(15714)
地方(14158)
理论(13117)
农业(12978)
(12521)
(12443)
(12181)
贸易(12176)
(11825)
技术(11766)
(11388)
财务(11320)
财务管理(11300)
环境(11251)
(10987)
银行(10924)
企业财务(10692)
机构
大学(273708)
学院(270856)
管理(107255)
(100454)
经济(98075)
研究(93710)
理学(93325)
理学院(92276)
管理学(90528)
管理学院(90067)
中国(66661)
科学(62393)
(59181)
(49576)
(48715)
业大(45595)
(45494)
研究所(45085)
中心(41533)
农业(39075)
(38908)
北京(37499)
财经(36951)
(36022)
师范(35584)
(34586)
(33562)
(31679)
技术(30798)
经济学(28932)
基金
项目(193620)
科学(149326)
研究(138085)
基金(137960)
(123099)
国家(121754)
科学基金(102254)
社会(83393)
社会科(78741)
社会科学(78718)
(76640)
基金项目(73639)
自然(68814)
自然科(67150)
自然科学(67131)
自然科学基金(65915)
(64971)
教育(63241)
资助(57651)
编号(56243)
成果(46246)
重点(43544)
(41753)
(40583)
(40031)
课题(39327)
科研(37571)
创新(37291)
计划(36860)
大学(35300)
期刊
(106473)
经济(106473)
研究(77601)
学报(51073)
中国(49132)
科学(44750)
(44525)
管理(38502)
大学(37127)
学学(35038)
(33285)
教育(31762)
农业(31018)
技术(22792)
(19616)
金融(19616)
业经(17353)
财经(17076)
经济研究(16458)
(16295)
图书(15721)
科技(14880)
(14414)
问题(13821)
业大(13693)
(13619)
林业(13614)
理论(13490)
实践(12546)
(12546)
共检索到38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芦贤博  徐连峰  庞忠义  刘继锋  温宝阳  裴晓娜  赵岭  王学刚  赵曦阳  
[目的]通过分析胡桃楸种源与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其进行初步选择,以推进胡桃楸良种选育工作。[方法]对万人欢林场胡桃楸4个种源内的28个家系(6 a)生长性状(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冠幅、通直度、分枝角、侧枝数和尖削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各变异来源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 <0.05)。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以20%的入选率,每个性状均筛选出6个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3.264%,表明3个主成分包含了大部分测定性状信息。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初步选出1个优良种源(万人欢)与3个优良家系(WRH3、WRH5、QTH2)及10个优良单株,入选种源树高、树高年均增长量、地径及冠幅现实增益分别为3.109%、5.014%、2.193%、1.040%;入选家系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5.835%、5.410%、7.908%、6.069%,入选单株相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74%、24.11%、23.91%和26.53%。[结论]胡桃楸的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初步筛选的优良种源、亲本及家系和单株可以为胡桃楸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肖德卿  邓章文  罗芊芊  徐肇友  沈斌  陈焕伟  徐洪辉  周志春  
[目的]通对红豆树优树家系进行全林测定,以揭示其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为红豆树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7年营建于浙江龙泉和江西抚州两地点的3年生红豆树优树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和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年生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两地点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23.3%~65.1%。除树干通直度外,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均较高,其变幅为0.36~0.83,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仅浙江龙泉点红豆树树高单株遗传力估算值(0.87)高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0.83),受偏强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其余性状的单株遗传力估算值均低于家系遗传力估算值,单株遗传力变幅为0.04~0.61,受中等至偏弱的遗传控制。两地点红豆树家系性状间遗传相关系数总体上大于表型相关系数,高、径生长量较大的红豆树家系其分枝数多且分枝较粗,通过对地径的选育可以间接选出树干通直度较高的植株。[结论]红豆树生长和形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变异幅度较大,多数性状受中等至偏强遗传控制。速生的红豆树具有分枝较多且分枝较粗等特点,这有利于红豆树种质资源的品种选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婧  李培  陈晓阳  曾曙才  邓小梅  林家怡  彭昌操  
比较广东省乳源县天井山林场、鹤山市宅梧镇、梅州市径南镇3个黄樟种源/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为黄樟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中黄樟的树高、地径在种源间和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种源、家系选择有效;地点、种源/家系、种源×地点、家系×地点互作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宅梧试验林生长最好,径南次之,天井山最差。在3个试验点上,树高、地径种源遗传力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树高遗传力高于地径遗传力。不同试验点的树高、地径与经纬度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性,地理变异趋势不明显。根据幼林长势及种源加性效应值和家系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曾杰  黎明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海菁  刘昭息  
对在广西南宁、广东英德、江西分宜、浙江富阳4个试点的9年生火炬松种源林的木材密度、管胞长度、晚材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点木材密度在种源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管胞长度与晚材率差异不显著。木材性状有着较强的地理变异趋势,主要表现为以经度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倾群渐变模式,木材基本密度美国西部区种源最大,其次是北部区,南部沿海区最小;管胞长度以南部沿海区最长,而东部沿海区最短;晚材率以内陆和北部地区较大。不同试验地点间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也较大,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逐渐减少。研究还表明,地点与种源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绝大部分种源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L14和L26为稳定性最好的种源。木材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华喜  黄凯  陈青度  李小梅  
Eight provenances and 190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at ages of 1,1.5,2 and 3.5 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in volume and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 DBH and volume.The variations of growth ch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琛  熊彩云  娄永峰  陈兴彬  孙世武  李彬  肖复明  
【目的】探讨陈山红心杉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其幼龄期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旨在为红心杉良种的初植密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白云山林场营造的红心杉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连续5年树高、胸径等调查数据,分析2个陈山红心杉种子园良种(1代良种和1.5代良种)和4个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6株/hm~2)控制下的早期生长动态效应。【结果】1)造林初期,不同初植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但造林6 a,低初植密度(1 667株/hm~2)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且低初植密度对1.5代良种影响大于1代良种;2)6年生红心杉早期生长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林分间红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达极显著,而良种效应未达显著水平,但林龄越大,良种对红心杉树高、胸径生长的正效应越明显,如造林6 a,低、中密度林分(1 667、3 333、5 000株/hm~2)1.5代良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高于1代良种,但高密度林分(6 666株/hm~2)则相反;3)红心杉2个良种密度较大的林分(6 666株/hm~2)多为小径级林木,中密度林分(3 333株/hm~2和5 000株/hm~2)多为中径阶林木,大径阶林木则集中在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造林密度越低,大径级林木株数越多,1代和1.5代良种大径级DBH> 11 cm,单株出现频率分别达22.22%和23.33%。【结论】1)初植密度1 667株/hm~2有利于红心杉良种早期生长,且适合大径材培育;2)低、中密度种植对陈山红心杉1.5代种子园良种生长优势更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培培  孙冰  罗水兴  陈雷  闫玮明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家系岭南槭种子形态、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特性,分析它们与种源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岭南槭天然分布区的3个种源18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发芽特征、幼苗生长性状和叶色表现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肇庆黑石顶(HSD)种源的种子最厚、最宽,深圳七娘山(QNS)种源的种子最薄、最窄,惠州南昆山(NKS)种源的种子最长,种子千粒质量最高;翅长与翅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子千粒质量与发芽率显著正相关(P<0.05);岭南槭1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成正比,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王月生  余能健  
Genetic test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 including six provenances in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was conducted in Mingxi of Fujian and Chun'an of Zhejia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for growth performance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Among six 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用山西中条山油松为试材,经测定其株内不同高度的管胞长度、纤丝角度、基本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和胸高位置的顺纹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自髓心向外,上述6个特征的测定值呈现陡增或陡降之后,渐趋于稳定,其变异曲线可明显的分为两段,两段之间的分界可作为油松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线;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这一分界线向髓心推移,即幼龄期缩短、幼龄材范围变窄。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并参照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以胸高盘为依据,确定油松木材幼龄期为14年左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杨婵婵  郭光华  张志刚  
为了解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高红枣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剖面挖掘法和分层分段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幼龄期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范围内,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分布范围分别为0~200、0~275、0~300 cm,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根系生物量70%以上都分布在距树干0~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3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处;6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后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刘晓东  邓智曦  谢根明  程林林  
对广东省乐昌市山地营造的5 a生闽楠福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实验林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分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分别为2.21 cm、2.60 m和2.06 m3/hm2,该指标符合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楠木培育技术规程"中一般栽培区的闽楠生长指标,支持该标准将广东省北部划为闽楠的一般栽培区的栽培区划。种源水平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和区组间的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以与最低值有显著差异的作为入选条件和项目考核指标,选出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 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孙银祥  张建忠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