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4)
- 2023(4914)
- 2022(4134)
- 2021(3688)
- 2020(3161)
- 2019(7006)
- 2018(6756)
- 2017(12297)
- 2016(6901)
- 2015(7566)
- 2014(7230)
- 2013(7131)
- 2012(6800)
- 2011(6250)
- 2010(6139)
- 2009(5441)
- 2008(5440)
- 2007(4785)
- 2006(4320)
- 2005(3832)
- 学科
- 济(23315)
- 经济(23289)
- 管理(13672)
- 业(12835)
- 学(11205)
- 方法(9695)
- 企(9627)
- 企业(9627)
- 数学(8569)
- 数学方法(8422)
- 中国(6766)
- 农(6309)
- 财(5307)
- 地方(5270)
- 业经(4690)
- 农业(4437)
- 制(4431)
- 和(3921)
- 环境(3917)
- 贸(3781)
- 贸易(3779)
- 税(3660)
- 易(3590)
- 融(3411)
- 金融(3409)
- 税收(3374)
- 银(3368)
- 收(3342)
- 银行(3314)
- 行(3226)
- 机构
- 大学(100644)
- 学院(98242)
- 研究(45069)
- 科学(34679)
- 济(32648)
- 经济(31702)
- 中国(31510)
- 农(30652)
- 管理(29227)
- 所(26132)
- 理学(25036)
- 农业(24857)
- 理学院(24533)
- 研究所(24489)
- 京(23809)
- 管理学(23583)
- 管理学院(23451)
- 业大(22946)
- 中心(19479)
- 室(17122)
- 院(17100)
- 省(16738)
- 江(16069)
- 实验(15992)
- 农业大学(15928)
- 实验室(15383)
- 科学院(14992)
- 北京(14985)
- 重点(14685)
- 财(14546)
- 基金
- 项目(75780)
- 科学(57623)
- 基金(55192)
- 家(54812)
- 国家(54489)
- 科学基金(43267)
- 研究(43066)
- 自然(33411)
- 自然科(32640)
- 自然科学(32626)
- 自然科学基金(32042)
- 基金项目(29497)
- 省(29266)
- 划(27234)
- 社会(25330)
- 社会科(23994)
- 社会科学(23985)
- 资助(22932)
- 计划(19302)
- 教育(19141)
- 重点(19047)
- 科技(18308)
- 发(16449)
- 科研(15929)
- 部(15451)
- 创(14916)
- 专项(14788)
- 编号(14418)
- 创新(14221)
- 农(13288)
共检索到146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倩 伍红燕 宋桂龙 孙盛年 杨欣宇 刘嘉鑫 张军
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鹫峰林场内同一岩石边坡(35°)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胡枝子"、"荆条+胡枝子"3种植物配置,采用完全分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挖掘法和根系分析系统分径级(D≤2 mm、2 mm 5 mm)根系扫描法,研究其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等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和抗拔力特征,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护坡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植物配置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在0–5 cm土层深度中,根长百分比和根干重百分比中最大的植物配置分别是"荆条+荆条"和"胡枝子+胡枝子",占比均超过了整个土层的一半;根长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荆条";比根长最大和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是"荆条+胡枝子"。5–20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根系密度和比根长最大及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均是"荆条+胡枝子",且与其他2种植物配置差异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清 朱清科 齐实 张岩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萍 彭宽军 陈勇航 陈斌 崔彩霞 余其多 杨彬 范佳 高菲
云高不仅可以为飞机播云高度提供参考,还是研究云水资源和天气气候的重要参数。新疆山区的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40%,山区降水是其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新疆年平均总降水量的84.3%。但是山区云观测资料严重缺乏,给云的定量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CloudSat的云廓线雷达(CPR)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2B CLDCLASS资料,对比分析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的高、中、低云云顶和云底高度的季节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山区中,高云、中云和低云的平均云顶和云底高度以昆仑山区为最高,天山山区次之,阿尔泰山区最低,且三大山区的高云云顶高度差别不是很大,但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钱万建
通过测定河西走廊中部梭梭人工林中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分析了其在0~10 cm土层的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种子百粒重、形态方差、单位体积种子质量差异较大;(2)在0~10 cm土层中,百粒重在0.500~1.000 g之间的种子在分布密度上占明显优势;(3)形态方差在0.050~0.100之间的种子密度和出现频次都相对占优势,且其在0~2 cm土层中的分布密度较大,随土壤加深密度减小,但出现频次变化不大;(4)单位体积种子质量>500 kg·m~(-3)的种子在分布密度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明显优势;(5)百粒重较小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百粒重较大的种子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秋芬 陈碧鹃 曲克明 辛福言 李健 赵法箴 袁有宪
采用平板涂布法和MPN法测定了虾池底质下 0到 30cm深度范围内 3类主要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泥中细菌主要集中于 0到 5cm的表层范围内 ,随深度增加 ,数量急剧减少 ,至 30cm深处所测到菌量已很少。底泥中的总菌量随养殖时间推移 ,逐渐增加 ,到养殖中后期 ,表层菌量增加至 10 6CFU/g ,表层以下 10~2 0cm的总异养菌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也增加至 10 5CFU/ g以上。弧菌仍集中于表层。细菌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各层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士超 张海林 黄光辉 孙国峰 隋鹏
以海河低平原杨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4年树龄的杨树进行间伐(Intermediate cutting)处理,通过不同间伐模式下1年后土壤0~20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初步研究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间伐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中有机质和全氮自上而下呈现递减趋势,速效磷自上而下呈现U型变化趋势,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波动趋势。两种杨树间伐模式10 m×2 m和5 m×4 m,与常规(Traditional)5 m×2 m相比,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齐麟 刘奇 尉钧博 丁于皓 邓淑梅
利用中分辨成像光谱仪(MODIS)和云廓线雷达(CPR)2008年全年的融合资料,针对具有多层结构的洋面暖云系统,研究了其全球尺度的空间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通过修正传统的基于云顶温度的暖云判据,发现洋面暖云单体大多分属于3种主导构型,包括单层暖云、双层半暖云和双层纯暖云.统计结果表明,单层暖云、双层半暖云和双层纯暖云3种构型的占比分别为77.14%, 19.15%和3.71%.在全球分布上,3种构型暖云的差异明显,尤其是分布密集区域迥然不同.在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及云层厚度等结构参数上,双层半暖云的下层暖云单体与单层暖云单体的统计特征极为接近,显示了两类暖云单体在几何结构上的相似性.这表明双层半暖云中上层冷云的存在并未造成下层暖云结构上的变化,洋面上的双层半暖云系统中的上层云和下层云可能多源于独立的成云过程.双层纯暖云构型中上层暖云的结构特征明显异于单层暖云,下层暖云则与单层暖云较为接近,但其云顶高度和云层厚度相比单层暖云偏小.另外,该构型中的下层暖云越薄,上层暖云越能向更高更厚发展.一致表明双层纯暖云系统中上层暖云与下层暖云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两层云在生消变化中具有潜在的物理联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李媛媛
为了探讨长白山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化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通过对以往在该地区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统计得出长白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34科517属1323种。对这些植物从属、种两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4个植被垂直带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长白山 植物区系 垂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韶华 崔国发 林大影 姚永刚 李惠伶 杨树云
为向北京市植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实地样地调查结果,分析了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海拔段内物种丰富度相差不大,大部分样地内物种数在35种左右,乔木样地内物种数大部分在35~40种之间,灌丛样地内平均物种数一般低于35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可以很明显的划分为3段,在海拔800m以下小于2.3,海拔800~1700m之间大于2.3,海拔1700m以上又小于2.3。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在海拔梯度上存在一个抛物线状的分布规律。Wilson...
关键词:
北京山地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分布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张炜银 罗建 张志均 郎学东 李帅锋
调查色季拉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的植被,分析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色季拉山西坡共有植物288种,分属58科163属;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为针叶林(3000~3200m)、暗针叶林(3300~4200m)、疏林及灌丛(4300~4400m)、高山草甸(4500~4800m);科数、属数、种数、灌木物种丰富度和草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但乔木物种丰富度呈单峰曲线;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3300m处最大,β多样性指数在海拔3500m处最大,3个多样性指数均在海拔3700m处最低;种数/属数及属数/科数随海拔升高呈双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郎春燕 龚仓 母章
以成都东郊深度20 cm的浅层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取1 cm厚分割样品,采用连续浸提法进行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砷的含量为15.37 mg/kg,以残渣态为主(74.43%),而可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砷所占比例最低(仅占0.46%)。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其它3种赋存形态(碳酸盐结合态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无明显相关性,其它3种赋存形态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可交换态砷与迁移性砷呈增加变化,碳酸盐结合态砷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总砷、有机物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呈降低变化,此外,砷的生物有效性也随之减小。
关键词:
水稻土 砷 形态 垂直分布 生物有效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军霞 张一平 赵双菊 宋清海
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观测了林内不同高度和全光照条件下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热带季节雨林垂直方向上不同波长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雾凉季时昼间各辐射要素值均随高度的下降而递减,而干热季和雨季时,受光斑的影响,个别时刻出现了较低观测点的辐射值高于较高观测点的现象;各季节不同高度各测点的总辐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日总量值及其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均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各测点比值均呈现红外辐射>总辐射>可见光的趋势;各测点的辐射值、辐射日总量值、日总量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以及红外辐射和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均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且这些值在各季节间的大小顺序随测点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受林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阎莉 王春峰 刘成秀
通过将2012年8月、12月在苏北黄海海域野外调查获得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与悬沙浓度进行拟合,得知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反演结果较理想。并结合同步观测的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资料,对该区域夏、冬季两季悬浮泥沙的垂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输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近岸海域悬浮泥沙分布的典型性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悬沙浓度普遍高于夏季。悬浮泥沙分布及输运受苏北沿岸水、黄海西部沿岸流、长江冲淡水、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影响,其中黄海西部沿岸流的季节变化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苏北沿岸水携带废黄河口的再悬浮泥沙和近岸悬沙向东南外海扩散,冬季的搬运量和扩散范围显著大于夏季。黄海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