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5)
2023(12896)
2022(11214)
2021(10657)
2020(8702)
2019(20255)
2018(20273)
2017(39007)
2016(21807)
2015(24534)
2014(24846)
2013(23991)
2012(21921)
2011(19520)
2010(19517)
2009(17558)
2008(16799)
2007(14697)
2006(12762)
2005(10970)
作者
(61947)
(51277)
(51128)
(48641)
(32794)
(24567)
(23195)
(20326)
(19595)
(18328)
(17549)
(17265)
(16390)
(16335)
(15893)
(15836)
(15471)
(15321)
(14682)
(14467)
(12931)
(12852)
(12429)
(11701)
(11550)
(11510)
(11469)
(11283)
(10401)
(10204)
学科
(80409)
经济(80314)
管理(57468)
(53531)
(43370)
企业(43370)
方法(36798)
数学(31737)
数学方法(31354)
(23127)
中国(22032)
(19971)
(19809)
业经(17838)
地方(17831)
理论(16347)
农业(15565)
(15143)
教育(13854)
(13798)
贸易(13791)
(13368)
(13149)
技术(12522)
环境(12295)
(12282)
银行(12223)
(11947)
金融(11939)
(11854)
机构
学院(296801)
大学(295800)
管理(114583)
(111038)
经济(108411)
研究(100484)
理学(99357)
理学院(98222)
管理学(96428)
管理学院(95906)
中国(72088)
科学(64769)
(63415)
(51232)
(51126)
(50844)
研究所(46975)
业大(46868)
中心(44831)
(43801)
(40836)
财经(40777)
农业(40349)
师范(40333)
北京(39965)
(37236)
(37023)
(35459)
技术(35444)
经济学(32451)
基金
项目(207638)
科学(160985)
研究(153616)
基金(146295)
(128282)
国家(127184)
科学基金(107548)
社会(92623)
社会科(87452)
社会科学(87430)
(83374)
基金项目(77796)
教育(71900)
(70194)
自然(70105)
自然科(68416)
自然科学(68399)
自然科学基金(67103)
编号(64501)
资助(60479)
成果(52970)
重点(46928)
课题(45618)
(44981)
(44742)
(43378)
创新(40337)
科研(39558)
项目编号(39546)
大学(38510)
期刊
(120762)
经济(120762)
研究(86427)
中国(58549)
学报(50839)
(46727)
科学(44635)
教育(42871)
管理(41158)
大学(37701)
(37660)
学学(35354)
农业(32684)
技术(27129)
(22132)
金融(22132)
业经(20620)
经济研究(19243)
财经(18838)
(16288)
图书(16197)
(16046)
问题(15619)
科技(14801)
(14312)
理论(14254)
业大(13336)
技术经济(13304)
实践(13157)
(13157)
共检索到429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冬  康向阳  高鹏  韩锦  
采用含 30mg L蔗糖 ,并附加 5 0 0mg L水解乳蛋白和 4 0mg L腺嘌呤的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就离体条件下胡杨 (PopuluseuphraticaOliv.)茎段、叶片、嫩根以及茎段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增殖途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维持一定的BA与NAA比值对胡杨不定芽的分化增殖较为重要 ,其中茎段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以附加 0 5mg LBA、0 1mg LNAA的培养基表现最好 .茎段不定芽再生率及愈伤组织分化增殖率分别为 1 0 0 %和 80 % ;离体叶片以添加0 6mg LBA、0 1mg LNAA的诱导效果最佳 ,诱导率高达 1 0 0 % ,且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火林  赵娜  韩清霞  戴凡炜  
本试验对芦笋组织培养中影响生根的培养基激素配比、嫩茎增殖培养中激素配比及嫩茎增殖次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茎增殖培养基激素配比和嫩茎增殖次数等因素对后续的茎段生根有重要影响。芦笋组培再生完整植株优化培养过程为:芦笋外植体(茎段)在J2(MS+NAA 0.2 mg/L+BA 0.5 mg/L)培养中诱导出嫩茎后,再在嫩茎增殖培养基J3(MS+NAA 0.2 mg/L+BA 0.1 mg/L)或J9(MS+NAA 0.05 mg/L+BA 0.1 mg/L)增殖1次(嫩茎增殖次数对后续生根影响极大),然后取增殖1次后的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G4(MS+IBA 0.5 mg/L+BA 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海飞  刘洁云  黄永才  邓福斌  吴艳艳  黄伟华  吴代东  梁桂东  黄黎芳  
【目的】探讨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技术,为研发火龙果组织培养技术提供支撑。【方法】以桂红龙1号火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因素对火龙果茎段灭菌及芽诱导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茎段大小是影响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灭菌时间,茎段老熟程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灭菌时间对芽诱导的影响最大,6-BA浓度次之,茎段老熟程度和茎段大小对芽诱导影响较小,且差别不大。6-BA 4.0 mg/L时芽诱导效果最佳。6-BA浓度越高,芽增殖倍数越高,但当6-BA达到4.0 mg/L时,芽出现玻璃化现象。IAA的芽增殖效果优于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卜朝阳  
以蝴蝶兰花梗为初次诱导的外植体,对蝴蝶兰的离体繁殖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花梗腋 芽萌发可获得无菌芽,再以所得的嫩芽茎段和叶子作为离体培养的增殖材料,2-3个月后便可获得大量的不定芽。 该结果表明:(1)在初次培养中加入PVP并进行暗培养,其抗褐化效果最佳。(2)增殖培养基以MS+6-BA 0.5 mg/L+KT 1.0 mg/L+NAA 0.2 mg/L或MS+6-BA 2.0 mg/L+NAA 0.5 mg/L组合较好,其茎段萌发率均高 达90%,增殖倍数分别高达2.8和2.9;叶片芽的诱导率分别为56%和57%,增殖倍数最高达4.8和4.6。(3)经济 有效的壮苗和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根据近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了我国黑龙江的鲟鳇鱼资源现状、资源变动原因和资源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增殖与保护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许煌灿  尹光天  
本文研究了黄藤、短叶省藤、单叶省藤及其同一藤种不同家系之间在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增殖和成苗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观察比较繁殖体的各继代增殖速度及增殖芽苗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揭示继代繁殖3个发育过程,即驯化适应期、适应繁殖期和衰老期,讨论了繁殖体在一代培养过程中愈伤恢复、迅速增殖和增殖衰老的阶段性变化特性。确定3个藤种继代培养合适的代数和培养时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  曾炳山  尹光天  
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生长健壮、形态正常的不同高度繁殖体,在继代增殖培养和成苗培养过程中,其间存在显著差异;母芽和子芽增殖培养过程中,亦存在着显著差异。高度为1.1~2.0cm的子芽为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繁殖体;高度在2.1~4.0cm的未展叶芽体为伸长培养的理想繁殖体,4cm以上的繁殖体最适于生根诱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华涛  冯磊  张雪花  唐波  常晨  刘国阳  吴培培  陈丽  张道华  侯继波  
为建立在生物反应器内微载体逐级放大培养PK-15细胞和增殖PCV2技术。采用分批式培养方法,研究了PK-15细胞在微载体胰酶消化放大悬浮培养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增殖工艺。结果表明,5 g/L的微载体和高糖DMEM下,采用4.0×105cells/m L的初始接种密度及培养至第2天进行换液操作工艺可以获得最佳的PK-15细胞生长效能。胰酶消化转移将PK-15细胞从1 L反应器放大至3 L反应器,微载体上细胞贴附均匀、生长旺盛,培养3 d细胞密度可达34.3×105cells/m L。采用感染复数为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龙斗  丁笑生  孙富丛  段红英  贾美丽  
为了探索油菜外植体分化再生的机理,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芥菜型油菜DB3的下胚轴、子叶在不同的离体培养时期的细胞分化和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外植体是切面上的维管束薄壁细胞和距离切面400~600μm的薄壁细胞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芽。而子叶仅仅是距离切面400~600μm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成芽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窦尔翔  何炼成  
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人的活劳动 ,交换不是价值增殖的源泉。在现代市场条件下 ,区域、国家、企业及个人等不同的利益主体 ,其价值增殖的途径既包含了本主体劳动者的活劳动又包括与其他经济主体的交换活动。在市场条件下既强调“源泉”又要兼顾“途径”将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这不但在理论上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而且可以增强经典理论对我国现存分配制度的解释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茜茜  付小哲  梁红茹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李宁求  
为探究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 SCRV)复制增殖与谷氨酰胺还原性代谢(reductive glutamine metabolism, RGM)途径的相互作用关系,以鳜脑细胞系(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 CPB)为增殖体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拷贝数和RGM途径关键酶mRNA表达水平变化,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RGM途径关键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发现,当培养基缺失谷氨酰胺时SCRV拷贝数降低了99.5%,表明谷氨酰胺是SCRV增殖所必需;而SCRV感染上调CPB细胞RGM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其中异柠檬酸脱氢酶2(isocitratedehy drogenase2,IDH2)上调倍数最大,表明SCRV感染上调了细胞RGM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细胞RGM途径关键酶的表达导致SCRV病毒产量显著下降,表明RGM途径有利于SCRV复制增殖;进一步敲降细胞IDH2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SCRV N蛋白表达,而过表达细胞IDH2基因可显著促进SCRV N蛋白表达,表明IDH2在病毒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 SCRV感染可调控CPB细胞RGM通路以满足其自身增殖,其结果可为阐明鳜弹状病毒病致病机制和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姿  王平  王晓明  王丽萍  
为了筛选蚬壳花椒组培苗增殖的最优培养方案,对影响组培苗增殖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1.0mg/L6-BA,0.05~0.1mg/LNAA和使用添加物D对增殖影响显著,但不同浓度差异不显著.对各单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MS+0.5mg/L6-BA+0.05mg/LNAA+添加物D1.0mg/L为蚬壳花椒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到4.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鹤  何煜波  
为了加速中国发酵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通过正交试验 ,筛选出了用于发酵肉制品的乳酸菌发酵剂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 2 %蔗糖 +0 .5 %蛋白胨 +10 %大豆粉 +0 .5 %玉米浸提液 ,添加 0 .5 %的磷酸氢二钾可以促进乳酸菌的增殖 ,同时对其增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最佳培养温度为 37.5℃ ,最佳培养时间为 17h .采用上述增殖效果最佳的培养基及最佳培养条件 ,植物乳杆菌可达 4.5 5× 10 9cfu/mL ,发酵乳杆菌可达 1.85× 10 9cfu/mL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雅萍   张久盘   魏大为   杨东梅   赵毅昂   姜超   宋小雨   吴昊  
为探究干扰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本研究以固原黄牛的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利用表型鉴定和标志基因表达谱2种方法鉴定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分化潜能。筛选并包装牛FOXO1干扰慢病毒,利用EdU染色、流式细胞术、油红O染色和qPCR方法探究干扰FOXO1对牛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成功分离了牛前体脂肪细胞,且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分化潜能。2)EdU染色结果表示,侵染Lv-FOXO1极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的增殖率(P<0.01)。3)流式周期结果显示,干扰FOXO1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S期阳性细胞的比例,促进了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了牛脂肪细胞增殖。4)干扰FOXO1后,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和CDK2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5)干扰FOXO1后牛前体脂肪细胞脂滴生成明显减少,且成脂标志基因PPARG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CEBPB和LPL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综上,干扰FOXO1可通过上调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和CDK2的表达促进牛脂肪细胞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牛脂肪细胞增殖,且其可通过降低成脂标志基因PPARG、CEBPB和LPL的表达减少牛脂肪细胞脂滴形成,进而影响脂肪沉积。本研究可为中国地方黄牛的肉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