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8)
2023(4226)
2022(3649)
2021(3264)
2020(2843)
2019(6403)
2018(6274)
2017(11396)
2016(6582)
2015(7505)
2014(7260)
2013(7228)
2012(6884)
2011(6314)
2010(6306)
2009(5595)
2008(5502)
2007(5012)
2006(4404)
2005(3977)
作者
(24093)
(20170)
(20100)
(18859)
(12671)
(9971)
(8895)
(7931)
(7707)
(7246)
(6976)
(6896)
(6660)
(6623)
(6368)
(6332)
(6283)
(6115)
(5996)
(5865)
(5334)
(5085)
(4954)
(4679)
(4584)
(4539)
(4396)
(4293)
(4264)
(4250)
学科
(24627)
经济(24601)
管理(16706)
(15572)
方法(12616)
(12343)
企业(12343)
数学(11381)
数学方法(11241)
(9347)
(7004)
中国(5786)
(5435)
业经(5082)
农业(4803)
(4470)
贸易(4469)
(4343)
环境(4329)
(4195)
(3830)
地方(3791)
理论(3701)
技术(3665)
人事(3432)
人事管理(3432)
(3293)
(3190)
(3136)
财务(3130)
机构
大学(100100)
学院(97862)
研究(41416)
(35844)
经济(35103)
管理(32362)
科学(30989)
(30061)
中国(29139)
理学(28322)
理学院(27832)
管理学(27052)
管理学院(26893)
农业(24491)
(24013)
(22945)
业大(22764)
研究所(22540)
中心(17662)
农业大学(16090)
(15494)
(15281)
(15080)
(14739)
(14702)
北京(14189)
实验(14050)
科学院(13868)
实验室(13508)
(13265)
基金
项目(72739)
科学(55669)
基金(53116)
(51299)
国家(50927)
研究(43387)
科学基金(41026)
自然(30800)
自然科(30071)
自然科学(30059)
自然科学基金(29553)
(28643)
基金项目(28152)
(25941)
社会(25870)
社会科(24472)
社会科学(24464)
资助(22299)
教育(20034)
计划(17779)
重点(17696)
科技(16398)
(15667)
(15307)
编号(15203)
科研(15083)
(14955)
创新(14119)
(13599)
专项(13581)
期刊
(36720)
经济(36720)
学报(28635)
(26228)
研究(25119)
科学(22867)
中国(21775)
大学(19810)
学学(19067)
农业(17798)
管理(12040)
(10824)
(10058)
教育(9182)
业大(9038)
农业大学(7602)
技术(6935)
(6903)
(6655)
金融(6655)
经济研究(6203)
林业(6187)
资源(6150)
财经(5937)
科技(5859)
中国农业(5741)
自然(5543)
(5192)
业经(5109)
问题(4636)
共检索到143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火林  安岩  乔志霞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华忠  吴则东  韩英  方智远  
【目的】研究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表现型具明显差异的两对甜菜单胚CMS系及其O型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分析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功能叶片和花蕾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等4大类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在营养生长的糖分积累期,ABA、IAA、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差异显著,而DHZR、IPA、ZR含量在营养生长期间均差异不显著;在开花初期的叶片,除IPA外,IAA、ABA、DHZR、ZR、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饱满花蕾的IAA、ABA、ZR、GA3含量均为O型系高于CMS系。甜菜激素变化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梁毅  严继勇  李健绮  宋立晓  高兵  
以洋葱胞质雄性不育系63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63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洋葱不育性与内源激素、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洋葱不育系花蕾的IAA、GA3、ZR和脯氨酸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且在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即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IAA、GA3、ZR、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异常与洋葱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齐元  刘飞虎  何宽信  朱肖文  李立新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保持系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T及ABA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小花蕾→中花蕾→大花蕾,烟草雄性不育系花蕾中IAA和ZT含量都比相应保持系的高;而不育系花蕾中GA3和ABA含量都比保持系的低。据此认为烟草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立全  霍治军  常彩涛  张成合  李明  刘文明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 A和保持系9601 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 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II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冬英  邹学校  刘志敏  马艳青  张竹青  戴雄泽  
为定位和克隆辣椒8001恢复系中恢复基因提供基础,用9704A8001 F2代群体开展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通过RAPD-BSA分析法,找到了一个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8001中的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OPL09-763,测定了该标记带的序列,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该标记带与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4.17%,遗传距离为4.18 c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贞  常绍东  邹集文  刘玉平  
基因型为N(MsMs)、S(MsMs)的材料可直接做恢复系;基因型为N(msms)的优良自交系材料可采用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种为母本,与原材料为转回亲本,经回交3~5代,再自交2代,连续2代全恢复的株系为新恢复系;N(Msms)、S(Msms)2种基因型后代CMS基因型和植株特征特性都会出现分离,选全恢复的株系经自交纯化后为新的恢复系。并成功利用此技术转育6份恢复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喜波  戴希尧  魏毓棠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和87A及其保持系75B和87B在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之间平衡与不同核背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核背景的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不育系之间及保持系之间内源激素含量均有差异,除个别时期外,IAA和ZR含量为75B>75A、87A>87B、87A>75A和75B>87B;ABA和GA含量为75A>75B、87A>87B、75A>87A和75B>87B;此外IAA、ABA、ZR和GA之间的平衡也受到破坏。可见,萝卜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的含量高低受核基因影响很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小勇  张静  孙希禄  李梅兰  雷鸣  张鲁刚  
为揭示大白菜CMS7311雄性不育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利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测定法比较了大白菜雄性不育株花蕾和可育株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花蕾发生过程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IAA、ABA、GA3、ZR以及JA含量变化均呈现差异。以花蕾纵径2.0~2.9 mm时期为转折点,前期不育株花蕾IAA含量小于可育株花蕾,而后期相反;同样的转折点,不育株花蕾ABA含量的下降趋势呈开张的"V"字形,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放缓,这与可育株中变化趋势不同。不育和可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都是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所不同的是不育株花蕾中GA3含量变化幅度较可育株小且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明华  邹学校  周群初  刘志敏  文锦芬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 ,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 ,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 ,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 ,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 ;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 ,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 ;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 ,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 ,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 ,且呈持续增强趋势 ,保持系逐渐减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强  张涛  常晓轲  韩娅楠  程志芳  刘卫  王彬  姚秋菊  
为了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研究中缩小群体筛选范围,减小工作量,提高不育系和保持系选择效率,根据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的序列多态性位点设计KASP标记引物,使其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并以辣椒三系材料的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F_1杂交种为试验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仪LC480和LGC公司的SNPline这两种检测平台将KASP130标记应用于辣椒细胞质类型检测,并对该标记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KASP130标记同SCAR130标记一样可以把待试辣椒材料准确地分为可育细胞质(N)和不育细胞质(S),并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成功应用到辣椒细胞质育性的早期鉴定以及辣椒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回交育种研究。综上,细胞质育性标记SCAR130已经被成功转化为KASP130分子标记,该标记可以明确鉴定辣椒的细胞质类型,这为其在辣椒三系杂交育种上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稳  吴国平  王述彬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的线粒体DNA为材料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从128对引物扩增获得了1 440条100~1 000 bp的条带,多态性位点仅有9个,占0.63%,其中7条多态性条带位于21A中;对多态性条带回收、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发现,9个克隆在GenBank中找到了相似的功能,绝大部分与能量代谢有关;利用21A中的多态性序列特点设计SCAR引物,对21A和21B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验证,3对引物在21A中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已成功地将SRAP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是新发现的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相关的片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彭婧  巩振辉  黄炜  李大伟  逯明辉  陈儒钢  
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的机理,在花期,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及其保持系H9B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DDRT-PCR技术对H9A与H9B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mRNA差异显示,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切片观察发现:供试雄性不育材料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此时花蕾纵径0.526~0.572 cm,横径0.318~0.372 cm,花冠和花萼之比约为1∶4;通过DDRT-PCR,共获得27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在H9A中获得12条,在H9B中获得15条。结果说明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败育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异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玲玲  张晓芬  陈斌  孙艳  韩华丽  耿三省  
为探究辣椒不育材料FS1030A的败育发生时期及方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技术对FS1030A与相应保持系FS1030B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FS1030A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前。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发生了2种异常变化:部分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径向过度伸长,后期生长为多层细胞,导致药室狭小,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致使其发育畸形,进而退化解体,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部分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解体的绒毡层细胞与小孢子母细胞残迹在药室中形成一条染色较深的带。绒毡层异化,中层不解体,不能为小孢子母细胞的进一步发育提供营养,从而造成花粉母细胞变形、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勇  王志源  
以辣椒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 AB154和 AB 兖1691为试材,对不育株和可育株小孢子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了细胞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株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小孢子形成以前,靠近小孢子的一层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期已解体,其余绒毡层细胞在花粉粒成熟期仍然结构完整;可育株绒毡层在单核花粉粒期开始解体,花粉粒成熟期时完全解体。不育株花药药隔维管束发育滞后于可育株,退化却早于可育株。部份绒毡层提前解体和药隔维管束发育异常使小孢子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应受阻,可能是造成小孢子败育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