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0)
2023(6796)
2022(5731)
2021(5030)
2020(3866)
2019(8630)
2018(8350)
2017(15051)
2016(8305)
2015(9092)
2014(9077)
2013(8941)
2012(8697)
2011(8170)
2010(8468)
2009(7635)
2008(7443)
2007(6776)
2006(6302)
2005(5950)
作者
(26563)
(22381)
(22268)
(20892)
(14282)
(10812)
(9841)
(8680)
(8620)
(8050)
(7800)
(7462)
(7448)
(7275)
(7238)
(6985)
(6632)
(6581)
(6562)
(6462)
(5788)
(5774)
(5596)
(5182)
(5179)
(5083)
(5065)
(5004)
(4717)
(4482)
学科
(39739)
经济(39708)
(18756)
管理(17682)
地方(17584)
中国(15328)
(12952)
(12470)
企业(12470)
业经(10511)
地方经济(10159)
农业(9066)
(9063)
(8414)
(7930)
金融(7928)
方法(7725)
(7607)
银行(7577)
(7500)
环境(7003)
发展(6793)
(6771)
(6771)
贸易(6761)
(6458)
(6427)
数学(6202)
技术(6141)
数学方法(6110)
机构
学院(120061)
大学(115691)
研究(50572)
(46446)
经济(45336)
管理(37659)
中国(37302)
科学(33016)
理学(30733)
理学院(30250)
管理学(29648)
管理学院(29423)
(27670)
(27017)
(26714)
研究所(25126)
中心(21775)
(21165)
农业(21135)
(20711)
业大(19881)
(18920)
(18510)
(18503)
师范(18215)
北京(17348)
(17218)
技术(16094)
科学院(15588)
财经(15274)
基金
项目(76490)
科学(57708)
研究(55892)
基金(50287)
(45508)
国家(45034)
科学基金(36178)
(33441)
社会(33348)
社会科(31475)
社会科学(31468)
(27584)
基金项目(26027)
教育(24807)
(24391)
编号(23057)
自然(22423)
自然科(21824)
自然科学(21816)
自然科学基金(21384)
资助(20208)
发展(19280)
成果(19092)
(18914)
重点(18657)
课题(18248)
(16198)
创新(15175)
计划(15169)
(15046)
期刊
(64305)
经济(64305)
研究(39486)
中国(31689)
(26810)
学报(22845)
科学(20024)
农业(18589)
教育(18088)
大学(16533)
管理(16048)
学学(15655)
(14214)
(14122)
金融(14122)
业经(13065)
技术(10791)
经济研究(10276)
(9285)
问题(8014)
财经(7281)
科技(6796)
商业(6436)
(6392)
(6238)
业大(6166)
世界(6000)
(5957)
论坛(5957)
(5946)
共检索到20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许式见  汪桂玲  白志毅  
对背角无齿蚌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稚蚌发育过程可分为贝壳增厚期、壳顶突出期、两翼形成期和背角生长期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42.57μm,在水温为29.0~33.0℃的条件下,经过40 d的生长和发育,进入幼蚌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12.07 mm,其形态特征与成体相似。背角无齿蚌稚蚌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壳顶位置的变化。在稚蚌发育过程中,壳长生长速度、贝壳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贝壳增厚期的壳长日增长率最高;壳高/壳长比例从稚蚌刚脱落时逐渐减小,到晚期又逐步增加;壳顶前端壳长/壳长的比值在贝壳增厚期逐渐增加,随后又...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徐钢春  华丹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 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 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 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 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 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光明  魏青山  
对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的食性与生长特点进行了研究,该蚌主要摄食绿藻、蓝藻、硅藻、有机碎屑;对食物大小有一定选择性,其主要食物大小为(长×宽):2~30μm×1~7μm;除1月份外,几乎全年都摄食,以夏季为旺;4+龄以前生长较快,其中1+~2+龄生长最快,4+龄以后生长减慢,5~8月份为壳长生长盛期;体重和软体部以3~4月和6~9月生长为旺,软体部分除5月不增重外,其它时间都增重;体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呈指数相关,体重与软体重、壳长与壳高、壳宽呈直线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修报  杨健  闻海波  刘洪波  赵颖  苏彦平  
显微观察椭圆背角无齿蚌原肠胚期的受精卵、双壳期的钩介幼虫、成熟的钩介幼虫以及刚脱落稚贝的形态特征,并统计研究了钩介幼虫寄生在黄颡鱼鳃丝上发育到刚脱落稚贝过程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在常见淡水双壳类中属大型;钩介幼虫寄生发育到稚贝的生物学零度为8.89℃,有效积温为86.39℃·d;寄生前后,稚贝的壳长和铰合线长生长显著(P0.05)。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闻海波  徐钢春  华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彦平  陈修报  刘洪波  武秀国  杨健  
选取不同生长阶段(1.5月龄,2.5月龄,6月龄)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通过生物学解剖对其消化道内容物中的藻类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组成均以蓝藻、绿藻为主。随幼蚌个体发育,检出的藻种类数逐渐增多(1.5月龄仅11种,2.5月龄13种,6月龄37种)。在1.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微小四角藻(Tetra?dron minimum);2.5月龄幼蚌食物中藻类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微小四角藻和银灰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付娟  李丽萍  史明艳  黄应平  郭强  聂小倩  胥焘  陈晓飞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彦海  胡宝庆  文春根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中存在许多颗粒,无颗粒细胞的特征是细胞质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颗粒.根据颗粒细胞的体积和胞质内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占4.28%和59.28%).根据无颗粒细胞的大小和核质比的不同将其分为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别占27.74%与8.70%).4种类型的血细胞对Wrights染料有不同的亲和性,大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小颗粒细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光明  魏青山  
研究了武昌南湖圆背角无齿蚌繁殖习性 ,该蚌为雌雄异体 ,雌雄性比为 1∶1 .1 61 5,各月、各龄雌雄性比与其自然性比有显著的适合性 ;1 +龄性成熟 ,4~ 8月中旬为繁殖期 ,5月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适宜水温为 1 9.9~ 30 .8℃ ,繁殖高峰期的平均水温为 2 3℃ ;平均怀胚量约 6.8× 1 0 5,5月怀胚率最高 ,达82 .46%。卵细胞分批成熟 ,分批排放 ;育儿囊中的钩介幼虫大小 (壳长×壳宽×绞合部宽 )为 1 78μm× 1 57μm× 1 2 2 μ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静  石安静  李强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损伤后 ,研究了其血细胞在 0~ 2 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 ,圆背角无齿蚌 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第 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 ,在第 2 0天时达到最大 ,而后开始下降 ;血清对手术蚌和对照蚌血细胞的吞噬都具有调理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健  王慧  朱宏宇  贡小清  虞锐鹏  
通过对2003年2~3月采自五里湖水域代表样点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及用于对照的水样、底泥中重金属的测试,初步得出了Zn、Cu、Pb、As和Cd在这3类样本中的浓度范围。虽然水样中各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但底泥和背角无齿蚌的结果显示出Pb,特别是Zn、As的污染比较明显。背角无齿蚌作为生物指示物观察和评价该水域Zn、Cu、As、Pb、Cd的污染状况是可行的。结果反映该水域已不适用于渔业生产。作为食用贝类,其Pb、Cd,特别是Zn、As的残留有可能带来毒性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竞春  石安静  
椭圆背角无齿蚌受精细胞学观察CYTOLOGICALOBSERVATIONONTHEFERTILIZATIONOFANODONTAWOODIANAELLIPTICA陈竞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00)石安静(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顾若波  徐钢春  闻海波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修报  王安琪  郑浩然  刘洪波  杨健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的心率对镉(Cd)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在“非致死/非损伤”条件下,研究了从心跳清晰可见至贝壳不再透明的典型生长阶段的早期幼蚌:EJ1 [25日龄,壳长为(1.5±0.1) mm]、EJ2 [55日龄,壳长为(10.5±0.6) mm]、EJ3 [70日龄,壳长为(20.4±0.9) mm]和EJ4 [85日龄,壳长为(30.0±2.0) mm]的心率规律,进而探索了EJ4心率对不同浓度Cd~(2+) (0.0025、0.005、0.025、0.1和0.5 mg/L)的毒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早期幼蚌心率总体无显著日变化(P>0.05);心率与日龄和壳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所有暴露组的心率和暴露浓度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