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2)
- 2023(10115)
- 2022(8540)
- 2021(7901)
- 2020(6614)
- 2019(14930)
- 2018(14619)
- 2017(27710)
- 2016(15107)
- 2015(16697)
- 2014(16100)
- 2013(15514)
- 2012(14000)
- 2011(12528)
- 2010(12677)
- 2009(11521)
- 2008(11066)
- 2007(9579)
- 2006(8260)
- 2005(7165)
- 学科
- 济(59180)
- 经济(59117)
- 管理(40936)
- 业(39379)
- 企(32056)
- 企业(32056)
- 方法(30892)
- 数学(28096)
- 数学方法(27522)
- 农(15879)
- 中国(14485)
- 学(13924)
- 财(13585)
- 业经(12594)
- 贸(12589)
- 贸易(12584)
- 易(12281)
- 农业(10637)
- 理论(9919)
- 制(9432)
- 地方(9415)
- 技术(9290)
- 环境(8979)
- 务(8558)
- 财务(8523)
- 财务管理(8502)
- 企业财务(8035)
- 划(7961)
- 银(7942)
- 银行(7889)
- 机构
- 学院(212189)
- 大学(210986)
- 济(81763)
- 经济(80185)
- 管理(79983)
- 研究(73817)
- 理学(70542)
- 理学院(69719)
- 管理学(67815)
- 管理学院(67491)
- 中国(53336)
- 科学(50940)
- 农(46633)
- 京(44827)
- 业大(39985)
- 所(39143)
- 农业(37540)
- 研究所(36412)
- 财(33896)
- 中心(33213)
- 江(30616)
- 财经(27780)
- 北京(27695)
- 院(27230)
- 范(25848)
- 经(25395)
- 师范(25345)
- 农业大学(25076)
- 技术(24713)
- 经济学(24404)
- 基金
- 项目(154102)
- 科学(119842)
- 基金(112005)
- 家(102837)
- 国家(102054)
- 研究(101084)
- 科学基金(85984)
- 社会(63042)
- 省(61662)
- 自然(60988)
- 社会科(59815)
- 社会科学(59796)
- 自然科(59682)
- 自然科学(59662)
- 基金项目(58959)
- 自然科学基金(58571)
- 划(52747)
- 教育(47542)
- 资助(47034)
- 编号(38727)
- 重点(35668)
- 创(32626)
- 部(32487)
- 发(32450)
- 计划(32392)
- 科研(30804)
- 创新(30494)
- 科技(28742)
- 成果(28592)
- 课题(27654)
- 期刊
- 济(81365)
- 经济(81365)
- 研究(53928)
- 学报(44532)
- 农(41262)
- 中国(39128)
- 科学(38202)
- 大学(32390)
- 学学(31156)
- 管理(28906)
- 农业(28477)
- 财(24644)
- 教育(20457)
- 技术(18425)
- 业(15913)
- 融(15434)
- 金融(15434)
- 经济研究(14916)
- 业经(14443)
- 业大(13235)
- 财经(12964)
- 统计(12294)
- 版(11933)
- 科技(11547)
- 策(11471)
- 经(11113)
- 农业大学(11020)
- 问题(10465)
- 技术经济(10349)
- 决策(10059)
共检索到295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鹏1龚自明1何远军2 高士伟1郑鹏程1 滕靖1王雪萍1 叶飞1卢素芳1
为比较空气和纯水背景的模型效果,扫描5个(2、3、5、8和10 mm)不同光程的红茶汤近红外光谱,应用排列组合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2种背景下单光程和多光程组合茶多酚近红外预测模型,并用t-test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单光程模型中,纯水背景与空气背景模型预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光程组合模型中,空气背景模型要全部优于纯水背景模型,并且最佳组合模型((5+8) mm)具有比单光程模型更好的预测精度。空气背景茶多酚模型要优于纯水背景茶多酚模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鹏 龚自明 何远军 高士伟 郑鹏程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卢素芳
为比较空气和纯水背景的模型效果,扫描5个(2、3、5、8和10 mm)不同光程的红茶汤近红外光谱,应用排列组合原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2种背景下单光程和多光程组合茶多酚近红外预测模型,并用t-test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单光程模型中,纯水背景与空气背景模型预测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光程组合模型中,空气背景模型要全部优于纯水背景模型,并且最佳组合模型((5+8)mm)具有比单光程模型更好的预测精度。空气背景茶多酚模型要优于纯水背景茶多酚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民 李银花 袁晴春 李娟 戴思慧 刘仲华 李明
选取长势、色泽差异较小的9个茶树品种,使用ASD Field Spec Hand Held 2光谱分析仪采集茶树冠层的光谱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音干扰,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茶树冠层特征波段520、765、821、940 nm,提取特征波段的反射率值,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一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光谱反射率与茶鲜叶茶多酚含量关系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9;另选23个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真实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相对误差为2.99%。
关键词:
茶鲜叶 茶多酚 高光谱 最小二乘法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于港华 侯颖 侯思宇 韩渊怀 李红英 邢国芳
为实现对多样本小米硒含量的快速检测,以9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小米样品为研究对象,将样品分为校正建模集(样本容量n=51)和外部验证集(n=42),利用丹麦生产的NIRSTMDS2500台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通过标准正态变化(SNV)、卷积平滑(Detrend)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R)建模方法建立脱壳谷子-小米总硒含量的测定模型,用工作流调用模型实现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小米总硒含量,以此作为小米总硒含量预测模型的化学参比值。结果表明:小米总硒含量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为84.5%;校正集均方根误差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9 6和0.089 2,说明小米总硒含量的近红外预测值接近化学参比值;性能偏差比为5.478,大于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和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本研究建立的模型中预测集和建模集标准误差的比值为1.073 0;因此采用PLSR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稳健程度较高,可实现对小米总硒含量的快速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白娟 蒋明忠 白玉艳
以云南省勐库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利用高压脉冲电场(HPEF)对茶样进行处理,检测经HPEF处理前后茶样的茶多酚含量,比较了不同加工工艺(生茶和熟茶)、不同年份、不同HPEF处理后茶样的茶多酚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同年份的生茶和熟茶茶多酚含量差异大,生茶的茶多酚含量比熟茶高。不同年份的普洱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经不同条件HPEF处理后的茶样,茶多酚含量都明显减少。经HPEF处理后茶叶的茶多酚含量趋于减少和自然陈化的茶叶茶多酚含量减少的趋势是一致的。
关键词:
普洱茶 高压脉冲电场(HPEF) 茶多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关键词:
火炬松 儿茶素 近红外预测模型 松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欣欣 冯志恒 林熙 李赛楠 黄少伟
[目的]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为选育高生物活性成分火炬松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02个火炬松单株的针叶为试验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测定其儿茶素含量。使用近红外成分分析仪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对采集的光谱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一阶导数(FD)、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SNV)、平滑算法、乘积分散校正法(MSC)和标准化预处理以及FD+SNV、MSC+FD)进行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参数,选择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FD+SNV为最佳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预处理方法;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主成分数为14,校正集相关系数(R_C)为0.969 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_C)为1.308 4,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_V)为0.8171,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_V)为3.1052。经过外部验证,验证集火炬松针叶样品的儿茶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有显著相关性(R=0.880 7)。[结论]建立了火炬松针叶儿茶素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预测火炬松针叶的儿茶素含量。
关键词:
火炬松 儿茶素 近红外预测模型 松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波伟 杨晓萍 王燕 宋晓维 黄鑫 殷佳雅
采用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食物基质对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茶多酚模拟胃消化比较,添加牛奶、糊化淀粉和食用油后,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21.7%、15.0%和3.3%,白砂糖或柠檬酸的添加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DPPH·)能力显著增强,清除ABTS自由基(ABTS+·)能力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降低,其他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添加食用油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德富 陈志刚 李飞 郭涛 潘发明 郝生燕 徐琳娜
在甘肃省民勤县采集227份青贮玉米(Zea mays)样品,采用改良偏最小二乘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用3种导数处理和10种光谱散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青贮玉米原料不同部位(组织)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cid detergent lignin, ADL)等养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旨在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组织)养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 ADF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for validation, RSQV)和外部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for validation, RPD)均高于其他成分,而NDF、粗蛋白和有机物含量的RSQV和RPD均低于ADF;ADF、NDF、粗蛋白和有机物这4个指标的RSQV均大于0.9,且其RPD均大于2.5,能用于实际生产中准确分析;2)粗脂肪含量的RSQV和RPD分别为0.701和1.838,建立的模型只能用于样品的粗略预测;3)干物质、ADL含量的RSQV和RPD分别为0.525和1.549、0.631和1.602,这2种营养成分的预测模型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检测,模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综上所述,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青贮玉米不同部位(组织) ADF、NDF、粗蛋白和有机物含量这4种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能够应用于生产实际。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岩 吴彪 刘志鸿 陈夕 于涛 王振原 孙秀俊 周丽青 郑言鑫
糖原直接影响牡蛎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常作为评价牡蛎品质质量的重要标准。近红外光谱模型可以实现糖原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本研究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蒽酮法、近红外技术分别获取了外套膜、鳃、闭壳肌、肝胰腺、唇瓣、性腺等6个组织及全部软体部混样共909份样品的糖原含量及光谱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江牡蛎6个组织及全软体部的糖原含量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所测样品光谱数据经一阶求导、乘法散射校正及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模型最优;所建立的7个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_(C))为0.9716~0.9963,其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_(EV))以及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分别为0.9490~0.9908和0.9694~0.9969,且模型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的RPD值均大于2.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近江牡蛎相应组织样品的糖原含量。本研究建立的近江牡蛎糖原含量NIR分析模型,不仅丰富了牡蛎糖原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资料,还为实现近江牡蛎糖原成分的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近江牡蛎品质性状改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近江牡蛎 近红外模型 冻干组织 糖原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勇 余永建 朱胜虎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对食醋中的总酸和还原糖进行快速定量分析,为食醋品质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采集食醋的光谱信息,用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和小波导数(Wavelet derivative,WD)对采集到的食醋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的波长筛选方法对食醋的总酸以及还原糖定量分析模型进行优化。【结果】食醋光谱经小波导数预处理和基于SPA的波长优选后,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分析精度得以提高,模型得到简化。总酸的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梅 肖正午 申涛 蒋鹏 单双吕 邹应斌
以147份南方籼稻品种或组合的稻米为供试材料,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不同波长和不同预处方式建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全谱段(950~1 650 nm)建模效果最好,其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47 7,1.162 3、0.700 2;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法对全谱图进行预处理的效果较好,优化后的模型相关系数(R)、预测标准差(SEP)、校准标准差(SEC)分别为0.981 9、0.100 9、0.6831,其相对分析误差(PRD)为3.6;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值与化学值进行配对T检验,P=0.356>0.05(置信区间为95%),表明近红外光谱法与化学分析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即应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可行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梦东1 王胜鹏2
以白茶、乌龙茶和红茶为研究对象,力求同时实现对3类茶的定性鉴别和主要内含物含量的预测。采用因子化法建立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正确识别全部独立验证集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茶叶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定量校正模型,并用相关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集中含水量、茶多酚和咖啡碱3个内含物成分定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 3、0.905 7和0.974 3。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实现同时对3类茶叶的定性分类和主要内含物含量预测的目的,也达到了降低近红外预测模型成本的目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雪萍 刘世尧 尹能文 荆凌云 魏丽娟 林呐 肖阳 徐新福 李加纳 刘列钊
【目的】探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甘蓝型油菜茎秆纤维组分含量及木质素单体G/S测定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根据马氏距离GH(Global H)筛选出103份纤维组分含量材料和75份木质素单体G/S材料作为定标样品,采用Van Soest法和GC-MS法对茎秆纤维组分含量和木质素单体比例进行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定标样品化学测定值变异范围较大,3次重复差异较小,可用于近红外模型构建。运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对比各模型性能参数,筛选出最优定标模型并用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易时来 邓烈 何绍兰 郑永强 王纪华 王亮 赵旭阳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微量元素监测技术。【方法】采集三峡库区(重庆)主要加工甜橙基地果园背景土壤样品168个,随机选取100个作为建模样本,其余为检验样本;测定所有样本的近红外反射光谱和土壤Fe、Mn、Zn全含量;运用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变量标准化(standard normal variables,SNV)为土壤Fe、Mn、Zn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运用SNV光谱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及内部交叉验证法建立的土壤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