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
2023(186)
2022(166)
2021(156)
2020(154)
2019(292)
2018(326)
2017(519)
2016(348)
2015(388)
2014(362)
2013(361)
2012(406)
2011(385)
2010(371)
2009(349)
2008(403)
2007(433)
2006(363)
2005(314)
作者
(1354)
(1160)
(1159)
(1059)
(746)
(542)
(498)
(462)
(438)
(417)
(407)
(403)
(402)
(398)
(395)
(392)
(373)
(352)
(349)
(330)
(321)
(307)
(283)
(281)
(272)
(266)
(264)
(252)
(249)
(243)
学科
(1216)
经济(1212)
管理(1005)
(867)
(765)
企业(765)
(721)
方法(505)
数学(367)
数学方法(340)
中国(339)
理论(339)
(338)
(313)
(291)
业经(274)
(255)
教育(253)
水产(243)
(241)
(233)
金融(233)
及其(231)
(229)
农业(219)
(219)
银行(219)
技术(217)
(215)
(207)
机构
大学(5922)
学院(5569)
研究(2384)
科学(1926)
中国(1768)
(1675)
(1615)
管理(1614)
经济(1551)
(1453)
(1418)
理学(1388)
农业(1360)
理学院(1357)
研究所(1334)
管理学(1298)
管理学院(1288)
业大(1140)
中心(1011)
(974)
(959)
(929)
(916)
实验(866)
(860)
北京(830)
实验室(830)
农业大学(826)
师范(824)
(819)
基金
项目(3632)
科学(2698)
基金(2636)
(2574)
国家(2554)
研究(2160)
科学基金(1968)
自然(1519)
自然科(1493)
自然科学(1492)
自然科学基金(1470)
(1381)
基金项目(1350)
(1280)
资助(1186)
社会(1156)
社会科(1054)
社会科学(1053)
教育(1009)
重点(911)
计划(910)
科技(835)
(781)
成果(771)
编号(762)
科研(759)
(744)
(708)
(702)
创新(665)
期刊
(2256)
经济(2256)
学报(1716)
研究(1590)
(1487)
中国(1478)
科学(1437)
大学(1229)
学学(1169)
农业(1017)
教育(713)
管理(701)
(619)
业大(549)
(502)
金融(502)
农业大学(468)
(460)
(457)
技术(398)
财经(367)
图书(345)
经济研究(325)
科技(324)
(322)
水产(320)
中国农业(319)
问题(306)
业经(300)
自然(280)
共检索到9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泽猛  包显颖  印遇龙  
动物胃肠道中定殖着数量巨大的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动物的代谢和发育。肠道微生物在营养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定殖部位,可以分成黏液层微生物和肠腔内微生物,AkkermAnsiA muciniphilA偏好地定殖于肠道黏液层,对机体活动影响广泛。在肠道中,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可以特异地降解黏蛋白和低聚糖,分别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丙酸,在为宿主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定殖。而与此同时,机体黏蛋白的降解会促使宿主补偿产生更多的黏蛋白,进而降低宿主蛋白的沉积。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定殖还可减缓脂肪沉积,延缓糖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菲菲  单宇峰  祝东梅  杨禧文  陈菲  叶可  马帅  王玉军  
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黄鳝(Monopterus albus)胃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本实验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虾塘散养、蟹塘散养、网箱投喂鱼浆和网箱投喂水蚯蚓4种养殖模式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群落结构。Alpha多样性分析和Venn图结果显示,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而蟹塘散养组最低。除蟹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其余3种养殖模式黄鳝胃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推测黄鳝胃肠道微生物的核心菌群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上,网箱投喂水蚯蚓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为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其余3种养殖模式中黄鳝胃的优势菌群都为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而虾塘散养组黄鳝肠道的优势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其余3种养殖模式的优势菌群中都有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结果表明:网箱投喂水蚯蚓组黄鳝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较高,且益生菌群占比高,潜在致病菌较少,是比较健康的养殖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钟荣珍  孙海霞  刘华伟  王敏玲  周道玮  
胃肠道线虫感染是限制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利用化学药物防控胃肠道寄生虫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牛羊很快会产生抗药性,而且药物残留通过畜产品损害人类健康,所以,昂贵的新药开发费用和食品安全问题促使研究寻求新的驱虫方法。研究表明,单宁含量高的植物具有显著的抗虫作用,摄食单宁含量高的植物可以降低牛羊粪便虫卵数、体内成虫数和成虫繁殖力。基于大量研究,综述牛羊胃肠道线虫感染对宿主物质代谢的影响、高单宁植物的抗虫效果以及植物单宁抗虫机理的推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素芳  郭立辉  骆延波  凌泽春  柳尧波  
为阐明发酵床养殖对断奶仔猪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对发酵床和水泥地养殖仔猪消化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期为42d。15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别在试验开始第1天(断奶当天)、第21天和第42天进行扑杀,每次每组扑杀3头,取胃、回肠、盲肠、结肠粘膜层及各段内容物进行2类细菌的分离计数,同时检测相同时间点发酵床表层与深层垫料中的细菌数量。结果发现: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1~42d),消化道大肠杆菌呈下降趋势,如发酵床仔猪结肠段大肠杆菌由开始的6.4×107降低到2.2×105,而乳酸菌先下降后上升,如发酵床仔猪回肠段内容物乳酸菌数量由4.6×109降到2.6×108后再增加到1.4×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汤伏生  朱晓燕  张兴忠  
本文就鲤鱼肠道细菌对其宿主的影响和细菌淀粉酶对宿主消化的影响作了探讨。从鲤鱼肠道筛选细菌菌株63株,这批细菌中淀粉酶产生菌分布较广,溶血毒素产生菌较少,且产毒素的6株菌无致病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CCI139菌株的淀粉酶和鲤鱼肝胰脏淀粉酶的最适pH和反应产物都不相同。原位酶反应法显示鲤鱼肠道食物混合液及肠壁样品中均有细菌淀粉酶。本文结果证明了鲤鱼肠道有稳定的细菌群落,细菌淀粉酶对鲤鱼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起了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东  张元臣  
蚜虫体内感染共生菌的现象较为普遍。共生菌在蚜虫种群的存活、繁衍和应对外界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蚜虫种群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组成模式多样,这有利于蚜虫种群应对多变的环境。共生菌生活于宿主昆虫体内。宿主感染共生菌的种类和数量动态受宿主的遗传背景和生态适应力、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共生菌具有为宿主提供营养、消化植物组织和降解植物毒素等功能,从而影响宿主昆虫的寄主利用范围。原生和次级共生菌可引起宿主蚜虫寄主范围的改变,赋予蚜虫利用新寄主的能力,从而促进种群的分化。蚜虫体内通常有多种共生菌共存,共生菌种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东  王益平  倪学勤  汪开毓  吴梦  
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Cyprinus carpio)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神群  李玉壬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近年来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食品科学、营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脂、消炎等作用,而茶多酚又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茶多酚在体内的吸收、肠道微生物对茶多酚的代谢去向、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调节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降血脂、减少脂肪堆积、维持肠道屏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万忠  田广孚  张军  程小红  刘金凤  
利用 SOS-PAGE 对不同源棘球蚴囊液抗原的多肽组成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棘球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分离纯水奠定基础,为虫种内株的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绵羊棘球蚴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9条,其中66和59kD 多肽带为主带;40kD,34.5kD,33kD,24.5kD 和14kD 多肽带次之.牛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3条,66和59kD 多肽带也为主带,24.5kD 多肽带次之.而人包囊液抗原共有多肽带14条,66kD,40k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敏  吴志新  曾令兵  王树云  毕鹏  陈孝煊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高  刘念  许云  彭俊讲  程钰蓉  郭萍  熊燕飞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表黏液对微生物结构蛋白与多糖的降解作用和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和DNS法检测泥鳅黏液与微生物结构大分子混合作用,及黏液上清液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还原糖量。并将泥鳅黏液分别与酵母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江内船体污损菌FB-a和绿藻混合作用,比较活性黏液和灭活黏液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泥鳅黏液对酵母和大肠杆菌的结构蛋白和多糖没有显示出可常规检测到的降解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江内船体污损菌FB-a也没有显示出生长抑制或杀菌作用,两种细菌和FB-a菌株与泥鳅黏液作用后生长正常,甚至生长更旺盛,且菌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敏慧  邹文政  鄢庆枇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多年来,课题组一直从事益生菌资源保护及在食品和人体肠道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经过课题组所有成员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和工作,取得的创新成果为:(1)利用传统纯培养结合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方法,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区103个不同地区,采集的563份自然发酵的酸菜、豆酱、辣白菜、锦州小菜、玉米发酵面团、酸马奶、酱腌菜中,分离、鉴定并保藏了1128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凤奇  李景梅  李成玉  杨桂连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7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凤奇  李景梅  李成玉  杨桂连  
【目的】比较嗜酸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道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以C57BL/6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灌胃嗜酸乳酸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 7 d后取材,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对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细胞亚群、结肠PP结中TLR2+和TLR4+细胞、结肠组织中IFN-γ和IL-4水平及小肠sIgA水平进行检测,明确2种乳酸杆菌对肠道黏膜免疫调节的作用。【结果】2种乳酸杆菌对小鼠体质量无显著影响。2种乳酸杆菌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CD3+CD4+和CD3+CD8+T细胞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