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8)
- 2023(7393)
- 2022(5675)
- 2021(4929)
- 2020(3988)
- 2019(8266)
- 2018(8420)
- 2017(15519)
- 2016(8461)
- 2015(9221)
- 2014(8807)
- 2013(8013)
- 2012(6657)
- 2011(5909)
- 2010(5797)
- 2009(5561)
- 2008(5119)
- 2007(4519)
- 2006(4041)
- 2005(3701)
- 学科
- 济(28540)
- 经济(28503)
- 管理(21157)
- 业(20303)
- 企(15709)
- 企业(15709)
- 农(11396)
- 中国(10874)
- 业经(9070)
- 方法(8522)
- 学(7807)
- 农业(7566)
- 财(6910)
- 数学(6891)
- 数学方法(6778)
- 地方(6382)
- 制(5913)
- 发(5869)
- 贸(5766)
- 贸易(5762)
- 易(5577)
- 理论(5176)
- 银(5114)
- 银行(5085)
- 发展(5074)
- 展(5066)
- 产业(5045)
- 行(4885)
- 体(4840)
- 融(4838)
- 机构
- 学院(111461)
- 大学(107263)
- 济(40426)
- 经济(39504)
- 研究(38822)
- 管理(37502)
- 理学(32112)
- 理学院(31757)
- 管理学(30900)
- 管理学院(30726)
- 中国(28884)
- 科学(26367)
- 农(23428)
- 京(22662)
- 所(20132)
- 业大(19146)
- 研究所(18485)
- 财(18379)
- 农业(18369)
- 中心(17537)
- 江(17211)
- 范(14836)
- 师范(14620)
- 财经(14506)
- 院(14400)
- 技术(14359)
- 州(13953)
- 北京(13811)
- 经(13178)
- 省(12448)
- 基金
- 项目(78021)
- 科学(60454)
- 研究(55649)
- 基金(54826)
- 家(49264)
- 国家(48879)
- 科学基金(41169)
- 社会(34513)
- 社会科(32622)
- 社会科学(32616)
- 省(32239)
- 基金项目(28434)
- 自然(26775)
- 划(26502)
- 自然科(26175)
- 自然科学(26164)
- 自然科学基金(25646)
- 教育(25331)
- 编号(23321)
- 资助(21444)
- 重点(18354)
- 成果(18140)
- 发(17848)
- 课题(16448)
- 创(16332)
- 部(15322)
- 创新(15314)
- 科研(15130)
- 计划(14913)
- 国家社会(14486)
共检索到163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海 席婷 张静 吴先军
DNA甲基化是植物逆境响应的重要机制,调控了开花、产量、抗性等与物种稳定性或品种一致性密切相关的性状。这些性状相关位点的甲基化变异在群体内基本稳定一致、在世代间也具有一定的可遗传性,随机变异较少。病原菌胁迫下,抗性相关位点多出现低甲基化、全基因组多为高甲基化,这符合生物遗传与进化机制,规律性强,随机性小。这一现象在烟草、拟南芥等多种生物胁迫,以及冷、盐、重金属和多倍体等非生物胁迫研究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证据的支持。本文讨论了甲基化分析中误差的可能来源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
植物 胁迫 MSAP 甲基化变异 随机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鑫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为探讨干露胁迫对海产贝类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应用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技术,比较了不同干露条件下(0 d、0.5 d、1 d、3 d、5 d、7 d、9 d和11 d)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干露处理0 d)闭壳肌与鳃组织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分别为29.76%和29.82%;干露处理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韫宇 张海军 邢燕霞 齐艳 孙倩倩 周春蕾 赵冰 郭仰东
【目的】研究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外源施加NaCl对种子萌发及种子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探索DNA甲基化在黄瓜种子萌发过程及NaCl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 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0、150、200 mmol.L-1 NaCl处理下,黄瓜种子萌发过程(0、1、2、4、6、8 d)的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MSAP结果显示,黄瓜种子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15.25%,以双链甲基化方式为主。种子中DNA甲基化水平在萌发1—2 d略有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悦 崔晓山 陈娟娟 杨锐 严小军
为了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内源性植物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坛紫菜在高温耐受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以在宁波象山采集的"浙东1号"坛紫菜叶状体为样品,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选择离子模式作为分析手段,系统地分析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坛紫菜中11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环境中共检测出7种植物激素,分别为异戊烯腺苷、异戊烯腺嘌呤、反式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茉莉酸。在20、25、28和35°C下,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含量随着刺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吲哚乙酸、反式玉米素核苷、异戊烯腺苷和异戊烯腺嘌
关键词:
坛紫菜 高温胁迫 植物激素 液质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亚杰 杜永臣 侯喜林 王孝宣 高建昌 国艳梅
利用来源于栽培番茄9706和野生契斯曼尼番茄LA0317杂交后的130个BC2S4株系为群体,采用营养液栽培法,在盐胁迫与非胁迫环境下分别对株高、茎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以及耐盐级数进行了QTL分析。盐胁迫环境中检出13个QTL:株高2个;茎粗2个;根鲜质量2个;根干质量2个;地上鲜质量3个;地上干质量2个。非盐胁迫环境中检出32个QTL:株高6个;茎粗2个;根鲜质量6个;根干质量6个;地上鲜质量6个;地上干质量6个。另外,在盐胁迫条件下利用耐盐级数定位到2个耐盐性QTL,分别位于第3,6染色体上。通过盐胁迫与非胁迫下的QTL对比研究发现,第2,3,8染色体上的QTL仅...
关键词:
番茄 盐胁迫 非盐胁迫 QTL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浪 郭青青 刘烨蓉 胡章立 王江新 雷安平
为研究缺氮胁迫对固氮蓝藻DNA甲基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固氮蓝藻鱼腥藻Anabaena sp. PCC 7120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正常藻丝、缺氮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DNA甲基化修饰与细胞分化、基因组印记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有关。在高等植物和非固氮蓝藻中,缺氮胁迫可以改变DNA甲基化修饰模式。DNA甲基化修饰也存在于固氮蓝藻细胞中。然而,固氮蓝藻可以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来缓解缺氮压力,缺氮胁迫是否能改变固氮蓝藻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尚不清楚。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可以在单碱基水平分析基因组范围内所有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模式。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对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胞嘧啶甲基化进行了测序,分别获得6.25,8.38,7.11Gb的干净数据。在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中,甲基化胞嘧啶位点占所有胞嘧啶位点的比例分别为1.06%,1.05%和1.05%,甲基化胞嘧啶位点的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61%, 0.54%和0.54%。基于胞嘧啶甲基化修饰模式对这3个样品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在0.976~0.983之间。这些结果说明正常培养的藻丝、缺氮72h的藻丝和异形胞的DNA甲基化修饰模式相似,缺氮胁迫不能引起固氮蓝藻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本结果为固氮蓝藻和非固氮蓝藻采用不同的表观修饰来应对缺氮胁迫提供了证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孙秀俊 刘志鸿 周丽青 宫一震
为探讨急性温度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比较分析了升温海水(17℃和24℃)急性胁迫虾夷扇贝(原暂养于9℃的海水中)9 h和24 h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9对引物在各组的总扩增位点数为314–337,总甲基化位点为79–94,所占比例为23.45%–28.51%;所有处理组基因组Dna总甲基化率低于对照组,急性升温胁迫使虾夷扇贝基因组Dna发生去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红菊 刘文革 赵胜杰 路绪强 何楠 豆峻岭 高磊
【目的】研究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幼苗NaCl胁迫后形态学指标差异和DNA甲基化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倍性西瓜幼苗之间耐盐差异,结合形态学指标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解释二倍体和四倍体抗逆性差异机制。【方法】以3组不同倍性(二倍体、四倍体)西瓜幼苗为研究对象,待长至三叶一心时,用含有0、100、200、300和400mmol·L-1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处理西瓜幼苗,NaCl处理8 d之后,鉴定西瓜幼苗受到的盐害指数,并运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技术,分析NaCl处理8 d之后二倍体和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雅姣 傅彬英 王迪 朱苓华 黎志康
【目的】研究水稻抗旱导入系DK106和旱敏感轮回亲本IR64苗期和分蘖期干旱胁迫前后DNA甲基化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分析叶片和根部DNA甲基化变化特征,探讨DNA甲基化在水稻干旱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和高效液相层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方法分析DNA甲基化变化情况;从聚丙烯酰胺凝胶回收甲基化多态性片段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MSAP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基因组中约有20%的CCGG位点发生了胞嘧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红 赵成义 王新军 唐毅
固沙植物群落是风沙区生态系统的阴阳表,其稳定性的研究,对于风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固沙植被稳定性研究进展,阐明了植被稳定性机制研究的现状和稳定性研究的方法,运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理论分析,建立干旱区固沙植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共分为3层30个指标,较全面地涵盖了植被、生境、干扰不同范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解宇洁 薛婧 姜晓东 殷辉 赵晓军 冯铸 李新凤
为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霉病菌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对CqSGAT基因进行表达分析,进一步验证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均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性较好的内参基因为CqEF-1a、CqMON1和CqRPS18;ge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最适候选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以CqSGAT为目标基因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qMON1不适合作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综上,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最适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39...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解宇洁 薛婧 姜晓东 殷辉 赵晓军 冯铸 李新凤
【目的】筛选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深入开展藜麦抗霜霉病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和评价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藜麦霜霉病菌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并通过对CqSGAT基因表达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均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稳定性较好的内参基因为CqEF-1a、CqMON1和CqRPS18;ge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最适候选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以CqSGAT为目标基因对候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发现CqMON1不适合作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内参基因。【结论】藜麦在霜霉病菌胁迫下的最适内参基因为CqEF-1a和CqRPS1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刚 王骐 刘伟灿 邓宇 李晰亮 靳京 邓文波 赵利旦 王兴超 王南 王法微 李晓薇 董园园 李海燕
【目的】对比大豆Pre-mirNAs候选内参基因和传统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适合盐、碱胁迫条件下rT-qPCr分析的最稳定内参基因。【方法】选用了6个保守的Pre-mirNAs基因和4个常规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通过rT-qPCr的方法,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评价了1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大豆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大豆盐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e-mir166和Pre-mir172,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FboX;根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ACT11和eF1A,表达最稳定的单一基因是ACT11。大豆碱胁迫下,叶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组合是Pr...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文兵 施颖 邢亚芸 张茜 郑志虎 罗巧玉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最主要的营地下生活啮齿类动物,其通过挖掘行为将大量土堆积于草地,形成大小不一呈镶嵌式分布裸露土丘,对周围植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封育与放牧条件下,对青海贵南高寒草原鼠丘及周边区域群落植物种组成和重要值、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晰鼠丘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特征在放牧和封育下的趋同规律。结果表明,1)封育和放牧样地鼠丘上植物种数极少,分别为17种和11种,封育利于鼠丘植物种的侵入和生长;2)鼠丘形成增加周围区域地上生物量122.71 g·m~(–2)和地面芽植物比例(20.77%),降低地下芽植物比例(22.50%),促使鼠丘周边区域草地由禾草/莎草群落向禾草群落转化,但对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无影响;3)封育降低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群落稳定性,放牧增加了鼠丘周边区及非鼠丘区草地稳定性;4)鼠丘草圈增加的植物生物量可部分补偿裸露鼠丘损失的地上生物量,封育和放牧样地分别补偿35.28%和57.93%的裸露鼠丘损失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