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3)
2023(11123)
2022(9944)
2021(9381)
2020(7917)
2019(18205)
2018(18199)
2017(34882)
2016(19280)
2015(21319)
2014(21388)
2013(21175)
2012(19378)
2011(17362)
2010(17090)
2009(15409)
2008(15174)
2007(12957)
2006(11026)
2005(9386)
作者
(56919)
(47103)
(46494)
(44429)
(30044)
(22731)
(21237)
(18526)
(17790)
(16801)
(16155)
(15814)
(14898)
(14727)
(14612)
(14483)
(14410)
(13916)
(13436)
(13372)
(11884)
(11501)
(11384)
(10631)
(10568)
(10510)
(10470)
(10328)
(9501)
(9446)
学科
(71180)
经济(71102)
管理(56187)
(53497)
(45974)
企业(45974)
方法(35040)
数学(30178)
数学方法(29804)
(20598)
(18652)
(17760)
中国(17347)
业经(15813)
(14668)
财务(14607)
财务管理(14579)
企业财务(13910)
地方(13749)
(13179)
理论(12755)
(12049)
贸易(12043)
(11914)
农业(11912)
技术(11861)
(11683)
(11080)
环境(11043)
银行(11031)
机构
大学(268851)
学院(265977)
管理(106047)
(98299)
经济(96029)
理学(92907)
理学院(91785)
管理学(90050)
研究(89614)
管理学院(89584)
中国(64587)
科学(59871)
(57459)
(48091)
(46033)
(45556)
业大(44419)
研究所(42455)
中心(40264)
农业(38202)
(37154)
财经(37059)
北京(35768)
(34488)
师范(34055)
(33805)
(32711)
(30758)
技术(29263)
经济学(28434)
基金
项目(191060)
科学(148988)
基金(138711)
研究(134764)
(122575)
国家(121586)
科学基金(103782)
社会(82493)
社会科(78086)
社会科学(78065)
(75141)
基金项目(74633)
自然(70831)
自然科(69182)
自然科学(69158)
自然科学基金(67910)
(63698)
教育(61606)
资助(57370)
编号(54132)
成果(43735)
重点(42779)
(41381)
(39828)
(39659)
科研(37373)
创新(37131)
课题(37080)
计划(36442)
大学(35263)
期刊
(102534)
经济(102534)
研究(74329)
学报(50047)
中国(46852)
科学(43573)
(43094)
管理(38015)
大学(36805)
(35094)
学学(34917)
农业(30468)
教育(28044)
技术(21536)
(20483)
金融(20483)
财经(17461)
业经(16675)
经济研究(16325)
(15355)
(14694)
图书(14431)
科技(13982)
(13902)
业大(13754)
理论(13565)
问题(13147)
实践(12677)
(12677)
技术经济(11936)
共检索到373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钟儒天   余星晨   杨丰瑞   姚雪彪   刘行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交流与互作机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随着单细胞分析和多组学研究模式的拓展,该领域迎来了新的科研突破。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内细菌通过与肿瘤细胞及肿瘤免疫细胞互作改变肿瘤的演进和可塑性。为此,进一步解析肿瘤内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望为靶向干预肿瘤发展与演进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肿瘤内细菌与肿瘤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在制定肿瘤的精准治疗和新的靶向策略方面的潜在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婧  王耀  黄小侠  李林  
为探究细胞焦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分子机制,收集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对小动物肿瘤现状、细胞焦亡、诱导细胞焦亡的蛋白家族和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表明:1)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s(GSDMs)家族蛋白所介导的可调节的细胞程序性死亡,GSDMs被蛋白酶水解激活,切割形成N端(具有成孔活性),在细胞膜上打孔,导致渗透性细胞裂解,从而将促炎分子释放到细胞外,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对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有重要意义;2)细胞发生焦亡时会不断胀大破裂,释放细胞内容物,其产生的炎性环境可以招募细胞毒性T细胞(CD8+T)、巨噬细胞和NK细胞等免疫细胞杀死和吞噬肿瘤细胞,抑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3)细胞焦亡将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为免疫刺激状态,使其由“冷”转“热”,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靶向治疗肿瘤疾病,降低患病宠物的死亡率。综上,诱导细胞焦亡和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细胞焦亡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宠物临床提供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治疗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慧英  郑月茂  曹鸿国  温叶飞  张涌  
 传统观念认为,成体干细胞只能分化成其自身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但近年大量的研究表明,成体干细胞可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成在发育上与之无关的其他组织的细胞类型,即具有可塑性。文章对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结果、分化机制、应用前景及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芳  陈双林  李迎春  郭子武  杨清平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环境胁迫,对逆境会做出生理上的响应和适应。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竹子形成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和生态适应对策,其中,生理可塑性是对环境影响反应的最直接表现。环境胁迫包括温度、水分和土壤盐碱、养分、重金属和大气污染等。从活性氧代谢、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和光合生理等方面对竹子生理可塑性的环境胁迫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竹子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与响应机制、基于生理可塑性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抗逆竹种筛选、环境胁迫对竹子分布区域和碳平衡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竹林适应性经营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勇江  杨学义  窦忠英  
对有关干细胞可塑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概述,并关注了干细胞潜能和细胞表型多样性传统观点上的争议,讨论了在当前公认动物模型上观察到的干细胞可塑性现象,并对分化细胞发生细胞表型转变的试验性观察结果进行了总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启鹏  郭志华  李春燕  马履一  
表型可塑性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一种适应能力,表现为积极的响应和消极的响应。可塑性不仅可以作为性状遗传,也可接受进化,但适应进化的前提条件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同时受可塑性代价和限制条件所局限,这些问题可通过先进的生物手段逐渐找到答案,并得到解决。其次,植物可塑性响应还受到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如光照(耐荫性)、营养、水分以及温度等,特别在全球大气变化的影响下,植物的可塑性响应能否反映这种变化值得去关注。同时,国内的表型可塑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大区域尺度上,更多的评价工作需要完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乌云  侯向阳  武自念  任卫波  赵青山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典型根茎型禾草,可通过根茎克隆形态可塑性来适应不同逆境。本文分析总结了盐碱胁迫、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和群落环境、草地利用方式等生态学因子对羊草根茎克隆形态可塑性的影响,并就该领域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羊草通过增加间隔子长度,以迅速逃离盐碱胁迫斑块;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羊草节间距缩短,根茎节数增加,以增加须根来获取养分;疏松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羊草生长和克隆繁殖;群落环境对羊草根茎克隆繁殖产生复杂影响;长期过度放牧不利于羊草克隆繁殖,表现为根茎长度指标降低,芽和分株减少;刈割时间和频次也有影响。羊草等草地根茎型植物未来研究中,应简化研究指标;重点研究群落环境和扰动的影响;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揭示其通过根茎可塑性来适应逆境的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浩然  徐明  于秀波  刘本彩  
对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概念进行分析,认为适应性概念与表型可塑性概念既统一,但又存在差异;进一步探讨适应性的4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指出:适应性和可塑性能力应包含胁迫生境和非胁迫生境两层含义;表型可塑性的收益成本分析是理解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能力的基础;分析适应性和表型可塑性与生物个体适合度的关系时,应注意反应范式指标的选取;表型最优化分析方法应当是适应性模拟的一个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琦  姚曦  孙嘏  荀航  岳永德  汤锋  
【目的】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及其化学成分对细菌和3种肿瘤细胞的离体抑制生长活性,为竹叶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和柱色谱分离,从苦竹叶中获得提取物流分及单体化合物;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抑菌圈法评价苦竹叶提取物各流分及单体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采用MTT法和小鼠H22肝癌细胞腹水瘤模型,评价木犀草素-6-C-洋地黄毒糖苷-4'-O-葡萄糖苷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苦竹叶乙醇提取物萃取流分中,乙酸乙酯相的离体抑菌作用整体强于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水相抑菌作用不明显。乙酸乙酯相8个流分中Fr.3的离体抑菌作用最强,在25 mg·m L-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福南  陈万芳  
对鸡马立克氏病、淋巴性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结果证实,鸡马立克氏病引起增殖的细胞呈多形性,并能见到特征性的马立克氏病细胞,肿瘤细胞的成分,常见有成淋巴细胞,中、小淋巴细胞及少量网状细胞和组织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淋巴性白血病为同一类型的成淋巴细胞(?)其特征性变化是在肿瘤细胞的核内出现核小囊;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为相同类型呈树突状的网状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向军  李谋  刘小林  
为了探讨仅含有BH3结构域的促凋亡蛋白BclGs的促凋亡机理,从人睾丸cDNA文库中克隆BclGs基因编码区,将其与pEGFP-C1载体连接,构建载体pEGFP-BclGs,转染COS7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如Hela、HepG2和MCF7等),研究BclGs对肿瘤细胞的促凋亡功能。结果表明,pEGFP-BclGs可以诱导不同的肿瘤细胞凋亡,但凋亡率存在差别;BclGs在不同细胞的线粒体中均呈点状分布。线粒体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细胞器,BclGs在线粒体中呈点状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鸣琦  张福良  路宏朝  
对烯二炔类、糖肽类、蒽环类、苯并二吡咯类、核苷类、β-内酰胺类、苯醌类等7类抗肿瘤抗生素的研 究开发、作用机制、药效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今后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应在新的分子靶点寻找、前药 研究、多药耐药性克服等方面有所加强。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李倩  何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猛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它在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逐渐被深入认知.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ighly up-reglated in liver cancer, HULC)是lncRNA的一种,最先在肝癌中被发现,近年研究揭示它与其他许多癌症,例如胃癌、结肠直肠癌、骨肉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HULC在几种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丽华  张汉华  吴进锋  
肿瘤坏死因子(Tumernerosisfactor,TNFα)是机体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入侵感染时的一种重要的介质,而且TNFα在机体内还起着其他治疗方面的功能,包括抗肿瘤、休克和胚胎发育等。TNFα主要由几种免疫细胞产生,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激活的B细胞等。TNFα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后而发挥作用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的完善,鱼类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TNFα基因自2000年后相继在几种鱼类中被克隆测序并进行了表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受体的功能及近来在鱼类中的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书霞  陈万芳  鲍恩东  
用SPF来杭鸡复制MD肿瘤模型 ,取MD肿瘤组织和相同日龄鸡的正常组织 ,制成单个细胞悬液 ,碘化丙锭染色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1)MD肿瘤有二倍体肿瘤和异倍体肿瘤 ,31例MD肿瘤中2 6例为二倍体肿瘤 ,5例是异倍体肿瘤 ;(2 )MD肿瘤细胞动力学特点是 :DNA合成期 (S期 )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肾、肝、卵巢和睾丸MD肿瘤细胞S期分别为 12 13 % ,11 30 % ,12 31%和 15 2 6 % ,相应组织细胞依次为 1 37% ,1 2 7% ,1 5 4%和 0 0 7% ,增殖指数 (proliferationindex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