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6)
- 2023(10989)
- 2022(9761)
- 2021(9293)
- 2020(7794)
- 2019(17730)
- 2018(17951)
- 2017(33811)
- 2016(18930)
- 2015(21371)
- 2014(21556)
- 2013(20943)
- 2012(19200)
- 2011(17192)
- 2010(16984)
- 2009(15294)
- 2008(14614)
- 2007(12609)
- 2006(10832)
- 2005(9254)
- 学科
- 济(67279)
- 经济(67194)
- 管理(51646)
- 业(47160)
- 企(39725)
- 企业(39725)
- 方法(31747)
- 数学(27168)
- 数学方法(26849)
- 学(19259)
- 农(18180)
- 中国(17679)
- 财(17094)
- 业经(14980)
- 地方(14007)
- 制(13306)
- 理论(13273)
- 和(11975)
- 农业(11877)
- 贸(11133)
- 贸易(11129)
- 技术(11035)
- 教育(11012)
- 环境(10898)
- 务(10853)
- 财务(10783)
- 易(10773)
- 财务管理(10763)
- 银(10311)
- 体(10284)
- 机构
- 大学(262898)
- 学院(261110)
- 管理(101737)
- 济(93661)
- 经济(91340)
- 研究(89115)
- 理学(88692)
- 理学院(87601)
- 管理学(85948)
- 管理学院(85502)
- 中国(63289)
- 科学(60354)
- 京(56504)
- 农(50148)
- 所(46190)
- 业大(44663)
- 研究所(42724)
- 财(42568)
- 农业(39816)
- 中心(39694)
- 江(37689)
- 北京(35235)
- 范(35000)
- 师范(34518)
- 财经(34488)
- 院(32557)
- 经(31406)
- 技术(31230)
- 州(30548)
- 师范大学(27771)
- 基金
- 项目(187422)
- 科学(144932)
- 基金(133797)
- 研究(133324)
- 家(118379)
- 国家(117383)
- 科学基金(99289)
- 社会(79781)
- 社会科(75275)
- 社会科学(75254)
- 省(75040)
- 基金项目(71841)
- 自然(67397)
- 自然科(65780)
- 自然科学(65757)
- 自然科学基金(64541)
- 划(63382)
- 教育(61315)
- 编号(54785)
- 资助(54777)
- 成果(44836)
- 重点(41988)
- 部(39952)
- 发(39279)
- 创(39148)
- 课题(38286)
- 科研(36542)
- 创新(36520)
- 计划(36113)
- 大学(34401)
- 期刊
- 济(101146)
- 经济(101146)
- 研究(72971)
- 学报(50851)
- 中国(49516)
- 农(45607)
- 科学(43173)
- 大学(36822)
- 管理(36369)
- 学学(34791)
- 教育(32170)
- 农业(31802)
- 财(31201)
- 技术(22140)
- 融(18397)
- 金融(18397)
- 业经(17021)
- 财经(15941)
- 业(15732)
- 经济研究(15609)
- 图书(15102)
- 业大(14134)
- 科技(14115)
- 版(13853)
- 经(13424)
- 理论(12968)
- 问题(12925)
- 实践(12163)
- 践(12163)
- 农业大学(11474)
共检索到370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祥宇 杨文静 庞申雨 苑庆欣 潘顺圆 高东阳 宋军 王金涛
为探究噬菌体作为新型生物抗菌剂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和乳制品及其加工过程污染,以及对生物被膜清除的能力,以ATCC 700603为宿主菌从某牛场水样中分离得到1株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vB_KpnM-YP11,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特征;通过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通过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温度和pH稳定性测定噬菌体生物学特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比较其进化关系;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平板计数法测定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效果;通过牛奶试验分析该噬菌体对牛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牛场水样中分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vB_KpnM-YP11,能形成清晰透亮噬菌斑,透射电镜观察vB_KpnM-YP11具有肌尾噬菌体的典型结构。2)测定噬菌体宿主谱,表明vB_KpnM-YP11能够裂解18/34株牛源肺炎克雷伯菌。3)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vB_KpnM-YP11最佳感染复数为0.1,vB_KpnM-YP11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50~90 min,110 min后进入平台期,平均裂解量为69PFU/cell,在pH(3~11)和温度(4~60℃)范围内活性稳定。4)vB_KpnM-YP11基因组全长166 607 bp,GC含量为39.52%,注释结果显示共有276个ORF和15个tRNA,不含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5)vB_KpnM-YP11最佳感染复数为0.1时,具有显著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vB_KpnM-YP11效价为10~8 PFU/mL,10~9 PFU/mL能有效清除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在室温条件下,12 h内vB_KpnM-YP11使牛奶中细菌浓度下降98%。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噬菌体vB_KpnM-YP11潜伏期短、裂解效率高,不仅能抑制和清除生物被膜,同时对牛奶中肺炎克雷伯菌也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具有作为肺炎克雷伯菌生物抗菌剂的应用潜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邓国成 罗霞 江小燕 刘礼辉 林明辉 彭勇鳌 廖国礼
从6尾患肠道胀气的病鳗腹水和肝脏病灶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致病菌EP4,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均符合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特性。以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EP4的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2 bp。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其与肺炎克雷伯氏菌[DQ444287]的同源性最高(98.9%)。人工感染证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达70%),30种药物筛选结果显示,EP4对菌必治(头孢三嗪)、先锋V、头孢克洛、氧氟...
关键词:
鳗 肺炎克雷伯菌 16SrR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位 王吴优 程建国 田青 罗燕
【目的】对1株疑似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kp05372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对采自麝粪便的1株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进行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试该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病原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命名为GPKP,其对小鼠致死的LD50为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玉 刘单阳 蓝蔚青 赵勇 潘迎捷 孙晓红
为筛选出联合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的天然产物。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肺炎克雷伯氏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和3种天然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棋盘法分别测定花青素和咖啡酸与抗生素联用对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生长曲线评估咖啡酸与抗生素联用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对8种抗生素均耐药,抗生素的MIC值为16->512 μg/mL。花青素和咖啡酸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值分别为25 μg/mL和1875 μg/mL,肉桂醛无抗菌作用,MIC>250 μg/mL。花青素与头孢他啶和克林霉素联用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2种抗生素的MIC值降低了4倍,咖啡酸与8种抗生素存在协同作用,抗生素的MIC值降低了8~>4096倍。抗生素与咖啡酸联用的协同抗菌效果优于其与花青素的组合,且咖啡酸与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联合使用能持续抑菌至少24 h。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咖啡酸与抗生素联用对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显著协同抗菌作用,表明联合疗法是消减细菌耐药性的一种有效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兴 赵柯杰 于勇 潘子豪 马家乐 姚火春
[目的] 通过分析212株奶牛乳房炎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的耐药特性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以了解该类致病菌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现状,防范其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为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分离株的细菌形态学观察、khe基因PCR检测和16S rRNA序列测定筛选并鉴定了肺炎克雷伯菌株,利用K-B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了肺炎克雷伯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吡肟占5.7% 、环丙沙星占4.7% 、头孢他啶占4.2% 、美罗培南占2.8%、厄他培南占0.5% 、亚胺培南和替加环素占0%。在替加环素中敏的菌株中均检测到ramR基因,但未发现tetX和ramA基因编码。在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有2株检测到qnrA基因,6株检测到qnrB基因,23株检测到qnrS基因,未发现qnrD基因编码。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SHV-1、SHV-11、SHV-34、SHV-76、SHV-171、TEM-1、CTX-M-3、CTX-M-14、CTX-M-15、CTX-M-27、CTX-M-55、CTX-M-244、ACT-6、ACT-31、DHA-1、CMY-174、CMY-81和LEN-5检出率分别是6.56%、9.84%、1.64%、3.28%、1.64%、27.87%、8.2%、1.64%、3.28%、1.64%、9.84%、4.92%、3.28%、1.64%、9.84%、1.64%、1.64%和1.64%,未检测到上述耐药基因的突变体。[结论]本试验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新型头孢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部分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甚至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该结果提示我们需防范新型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以免引起公共卫生安全危害的发生,对防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出了新要求。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何知恩 曹力文 戴媛媛 鲁怀伟 孙宝林 李玉杰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机会致病菌,尤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 pneumoniae, hvKp)为重。幸运的是,多数hvKp对抗生素敏感。然而,近年来,多药耐药hvKp(multidrug-resistant hvKp, MDR-hvKp)引发病症的报告剧增,威胁着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本研究报告了一例感染了不携带rmpA和rmpA2的MDR-hvKp的9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例。患者在住院后第8天去世。对患者痰液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21072329进行表型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21072329属于ST11-KL47 MDR-hvkp,该菌株对大蜡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同时,21072329有着较强的粘性,难以将其完全离心。21072329携带ESBL(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基因(bla_(CTX-M-65), bla_(SHV-158),和bla_(TEM-1))和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耐受。21072329虽具有hvKp的特征,但在其基因组中未发现rmpA和rmpA2。此外,它只携带了一种铁载体耶尔森菌素(yersinabactin)。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促进hvKp形成的高毒力因子。MDR-hvKp已经给全球医疗保健带来了巨大负担,携带未知高毒力因子的肺炎克雷伯菌则带来了新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进行预防和深入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娜 王安华 何玉龙 聂芬 袁芳艳 龙良启 刘平
利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苗免疫日本大耳兔得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血清,将血清用饱和硫酸铵粗提IgG后,经DEAE-sephadex-A50低压层析系统纯化,以此得到IgG作为配基包被酶标板,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不同条件的富集筛选,通过改变筛选条件,噬菌体的回收率从5.76×10-5增加到了1.69×10-2,P/N值逐步提高;随机挑取10个噬菌斑进行扩增,用ELISA检测其免疫活性,结果有6个阳性克隆与纯化的IgG有较强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对筛选到的6个阳性克隆提取ssDNA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其中5个克隆所递呈的序列一致,用Blastp软件进行分析,2种类型的氨基酸序列之间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刚 董雨豪 黄昊 孙千惠 刘永杰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一株针对耐多药肠炎沙门菌且宿主谱广泛的烈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山东烟台某鸭场采集58份粪便样品,以鸭源肠炎沙门菌sdc-11为宿主分离噬菌体,并对噬菌体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温度和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等生物学特性分析,测试其对73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裂解谱,以及对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最后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1株长尾噬菌体,命名为Salmonella phage YT 90。该噬菌体在30~60℃和pH 4~10的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能力,最佳感染比是10~(-8),潜伏期10 min,裂解期80 min,裂解量为278;可裂解76.7%(14/21)肠炎沙门菌、66.67%(28/42)鼠伤寒沙门菌和75%(3/4)鸡白痢沙门菌;在96孔细胞板上,YT90具有抑制sdc-11生物被膜形成的潜力,并能有效清除成熟生物被膜;全基因组测序发现,YT90的基因组全长121 240 bp,不含已知的毒力因子和耐药相关基因,不编码整合酶;基于末端酶大亚基构建的进化树表明,YT90与沙门菌噬菌体GRNsp50关系最近,属于根西病毒亚科(Guernseyvirinae)新泽西病毒属(Jerseyvirus)。[结论]从鸭场粪便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烈性噬菌体YT90,可裂解多种血清型沙门菌,耐受性强、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在防治沙门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
沙门菌 噬菌体 生物被膜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定宗 胡薛英 周诗其 李家奎 汪民权 杜有顺 余汉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苗 杨金广 刘旭 刘伟 孙航军 申莉莉 钱玉梅 杨清林 余广宏 李锡宏 王凤龙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纯 吴丹丹 冯莉 田兴山 郭爱玲
【目的】由于草甘膦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一直是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热点,其中草甘膦抗性功能新基因的挖掘是核心问题。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基因资源丰富,论文拟从广东地区农田土壤中筛选和鉴定出高抗草甘膦菌株,克隆其草甘膦靶标酶基因并进行抗性水平验证,以期获得高抗草甘膦新基因资源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方法】用含有浓度梯度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从备选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高抗草甘膦特性的菌株;通过显微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对菌株种类进行鉴定;利用RT-PCR技术克隆该菌株的草甘膦靶标酶基因aroAS001,并通过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aroAS0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勇 曾令兵 李瑞伟 高正勇 孙建滨 范玉顶
从患病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HE01,经人工感染健康巴西龟,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龟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 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卓君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萝卜根部中分离到的菌株YN201309。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平板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固氮功能;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产酸克雷伯氏菌YN201309能明显促进白菜、油菜和玉米的生长。盆栽试验40 d后,浸种处理的白菜平均株高提高19.61%~33.00%,浇灌处理的玉米平均株高提高12.07%~20.74%。田间试验60 d后,以浓度108CFU/mL拌种油菜的株高增加了14.41%,根长增加了7.28%,以浓度108CFU/mL浇灌油菜的株高增加了8.34%,根长增加了4.2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冉 韩晗 张辉 包红朵 王恬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裂菌效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K88-4;其噬菌斑清晰透亮,周围无晕环;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60 kb);该噬菌体能耐受60℃左右高温、在pH值为5~10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4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振江 刘梅芳 何冬兰 程国军 李晓华
以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为指示菌,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新噬菌体,命名为ΦSCU20。在测试的9株放线菌菌株中,仅能感染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A-M-01菌株。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ΦSCU20由多面体的头部和尾部组成。噬菌体ΦSCU20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噬菌体ΦSCU20形成噬菌斑时培养基中适宜的Ca2+和Mg2+浓度分别为8 mmol/L和20 mmol/L;噬菌体ΦSCU20在储存液中适宜的pH值为8;噬菌体ΦSCU20不耐高温,经40℃保温30 min后,其活力降低到48.65%,经60℃保温30 min后,则完全失活;噬菌体ΦSCU20基因组特性研究表明,该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