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3)
- 2023(6958)
- 2022(6098)
- 2021(5515)
- 2020(5154)
- 2019(11796)
- 2018(11610)
- 2017(22894)
- 2016(12764)
- 2015(14498)
- 2014(14807)
- 2013(14938)
- 2012(14210)
- 2011(12911)
- 2010(13511)
- 2009(13210)
- 2008(12367)
- 2007(11266)
- 2006(9489)
- 2005(8496)
- 学科
- 济(53777)
- 经济(53727)
- 业(36220)
- 管理(33262)
- 方法(29463)
- 企(26780)
- 企业(26780)
- 数学(26779)
- 数学方法(26567)
- 中国(15040)
- 农(14645)
- 财(14304)
- 银(11167)
- 银行(11131)
- 制(11101)
- 险(11019)
- 学(10954)
- 保险(10925)
- 贸(10894)
- 贸易(10893)
- 易(10589)
- 融(10557)
- 金融(10555)
- 行(10517)
- 业经(9831)
- 农业(9495)
- 地方(9451)
- 务(9358)
- 财务(9345)
- 财务管理(9316)
- 机构
- 大学(191547)
- 学院(189647)
- 济(79160)
- 经济(77511)
- 管理(72779)
- 研究(62751)
- 理学(62307)
- 理学院(61603)
- 管理学(60525)
- 管理学院(60168)
- 中国(50797)
- 京(39759)
- 科学(39456)
- 财(37713)
- 农(36520)
- 所(32986)
- 业大(30750)
- 财经(30180)
- 研究所(30125)
- 中心(29964)
- 农业(29262)
- 江(28746)
- 经(27344)
- 经济学(25018)
- 北京(24899)
- 范(23466)
- 师范(23196)
- 经济学院(22977)
- 财经大学(22522)
- 州(22436)
- 基金
- 项目(124357)
- 科学(96621)
- 基金(90260)
- 研究(87868)
- 家(78979)
- 国家(78327)
- 科学基金(66237)
- 社会(55402)
- 社会科(52469)
- 社会科学(52448)
- 省(48671)
- 基金项目(48202)
- 自然(43581)
- 自然科(42570)
- 自然科学(42554)
- 自然科学基金(41838)
- 划(41228)
- 教育(41011)
- 资助(37874)
- 编号(35696)
- 成果(29246)
- 部(28245)
- 重点(28003)
- 发(25953)
- 创(25235)
- 科研(24638)
- 课题(24231)
- 教育部(24020)
- 创新(23676)
- 计划(23474)
共检索到275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飞,安琳,王燕
运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一个县 36名自杀未遂的育龄妇女。通过调查发现育龄妇女自杀主要以服毒为主 ;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纠纷 ,而家庭纠纷则主要由经济因素引起 ;育龄妇女自杀动机可分为三种 :冲动型、威胁型和逃避型 ;育龄妇女自杀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负性生活事件、心理抑郁和家庭暴力等因素
关键词:
育龄妇女 自杀 危险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俊峰,安琳,王绍贤
本文对有关资料分析发现 ,自杀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之一。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在青年组有一高峰 ,这一高峰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明显。与多数国家的研究结果相反 ,我国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 ,在青年组自杀死亡率的性别差异较大。在报告自杀死亡率的 44个国家和地区中 ,我国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死亡率是最高的 ,城市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也处于较高水平。我国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自杀死亡率也有较大差别 ,农村高于城市。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相比 ,自杀死亡率要远高于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死亡率。近十年 (1 987~ 1 996年 )来 ,我国各地区育龄妇女自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桂世勋,孙加琪
1988年10月,上海市统计局、公安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人口研究所联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在调查全市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又对其中4744名流入育龄妇女进行了计划生育状况的补充调查。这次调查不仅为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基础资料,而且对我们研究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涵 杨练 孙群 钟志刚 刘臻
目的:基于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核算分析结果,为育龄妇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SHA 2011框架核算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治疗费用总量、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及人群分布等。结果: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的治疗费用为353.33亿元,占四川省治疗费用的22.07%;筹资主要来源家庭卫生支出,为206.74亿元,占58.51%,从服务功能上看,门诊的家庭自付比例最高,占69.12%;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发生在综合医院的治疗费用占比最高,占52.97%;治疗费用发生在45~49岁年龄段人群的占比最高,占20.76%;治疗费用居于第一位的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相关疾病,占16.16%。结论:2016年四川省育龄妇女个人医疗负担较重,机构流向不合理,建议完善育龄妇女医疗保障,合理引导育龄妇女患者流向,加强育龄妇女重点疾病防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单独"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随机微观人口仿真模型,研究"单独"育龄妇女总量、结构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如果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单独"育龄妇女总量在未来三四十年内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且增长速度很快,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总量超过1.2亿。如果放开"单独"二孩政策,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在50%以下,总量仍超过1亿。如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50年"单独"育龄妇女占育龄妇女的比例将在30%以上,总量在1亿以内。
关键词:
单独 家庭 随机人口 微观仿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关键词:
出生漏报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冬生,谢韦克,王绍贤
自从1823年Blundell首创输卵管结扎术以来,女性绝育术以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到1988年年中,我国绝育夫妇的总数字已超过7000万。在各种避孕方法中,女性绝育术占38.24%,仅次于IUD(41.48%),成为我国育龄妇女最主要的节育措施之一。可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