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0)
2023(12213)
2022(10678)
2021(10004)
2020(8508)
2019(19263)
2018(18987)
2017(36479)
2016(20228)
2015(22361)
2014(22053)
2013(21943)
2012(19944)
2011(18024)
2010(17530)
2009(15797)
2008(15245)
2007(12903)
2006(11041)
2005(9220)
作者
(61977)
(51599)
(51227)
(48516)
(32769)
(24981)
(22949)
(20499)
(19588)
(18118)
(17453)
(17405)
(16342)
(16106)
(15995)
(15819)
(15758)
(15336)
(14703)
(14539)
(13294)
(12665)
(12307)
(11635)
(11615)
(11502)
(11427)
(11230)
(10541)
(10427)
学科
(73819)
经济(73739)
管理(55142)
(53139)
(43651)
企业(43651)
方法(36763)
数学(32084)
数学方法(31763)
(20518)
(19245)
(18304)
中国(18198)
业经(16563)
(14735)
贸易(14731)
地方(14615)
(14311)
农业(13944)
技术(12712)
环境(12448)
(12035)
理论(12029)
(11920)
(11875)
财务(11862)
财务管理(11845)
企业财务(11214)
(10613)
(10005)
机构
大学(284826)
学院(282642)
管理(112074)
(104539)
经济(102270)
理学(98863)
理学院(97709)
研究(96585)
管理学(95830)
管理学院(95369)
中国(67406)
科学(66966)
(60739)
(60166)
业大(53441)
(50814)
农业(48268)
研究所(47451)
(44389)
中心(42609)
(39184)
北京(37445)
财经(36972)
(35868)
师范(35353)
(34780)
(33793)
农业大学(32692)
(31936)
技术(31319)
基金
项目(208971)
科学(161342)
基金(150927)
研究(142428)
(136290)
国家(135203)
科学基金(113744)
社会(87461)
(83033)
社会科(82793)
社会科学(82769)
基金项目(81706)
自然(78903)
自然科(77039)
自然科学(77012)
自然科学基金(75615)
(70768)
教育(64538)
资助(61542)
编号(56544)
重点(46993)
(44430)
(43929)
成果(43822)
(43709)
计划(42307)
科研(41345)
创新(40814)
课题(38881)
科技(38148)
期刊
(105875)
经济(105875)
研究(74628)
学报(59430)
(53785)
科学(50053)
中国(48767)
大学(42503)
学学(40668)
管理(37827)
农业(37651)
(31406)
教育(26724)
技术(21544)
(19352)
业经(18572)
(18358)
金融(18358)
业大(17480)
经济研究(17120)
财经(16887)
科技(16337)
(15618)
图书(14410)
(14255)
农业大学(14207)
问题(14128)
林业(13923)
理论(13350)
资源(12931)
共检索到386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朝晖  钟林光  陈益元  步洪凤  李鸿达  
本研究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分析育苗方式(水浮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与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免耕)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影响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主导因子是育苗方式。水浮育苗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营养钵次之,穴盘育苗最差,翻耕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含量,果枝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比值趋于合理,旋耕次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uresh  李合松  高彧  许桂玲  王淑红  敖和军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杂交水稻根系特性及增产的机制。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对直播稻和移栽稻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和5~10cm、10~20cm土层的比根长也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40.72%、13.81%;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32P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爱玉  李瑞莲  陈金湘  
为提高杂交棉产量和品质,采用二次回归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施氮量三个栽培因子与抗虫杂交棉农杂62早熟性及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群体总果节量变幅为(224.1~328.5)×104个/hm2,单株铃数变幅为23.57~52.94个,全株平均单铃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早播使全株平均单铃重降低,密度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缺氮和早播导致霜前花比例显著增高.经模拟寻优,供试品种农杂62在湖南棉区4月17~18日播种、每公顷栽培2.25×104株、施氮量为262.5kg/hm2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爱玉  陈金湘  张志刚  余筱南  李瑞莲  
为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途径,采用多因子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研究了播期、栽培密度和施氮量对抗虫杂交棉农杂62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棉铃时间分布影响最大,随播期推迟,成铃高峰推迟,秋桃比例增加,而伏桃和伏前桃比例减小;施氮量影响次之,施N量增加,秋桃比例增加;密度影响最小.试验因子对棉铃空间分布均有较大影响,播期推迟,棉株下部内围铃比例增加,上部及叶枝铃比例减小;施N量增加,上部及外围铃比例增加,中下部铃比例减小;密度增加,叶枝铃及外围铃比例显著减小.各试验因子对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的影响有互作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钢钢  冯跃华  赵田径  董爱玲  潘兴书  宋碧  樊卫国  
以超级杂交稻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免耕移栽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免耕或翻耕,在施氮量0-150kg/hm2的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表面积和根比表面积逐渐增加,但在高氮水平和其它生育时期,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氮肥用量的逐渐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有增加趋势,水稻的结实率有减小趋势。在施氮量150-300kg/hm2的范围内,在免耕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的单蔸根干重逐渐降低,而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逐渐增加;在翻耕条件下,成熟期的根系活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翻耕移栽稻相比,免耕移栽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盛承发  王少丽  宣维健  王红托  
本文综述了世界特别是中国的杂交棉、Bt抗虫棉以及抗虫杂交棉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美国首先研究杂交棉 ,但印度与中国首先大规模应用。Bt转基因抗虫棉首先由美国研究和应用 ,中国紧随其后。由于劳动力低廉 ,加上生物高技术发展较快 ,中国抗虫杂交棉居国际领先地位。这些抗虫杂交棉的抗虫性一般与美国 NC33B相当 ,但产量高 15 %左右。为加速发展 ,当前研究和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应予适当解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合忠  李维江  唐薇  李振怀  牛曰华  张冬梅  
【目的】去叶枝是我国传统的棉田管理技术,但现有研究认为叶枝具有保留利用的价值。因此进一步探索棉花留叶枝的可行性及对库源关系、叶片衰老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与机理十分必要。【方法】于2004~2005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大田稀植(3.0株/m2)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去叶枝和留叶枝后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与去叶枝相比,留叶枝棉花的衣分变化不大,全株平均铃重有所降低,铃数显著增多,2004和2005年的皮棉单产分别比去叶枝的对照提高了9.8%和6.2%,但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略低于去叶枝的对照。留叶枝棉株的绿叶比例和冠层叶绿素含量高于去叶枝的棉株,但主茎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却显著低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王长征  
棉花病虫害是制约棉花高产稳产和提高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减轻病虫对棉花的危害,节省防治投资、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进一步保护环境、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持棉田生态平衡,争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是棉花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张金发  冯纯大  周斌  
以转基因Bt 抗虫棉为供体亲本,以一组高产、抗病或抗虫品种( 系) 为母本杂交培育了一批抗虫杂交新材料,结果证明以无蜜腺棉与Bt 转基因品系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在产量、品质和抗虫性方面表现最好,是一种理想的抗虫新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文云  侯锋  吕淑珍  张庆栋  
对四个黄瓜亲本及其杂交一代(F1)的生理特性试验研究表明,F1的相对电导值与双亲的相对电导值呈正相关关系。MDA含量在低温处理48h后上升,72h后下降,较耐低温亲本的F1的MDA含量低于双亲平均值,不耐低温亲本的F1的MDA含量高于双亲的平均值;低温处理72h后CAT酶活性下降,POD酶活性上升;POD酶同工酶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后酶带数增加,耐低温的F1酶带增加较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琳  胡正元  蔡鹤亭  何晖  江扬洲  刘亚平  
在杂交水稻温室秧苗1 叶1 心期和寄秧15 d 后各喷施1 次50 ~200 mg·L- 1 烯效唑,可使苗高降低,植株干重、分蘖和总根数、白根数增加,茎基部变宽,叶片变宽变短,根系活力增强,叶片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光合速率提高;后期灌浆速率增大,有效穗增加。其中以喷施100 mg·L- 1 处理效果最好,1996 年小区试验比对照增产18-09 % ,1997 年大区对比试验较之对照增产16-20 %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之树  刘素恩  
通过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及不同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与不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 (品系 )间的杂交组合配置 ,分析了不同类别抗棉铃虫杂交种与新棉 99B的比较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杂交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中 ,霜前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 ,霜前子棉产量次之 ,衣分、铃重、株高具有明显杂种优势 ,单株果枝数次之 ,子指不具优势 ,单株结铃数具有负优势。抗虫性、抗病性的杂种优势与杂交种类别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俊威  董玉芝  宋锋惠  史彦江  韩强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平欧杂交榛枝条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杂交榛抗寒性与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脂过氧化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萌芽率的关系,为杂交榛的高抗寒性育种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平欧杂交榛品种新榛1号(84-254)、新榛2号(82-11)、新榛3号(84-310)和平顶黄(80-43)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于-15,-20,-25,-30,-35和-40℃的低温下处理24h,以-15℃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在低温条件下杂交榛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游离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萌芽率的变化。【结果】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各榛子品种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晓  胡尚钦  童文  牟方生  黄璐琳  杨伟华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仲篪  孙济中  张金发  刘金兰  汪斌  
本文研究了2种类型杂交棉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棉花的干物质生产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叶面积的增大,而不是光合速率的提高。陆海与陆陆杂种的叶面积中亲优势率分别达到80%和30%。在自然强光条件下,海岛棉的光合速率低于陆地棉,但在9000lx的弱光条件下,则高于陆地植。陆海杂种的光合速率介于双亲之间,不表现杂种优势,陆陆杂种的光合速率亦接近双亲。海岛根与陆海杂种的光补偿点低于陆地棉,在3680~4500lx之间,陆地棉的光饱和点可达77000~86000lx,高于海岛棉。海岛棉的叶绿素含量比陆地棉高,但叶素a/b比则比陆地棉低,表明其属于光系统Ⅱ的捕获光能的叶绿素a/b蛋白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