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3)
- 2023(6556)
- 2022(5555)
- 2021(4994)
- 2020(3819)
- 2019(8622)
- 2018(8399)
- 2017(15488)
- 2016(8244)
- 2015(9259)
- 2014(9287)
- 2013(9304)
- 2012(9185)
- 2011(8572)
- 2010(8875)
- 2009(8037)
- 2008(7895)
- 2007(7311)
- 2006(6921)
- 2005(6470)
- 学科
- 济(42692)
- 经济(42544)
- 业(20054)
- 管理(19353)
- 中国(17327)
- 地方(16864)
- 企(14992)
- 企业(14992)
- 农(13866)
- 业经(12675)
- 方法(10414)
- 地方经济(9604)
- 农业(9464)
- 发(9272)
- 和(8918)
- 学(8335)
- 融(7929)
- 金融(7928)
- 理论(7809)
- 银(7700)
- 银行(7689)
- 行(7609)
- 制(7145)
- 发展(6987)
- 展(6959)
- 环境(6816)
- 财(6593)
- 数学(6492)
- 数学方法(6438)
- 技术(6356)
- 机构
- 学院(121600)
- 大学(119914)
- 济(50358)
- 研究(49592)
- 经济(49185)
- 管理(42318)
- 中国(37473)
- 理学(34640)
- 理学院(34116)
- 管理学(33578)
- 管理学院(33334)
- 科学(30005)
- 京(27540)
- 所(25813)
- 财(23617)
- 研究所(22989)
- 中心(21672)
- 农(21189)
- 江(20661)
- 范(20240)
- 师范(20072)
- 北京(18343)
- 院(17609)
- 财经(17385)
- 州(16918)
- 省(16162)
- 师范大学(16097)
- 农业(15945)
- 业大(15843)
- 经(15557)
- 基金
- 项目(73621)
- 科学(58150)
- 研究(58047)
- 基金(50495)
- 家(43215)
- 国家(42715)
- 社会(38521)
- 科学基金(35986)
- 社会科(35212)
- 社会科学(35201)
- 省(30219)
- 基金项目(26080)
- 教育(25856)
- 划(24969)
- 编号(24671)
- 发(22664)
- 成果(21390)
- 自然(20087)
- 资助(19795)
- 自然科(19586)
- 自然科学(19584)
- 自然科学基金(19211)
- 发展(18667)
- 展(18318)
- 课题(18173)
- 重点(16896)
- 部(15695)
- 创(15170)
- 国家社会(15015)
- 年(14904)
共检索到211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我们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以高度的学术敏感性关注中国改革发展的最新实际。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论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勾画出我国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辉
学风不仅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而且关系到中国科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文章从中国学术界学风问题的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实现道德自律、调整政策导向回归学术价值取向、发扬学术民主摒弃庸俗学术批评、建立学术不端的问责和惩处机制等路径以端正学风。
关键词:
学风问题 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南京大学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进方向,认真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规律,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正值春风拂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面临新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春天。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30年,更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释放潜力、彰显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能力的30年。30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长足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恢复中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了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俊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强调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明确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战略任务与根本要求,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荆兆勋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论述的学习和认识,结合地方院校发展的实际,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更好地肩负起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创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进
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才能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自己的灵魂。敢于将理论的"答卷"交由实践检验,发挥理论创新在实践创新中的先导作用。着力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从政治上、组织上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与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寒松
高校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关系。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新形势下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软实力和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研究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明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历史经验。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紧密结合农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素质教育实践,坚持服务"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创新型学术研究群体,为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策略是,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确立围绕"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哲学...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农林高校 发展 经验 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敏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形成,是高等教育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产物,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国民族政策优越性的充分体现。目前,全国各地已建有15所民族院校,已经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恢复起步到蓬勃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要在回顾总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认清现实、把握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繁荣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天权
2002年4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亲自主持了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校园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江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博大,意义隽永,鼓舞人心,震撼思想。它不仅为中国人民大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更是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纲领性的文献,是与时俱进的治国方略。江总书记去年8月7日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在阐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时指出了“四个同样重要”,他还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重要思想被广泛认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们则以“拥抱哲学社会科学的春天”的热情欢...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贾治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提供木材和生物质能源,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林业还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可以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主体作用。要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构建"三大体系",力争取得新的突破,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
林业 生态文明 历史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