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8)
2023(7737)
2022(6318)
2021(5511)
2020(4452)
2019(9864)
2018(9472)
2017(16598)
2016(9591)
2015(10642)
2014(10460)
2013(10115)
2012(9496)
2011(8712)
2010(8671)
2009(7843)
2008(7643)
2007(7023)
2006(6061)
2005(5470)
作者
(32569)
(27240)
(26913)
(25521)
(16978)
(13093)
(11984)
(10769)
(10443)
(9663)
(9358)
(8963)
(8935)
(8843)
(8775)
(8366)
(8189)
(8173)
(8121)
(7776)
(7056)
(6771)
(6771)
(6321)
(6312)
(6148)
(5864)
(5817)
(5801)
(5675)
学科
(33419)
经济(33362)
管理(26091)
(21974)
(17246)
企业(17246)
方法(13298)
数学(11495)
数学方法(11334)
中国(11136)
(10490)
(10349)
(10059)
(8680)
业经(7501)
(7295)
地方(7143)
农业(6622)
理论(6405)
(6355)
金融(6348)
(6226)
银行(6183)
(6123)
贸易(6114)
(5992)
(5912)
(5887)
财务(5859)
财务管理(5845)
机构
大学(137453)
学院(137044)
研究(55727)
(50507)
经济(49269)
管理(44694)
中国(39462)
科学(38495)
理学(38328)
理学院(37812)
(37387)
管理学(36737)
管理学院(36527)
(30974)
(30742)
农业(30324)
研究所(28630)
业大(27506)
中心(24451)
(24298)
(22112)
(20489)
(20481)
北京(19137)
农业大学(19004)
财经(18901)
技术(18169)
(17697)
科学院(17593)
(17443)
基金
项目(98341)
科学(74946)
基金(69688)
(66287)
国家(65802)
研究(64381)
科学基金(52916)
(39546)
社会(39257)
社会科(37163)
社会科学(37152)
自然(36688)
自然科(35851)
自然科学(35835)
基金项目(35714)
自然科学基金(35170)
(34673)
教育(29692)
资助(29007)
编号(24226)
重点(23772)
计划(21852)
(21783)
(20806)
(20167)
科技(19985)
成果(19910)
科研(19458)
创新(19028)
课题(18910)
期刊
(55180)
经济(55180)
研究(39534)
学报(35120)
(34191)
中国(33196)
科学(26929)
大学(24303)
学学(23220)
农业(23181)
(19163)
教育(17522)
管理(17276)
(13393)
技术(11213)
(11025)
金融(11025)
业大(10412)
经济研究(9791)
财经(9428)
农业大学(8888)
业经(8839)
(8800)
(8233)
科技(7230)
问题(6966)
中国农业(6856)
林业(6515)
统计(6347)
图书(5802)
共检索到21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广才  刘利华  张艳  杨玉双  杨兆生  
在小麦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比例的处理,研究了小麦群体质量、根系分布、子粒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增施肥料,群体生物量有所增加,提出了超高产小麦适宜的生物量和叶面积系数的动态参考指标。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增施肥料可以提高根长密度。根系平均直径以0~10cm土层内最大,增施肥料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不大。根系的总表面积以0~10cm土层内最大,以下锐减。增施肥料可增加根总表面积,施氮磷比例为1∶1时效果最好。不同土层内根系总长度所占比例差异很大,其中0~10cm土层占50%以上。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中以施氮磷钾比例1∶1∶0 6时效果最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晓旭  于海秋  曹敏建  
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以超高产为目标,设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底肥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56.25 kg/hm2,追肥施尿素450 kg/hm2、硫酸钾168.75 kg/hm2的运筹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以底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的运筹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系数最高,分别为17246.85 kg/hm2和0.5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广才  常旭虹  杨玉双  李振华  丰明  马少康  杨桂霞  
为了研究不同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基本苗225×104~375×104/hm2范围内,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基本苗增加而减少,产量随基本苗增加而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基本苗增加而降低,清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此相反,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底施氮素均为135kg/hm2的条件下和追氮量45~135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追氮量增加而提高。A(品种)×C(追氮量)的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的互作显著,B(基本苗)×C(追氮量)的籽粒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互作显著。可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杨佃卿  孟静静  杨莎  王兴语  陶寿祥  李新国  万书波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博  卫玲  肖俊红  杨海峰  段学艳  陈爱萍  任瑞兰  
为了探索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锌、硼)及其互作对大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尿素(折合N:0,30,60,90,120 kg/hm2)、过磷酸钙(折合P:0,35,70,105,140 kg/hm2)、硫酸钾(折合K2O:0,35,70,105,140 kg/hm2)、硫酸锌(Zn SO4:0,0.38,0.77,1.15,1.54 kg/hm2)、纯品硼(0,0.38,0.77,1.15,1.54) 5种肥料运筹对大豆品种石豆412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增施磷肥可极显著提高株高、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增施锌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氮磷互作对单株粒质量影响显著;锌硼互作对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影响显著。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涉及考察性状中,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产量4个性状,受到以上肥料或互作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质量3个性状受到以上肥料或互作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若以大豆高产为生产目的,建议在大豆花荚期叶面喷施0.4%硫酸锌溶液385 kg/hm2,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蔡海涛  李玮  陈欢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跃建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培育超高产品种有三种策略:培育适宜高肥水地区、产量稳定过7500kg/ha的品种;培育适宜中产地区、产量稳定超过5250kg/ha的品种;培育在高产地区产量达7500kg/ha、中产地区5250kg/ha、丰产性和稳产性都突出的突破性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迎新  谢旭东  白雪莹  周国勤  马冬云  王晨阳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祖梁  王飞  顾克军  张传辉  顾东祥  李想  孙仁华  杨四军  
为明确稻茬麦合理的氮素施用及秸秆养分归还特征,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1∶9,3∶7,5∶5,7∶3,施氮量225 kg/hm2)对小麦群体干物质、氮、磷和钾积累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以基追比5∶5处理最高。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存在明显的层次分布,适当提高追肥比例显著提高了植株各层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不同施氮处理叶片干物质、氮、磷主要积累于中上层,钾积累于下层;茎鞘干物质和钾主要积累在下层,氮、磷积累在中上层。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残茬秸秆(倒4层叶+倒4层茎+颖壳和穗轴)干物质、氮、磷、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国艺  罗宏海  姚炎帝  杨美森  杜明伟  张亚黎  张旺锋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 ,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 ,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协优 930 8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其他品种明显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顾江涛  王瑞  季昌好  
为给江淮麦区饲料大麦生产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于2012-2014年连续2年以盐丰1号和扬饲麦1号2个饲料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大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增加使2个品种的产量随之增加,施氮量从A1(90 kg/hm2)增至A2(210 kg/hm2)时,盐丰1号、扬饲麦1号平均产量分别增加16.4%,31.6%,施氮量从A2增至A3(330 kg/hm2)时,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不同运筹比例对2个品种产量影响不明显;对于籽粒品质,施氮量从A1增至A2时,盐丰1号与扬饲麦1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幅分别为8.6%~10.2%和8.8%~10.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徐立新  吴政卿  林作楫  宋玉立  郑飞  杨会民  马君  
研究了施肥和浇水以及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孕穗期追肥有利于植株体内氮素的代谢与转化,与拔节期追肥相比可明显改善品质;灌浆期喷施氮素,可促进氮素代谢与转化,使一些品质的主要指标有所提高;浇灌浆水影响子粒内氮素的转化与积累;生长调节剂麦健对增加面团稳定时间有一定正效应,但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则对品质有一定副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朱波  
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用筒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表层和深层不同施肥供水组合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地上部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层施肥+表层供水(CK)相比,①整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3)和整层施肥+表层供水组合处理(T1)的土壤上层(0~90 cm)根系生物量都没有显著变化,深层(90~150 cm)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97.3%,57.0%,产量分别增加了46.0%,27.0%,生长后期,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②表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2)的土壤上层(0~90 c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