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6)
2023(5748)
2022(4850)
2021(4285)
2020(3500)
2019(7595)
2018(7258)
2017(13490)
2016(7495)
2015(7739)
2014(7256)
2013(7090)
2012(6350)
2011(5766)
2010(5363)
2009(4911)
2008(4765)
2007(4020)
2006(3292)
2005(2653)
作者
(24377)
(20428)
(20362)
(18996)
(12939)
(10215)
(8829)
(8193)
(7764)
(7135)
(7066)
(6676)
(6595)
(6558)
(6407)
(6308)
(6168)
(6067)
(5967)
(5716)
(5354)
(5091)
(4748)
(4691)
(4604)
(4510)
(4435)
(4362)
(4278)
(4185)
学科
(27704)
经济(27666)
(20893)
管理(20554)
(15616)
企业(15616)
方法(14504)
数学(13491)
数学方法(13409)
(8819)
(7957)
(7278)
贸易(7276)
(7121)
中国(6834)
农业(6111)
业经(6063)
(6040)
(5200)
财务(5196)
财务管理(5192)
技术(5075)
企业财务(4963)
环境(4848)
(4436)
地方(4319)
产业(4127)
(3909)
(3874)
(3839)
机构
大学(104920)
学院(104679)
(42653)
经济(42037)
管理(39082)
研究(37748)
理学(35401)
理学院(34974)
管理学(34256)
管理学院(34102)
(31830)
科学(27069)
农业(26235)
中国(26000)
业大(24682)
(21116)
(21003)
研究所(19818)
农业大学(17805)
(17078)
中心(16720)
财经(14540)
(14263)
(13955)
(13531)
(13496)
经济学(13440)
科学院(13281)
(12806)
(12498)
基金
项目(81729)
科学(63127)
基金(61086)
(57997)
国家(57559)
研究(49342)
科学基金(47536)
自然(33846)
社会(33300)
自然科(33154)
自然科学(33141)
基金项目(33017)
自然科学基金(32601)
(32438)
社会科(31715)
社会科学(31707)
(27944)
资助(24020)
教育(21887)
计划(18812)
重点(18811)
(17696)
(17403)
(17324)
(17053)
科技(17001)
编号(16839)
科研(16711)
创新(16669)
(15315)
期刊
(37899)
经济(37899)
学报(28567)
(28364)
研究(23565)
科学(21858)
大学(19769)
农业(19760)
学学(19455)
中国(17089)
(12505)
管理(12125)
(11166)
业大(9429)
农业大学(8419)
经济研究(7396)
(7297)
(6922)
金融(6922)
业经(6915)
财经(6784)
技术(6434)
科技(6173)
中国农业(5943)
(5783)
问题(5382)
商业(5222)
技术经济(5067)
自然(5049)
资源(4715)
共检索到136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开  青先国  罗先富  陶曙华  
为了提高优质稻整精米率,寻找其最佳的肥料运筹技术,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有机肥施用比例与基肥施用比例三因素对优质稻湘晚籼13号整精米率的影响.寻优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整精米率的最优肥料运筹方案是施纯氮180 kg/hm2,有机肥施用比例为66%,基肥施用比例为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博  卫玲  肖俊红  杨海峰  段学艳  陈爱萍  任瑞兰  
为了探索大量元素(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锌、硼)及其互作对大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尿素(折合N:0,30,60,90,120 kg/hm2)、过磷酸钙(折合P:0,35,70,105,140 kg/hm2)、硫酸钾(折合K2O:0,35,70,105,140 kg/hm2)、硫酸锌(Zn SO4:0,0.38,0.77,1.15,1.54 kg/hm2)、纯品硼(0,0.38,0.77,1.15,1.54) 5种肥料运筹对大豆品种石豆412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增施磷肥可极显著提高株高、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增施锌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氮磷互作对单株粒质量影响显著;锌硼互作对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影响显著。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涉及考察性状中,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产量4个性状,受到以上肥料或互作影响显著或极显著;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质量3个性状受到以上肥料或互作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若以大豆高产为生产目的,建议在大豆花荚期叶面喷施0.4%硫酸锌溶液385 kg/hm2,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怡帆  孙君玥  张旭辉  梁毅  李永聪  廖花  黄俊  吴婷婷  刘雄伦  
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文  胡乃娟  顾泽海  陶宝瑞  尹思慧  徐蒋来  朱利群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油菜抗冻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油菜高效施肥、抗冻和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油菜全生育期磷、钾肥施用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基肥和苗肥中不同比例的磷、钾肥施用量处理。[结果]与所有磷、钾肥均在基肥中施入的处理(CK)相比,基肥中施入150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1)、施入75 kg·hm-2磷肥和180 kg·hm-2钾肥(T2)以及施入75 kg·hm-2磷肥和90 kg·hm-2钾肥(T3)处理的苗期油菜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T3处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桃林  汤海涛  肖小平  纪雄辉  黄凤球  孙继民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高桩还田免耕抛栽晚稻条件下养分运筹效应,结果表明:(1)降低基蘖肥比例,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和增加后期穗粒肥比例,有利于土壤养分持续稳定供应、晚稻稳健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2)同等肥料养分投入情况下,只要肥料运筹合理,就目前施肥水平,氮肥仍有适当减量施用的空间(。3)分次施肥有利于好氧细菌、厌氧细菌和放线菌的生存繁殖,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纤维素酶活性和加速还田新鲜秸秆矿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生  张洪程  杨连群  张士永  戴其根  霍中洋  
为研究依叶龄运筹氮肥对圣稻 30 1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施用氮肥效果 ,以优质中粳稻圣稻 30 1为材料 ,按照基蘖肥与秆穗肥施氮比例和秆穗肥施氮叶龄期 ,设计了 1 5种施氮运筹模式。结果表明 :在大苗栽培体制和 2 2 5 kg.hm-2施氮水平下 ,适当减少基蘖肥施氮比例与相应增加秆穗肥施氮量 (即穗重法 ) ,并在倒 4和倒 1叶期 2次追施秆穗肥 ,比常规施氮模式更有利于强化圣稻 30 1高产群体的产量形成 ,且较好地保持了该品种的 1级优质米的品质性状 ,同时施用氮肥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产量的增产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杨晓龙  汪本福  张枝盛  李进兰  程建平  
以"早籼晚粳"(早稻"两优287",晚稻"鄂粳403")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组氮肥组合,包括早稻3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2(6∶4∶0)、N3/N4(6∶3∶1)和N5/N6(5∶3∶2))、晚稻2组(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N1/N3/N5(5∶3∶2)、N2/N4/N6(5∶2∶3)及不施氮肥处理(对照,CK,N0),考察双季的分蘖动态变化、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值、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产量构成、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显示:早稻氮素施用后移显著提高成穗率,N5/N6的成穗率达到95.5%,晚稻以N3处理有效穗最高;早稻叶面积指数以N3/N4处理最高,较N1/N2提高42.6%,前者叶片衰老速度低于后者,晚稻LAI也以N3处理最高;早稻氮素施用后移后,N3/N4和N5/N6产量较N1/N2显著提高,增产分别达到17.3%、14.6%,晚稻N3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周年产量以N3处理最高;N3处理的周年氮肥农学利用率(AE)比其他处理的平均值高43.3%,氮肥偏生产效率(PFP)高11.7%。研究表明早籼稻氮肥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6∶4∶0,晚粳稻以5∶3∶2的搭配组合对提高周年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必武  张凤龙  晏承兴  张甲  邹永翠  
以优质特种稻‘瑞市9号’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硅肥施用对瑞市9号米质的影响,建立了稻米品质与3种肥料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氮、磷、硅3种肥料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N主效>Si主效,对垩白粒率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N主效>Si主效,对整精米率影响的大小为P主效>Si主效>N主效,磷肥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整精米率的主要因素;磷—硅之间对垩白粒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氮、磷、硅肥组合方案为:氮肥156.3~217.5 kg/hm2、磷肥221.25~323.7 kg/hm2、硅肥108.0~144.15 kg/hm2;按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贞  韩天富  曲潇琳  马常宝  都江雪  柳开楼  黄晶  刘淑军  刘立生  申哲  张会民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关键土壤肥力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宏斌  宁波  李政芳  吴素芳  陈孟珍  钱敏  张顺平  
为确定优质稻耿籼1号的最优施肥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耿籼1号最优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46%尿素)255 kg/hm2,磷肥(17%普钙)600 kg/hm2,钾肥(50%硫酸钾)150 kg/hm2,产量可超过8 829 kg/hm2。建立的耿籼1号最高分蘖数、成穗率、产量与肥料用量的优化数学模型,经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艳  武云霞  孙永健  郭长春  张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艳  武云霞  孙永健  郭长春  张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徐运清  黄天芳  邹礼平  李德华  周亚洲  杨泽敏  
为了研究栽植地域变化对太子稻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在太子米主产区和对照地区进行了异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植地域,太子稻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如光量子(PAR)、CO2浓度、气温(Ta)和叶片温度(Tl)]有极显著差异。异地栽培对剑叶面积、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剑叶细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不同栽植地域生产的太子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均有极显著的差异。太子稻在主产区栽植稻米米质优良,在主产区外种植米质变劣;但对照品种在太子稻主产区种植米质得到改善。相关分析表明,太子米品质指标间有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糙米率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赵瑞  刘逸童  姚博文  唐文帮  
以优质稻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为材料,研究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对生育期、成穗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的生育期一致,但N3处理导致生育期延长3~4 d;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单株的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适量施氮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其中以N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本试验结果,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