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29)
- 2023(17733)
- 2022(14455)
- 2021(13111)
- 2020(10564)
- 2019(23868)
- 2018(23149)
- 2017(44038)
- 2016(24398)
- 2015(26906)
- 2014(26627)
- 2013(26216)
- 2012(24603)
- 2011(22567)
- 2010(22730)
- 2009(21051)
- 2008(21104)
- 2007(19196)
- 2006(17456)
- 2005(16394)
- 学科
- 济(106893)
- 经济(106779)
- 管理(70040)
- 业(69919)
- 企(55334)
- 企业(55334)
- 方法(41021)
- 数学(35191)
- 数学方法(34871)
- 中国(33347)
- 农(30800)
- 财(26549)
- 地方(25332)
- 业经(25303)
- 学(24125)
- 制(21850)
- 农业(21273)
- 融(19192)
- 金融(19191)
- 银(19002)
- 贸(18961)
- 贸易(18944)
- 银行(18935)
- 易(18301)
- 行(18252)
- 务(16926)
- 财务(16886)
- 财务管理(16851)
- 发(16507)
- 企业财务(16313)
- 机构
- 大学(361271)
- 学院(358886)
- 济(147775)
- 经济(144755)
- 研究(133415)
- 管理(129487)
- 理学(109985)
- 理学院(108633)
- 管理学(106619)
- 管理学院(105982)
- 中国(101876)
- 科学(83929)
- 京(78933)
- 农(72498)
- 所(71066)
- 财(69879)
- 研究所(64320)
- 中心(59285)
- 业大(57432)
- 农业(57195)
- 江(56476)
- 财经(55093)
- 北京(50214)
- 经(50156)
- 范(48568)
- 师范(47920)
- 院(47442)
- 经济学(46153)
- 州(45100)
- 省(42888)
- 基金
- 项目(235631)
- 科学(184856)
- 基金(171781)
- 研究(164431)
- 家(154633)
- 国家(153336)
- 科学基金(128752)
- 社会(106364)
- 社会科(100840)
- 社会科学(100806)
- 省(91205)
- 基金项目(89529)
- 自然(84652)
- 自然科(82648)
- 自然科学(82621)
- 自然科学基金(81220)
- 划(78423)
- 教育(74883)
- 资助(70336)
- 编号(63619)
- 发(54827)
- 重点(54339)
- 成果(52201)
- 部(51612)
- 创(48387)
- 课题(45687)
- 创新(45374)
- 科研(45301)
- 国家社会(45112)
- 计划(44463)
- 期刊
- 济(169603)
- 经济(169603)
- 研究(110044)
- 中国(79444)
- 学报(68500)
- 农(66777)
- 科学(60016)
- 财(54398)
- 管理(50513)
- 大学(50367)
- 学学(47421)
- 农业(45119)
- 融(39575)
- 金融(39575)
- 教育(39335)
- 财经(29540)
- 技术(28239)
- 业经(27701)
- 经济研究(27496)
- 经(25465)
- 业(24909)
- 问题(22847)
- 版(18884)
- 贸(18065)
- 图书(17806)
- 技术经济(17484)
- 业大(17410)
- 资源(16737)
- 科技(16704)
- 世界(16635)
共检索到559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戴鹏毅 杨胜刚 袁礼
本文采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研究股票流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改善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选取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和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深港通”)作为流动性改善的准自然实验,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股票流动性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传递效率,继而提高股票定价效率,改善企业投资效率,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股票流动性的改善能够引导资本要素向高生产率企业流动,促进资本有效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但这一资本配置功能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下,股票流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更强。本文研究为资本市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云桥 李百慧
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载体的有效性和资本市场价格信号的准确灵敏性,进而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逐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22年的数据进行PSM—多期DID分析,结果显示:相比采用核准制发行股票的企业,采用注册制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高,表明实行注册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等金融资源优化渠道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对非国有企业和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但注册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异质性不显著。因此,应继续推动股票发行制度改革走深走实,以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改革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红蕾 张自力 赵胜民
本文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经验证据。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财务数据和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控制内生性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股票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有一部分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实际融资水平,提高研发投资规模,以及吸引机构投资者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研发投资效率。作为稳健性分析,本文基于拟自然实验的分析视角通过马氏匹配、倾向得分匹配和偏差校正匹配三种方法控制企业的创新活动异质性和自选择偏差,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好的公司的专利数量和无形资产价值都高于股票流动性差的公司,验证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为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股票市场流动性促进企业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创新 股票流动性 企业融资 机构持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美莎 邸勍 冯涛
中国科技创新困境突出表现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TFP)下降之间的矛盾,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识别市场机制对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差异化影响。采用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科技创新困境具体表现为: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较长时滞性,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2)市场化程度提高对基础研究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缓解应用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3)基于前沿技术差距视角的回归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在低技术差距行业和高技术差距行业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不仅可为理解当前中国科技创新困境提供一种新的解释,还可为正确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姚树俊 王霞 许俊宝
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化转型,同时还能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减少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数字产业能够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表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发挥。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化转型,强化数字平台建设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程可为 赵敬陶
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和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大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是当前学术界与政策层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以Melitz(2003)的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市场退出模型为基础,使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城市层面数据,计算微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考察了工业用地价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业用地价格的上升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选择效应;政府对工业用地价格的负向扭曲会降低本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选择效应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国有企业,对小企业的影响明显大于大企业;工业用地价格的提升能够通过影响高生产率企业选址继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并不能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退出。本文的研究既能对以往普遍存在的"土地引资"政策进行评价,也能对目前推广试行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地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选择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鹏毅 杨胜刚 袁礼
本文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沪港通提升企业全要生产率的核心机制是增加股价特质信息含量,而非提高股价信息传递效率。而蕴含在股价波动中的特质信息含量增加,不仅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矫正股票的错误定价,还可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最终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发现,沪港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在风险承担能力强、成长性高和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非 胡慧芷 林慧妍 任晓怡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发展动能,这能否进一步改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创新性地刻画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股票流动性,并呈现出一定结构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渠道机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一是能改善信息不对称并强化市场的正面预期,二是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提升,三是提升企业价值和财务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水平。本文还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效力的发挥需要外部基础条件的支撑。在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发展较好情况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可为理解资本市场中微观主体流动性提供线索,并为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关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爽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要素市场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作用更强,在中、西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这一效应则未得到充分发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要素市场化可通过技术创新、研发要素流动和研发人员流动三条路径,间接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速构建合理有效的要素市场化体系、重视市场政策差异化设计、多措并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相关建议,助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要素市场化 创新资源 配置效率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颖
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 ,这将制约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股市与债市的失衡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从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关关系角度 ,论述“只有保持资本市场中股市与债市的共存与协调比例发展 ,才会有助于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对于一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观点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股市 债市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屈文洲 许年行 关家雄 吴世农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股改实际,分别构建在市场化和政府干预下"均衡对价"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干预对流通股东利益流失的影响,并收集1004家股改公司的数据对政府干预与股改对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此考察市场、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与市场化情况相比,政府干预压缩了博弈双方的对价策略空间,进而降低了"均衡对价"水平,造成流通股东利益的流失;以宝钢股份为例对流通股东利益流失程度的数据模拟表明,与市场化情况相比,政府干预给流通股东每股所能获得的对价带来的损失达到1/4;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会影响股改对价的高低,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增强,国有控股...
关键词:
市场化 政府干预 流动性溢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肖飞
选取1998~2015年沪深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市场化进程视角为切入点,研究公司治理维度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股票流动性;提高高管薪酬、独立董事比例,扩大监事会规模及设立审计委员会都能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其他维度诸如董事会规模、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不能显著影响股票流动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肖飞
选取19982015年沪深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市场化进程视角为切入点,研究公司治理维度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股票流动性;提高高管薪酬、独立董事比例,扩大监事会规模及设立审计委员会都能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其他维度诸如董事会规模、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不能显著影响股票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