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3)
2023(5692)
2022(5151)
2021(4817)
2020(4376)
2019(10347)
2018(10214)
2017(20731)
2016(11542)
2015(13178)
2014(13367)
2013(13607)
2012(12778)
2011(11555)
2010(11725)
2009(11148)
2008(11566)
2007(10649)
2006(9226)
2005(8384)
作者
(34123)
(28892)
(28499)
(27776)
(18231)
(13934)
(13185)
(11138)
(10542)
(10288)
(9855)
(9580)
(9257)
(9156)
(9118)
(9035)
(9026)
(8546)
(8363)
(8359)
(7240)
(7126)
(7081)
(6609)
(6571)
(6561)
(6499)
(6332)
(5882)
(5765)
学科
(49372)
经济(49319)
(35048)
管理(34556)
(29336)
企业(29336)
方法(27187)
数学(24809)
数学方法(24647)
(21824)
税收(20374)
(20206)
(19817)
(12865)
(12096)
财务(12083)
财务管理(12060)
企业财务(11542)
中国(10332)
(9841)
(9479)
(9181)
贸易(9180)
(8915)
业经(8746)
地方(8542)
农业(8346)
(7890)
(6705)
(6617)
机构
大学(171416)
学院(170254)
(71301)
经济(69874)
管理(65289)
理学(56394)
理学院(55813)
管理学(54938)
管理学院(54616)
研究(54583)
中国(41989)
(40364)
(35182)
科学(33639)
财经(30829)
(29911)
(28825)
(27848)
(26064)
研究所(25694)
业大(25589)
中心(25245)
农业(23826)
财经大学(22777)
经济学(22450)
北京(22306)
经济学院(20647)
(20451)
(19539)
师范(19324)
基金
项目(106713)
科学(82904)
基金(77781)
研究(76089)
(67502)
国家(66992)
科学基金(56895)
社会(47546)
社会科(45160)
社会科学(45140)
基金项目(41401)
(40986)
自然(37353)
自然科(36491)
自然科学(36477)
自然科学基金(35866)
教育(34965)
(34848)
资助(32988)
编号(31780)
成果(26527)
(24374)
重点(23781)
(22064)
(21914)
科研(21190)
教育部(20772)
(20739)
课题(20667)
创新(20586)
期刊
(74816)
经济(74816)
研究(53039)
(33642)
中国(28088)
学报(27873)
(26182)
科学(23166)
管理(21063)
大学(20038)
学学(19102)
农业(17182)
(16276)
(15604)
(15403)
金融(15403)
财经(15219)
税务(13852)
技术(13400)
(12793)
教育(12522)
经济研究(12511)
业经(11277)
问题(10425)
财会(9652)
(9588)
技术经济(9003)
理论(8678)
统计(8583)
(8554)
共检索到25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晶  
股票期权是现代公司薪酬制度中一种重要的激励形式,我国许多国有控股公司、高科技公司等上市企业也正在纷纷尝试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规范框架,如何制定既能保证对股票期权收益征税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能体现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和认同的税收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早在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下发过《通知》和《补充通知》,①但两份通知的规定内容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建秀  
股票期权的实施某种程度上是追求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税收因素因为决定实施股票期权的企业和经理人的现金收入,而影响企业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行为,以及经理人持有行权所得股票的时间、股利政策和盈余管理等。税收的行为调节既可能促进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也可能抵消其激励作用。因此,如何协调宏观层面的税收政策制定与微观层面委托代理问题的缓解是未来应该关注的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哲兵  韩立岩  
股票期权激励的税收处理是资本利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组合。本文考察了美、英、法等国家股票期权的税收处理方式,重点阐述了这些国家通过税收优惠规范股票期权的授予以达到长期激励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对比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的缺陷。为完善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文提出应当建立经理人变更的税收惩罚制度;为调整证券市场周期波动对于长期激励效果的影响,应当发展指数期权和折价期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晋琳  叶香丽  
股票期权对调动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对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相关税收政策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我国相关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向祥华  吕昌会  
本文在简单介绍股票期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后,应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分析了在股票期权激励和传统激励方式中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并对激励效果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公司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比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更直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不如传统激励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顺勇  薛兴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巍  郑勇强  余成勇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证明了股票期权的真正激励效果主要在于其降低员工的离职率(第二种激励效应),而在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方面的效果很小,且员工努力的效果是增加公司价值,还是降低公司的价值还很不明确。而大量关于股票期权的文章都在强调激励的第一种效果,几乎完全忽视真正有意义的股票期权的第二种激励效应;这些观点误导了目前许多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企业的实践。文章将要证明希望用股票期权来激励公司的大量关键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员工(即把激励的员工面尽量扩大)是不可能的、是矛盾的。笔者想以此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对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要有正确的认识,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清  
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形式在西方国家普遍盛行,并被认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引进股票期权制度作为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有效工具。本文首先对美国和中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企业和管理者自身的特点、外部资本市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本身的设计等。在不同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得出的效果不同,这也使得国内外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不同。股票期权激励不只发挥积极作用,在条件不成熟时还可能起负面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股票期权激励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范华  
股票期权是破解现代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难题,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维护股东利益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而正是这一制度却在企业经营中存在着诸多负面作用。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股票期权制对企业高管人员激励失效的原因,给我国企业在遇到同类问题时提供一些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晓玲  
文章在阐述指数化股票期权的产生、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指数化股票期权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指出在指数化股票期权激励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及相关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霞   崔冰  
股票期权制产生于美国,其期权分享的思想来源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Ownership Plan,简称ESOP),最早是1952年美国一家叫菲泽尔的公司推出的。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ESO)是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国际上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来测定受益人获得的收入V=(P-P0)×Q,其中,P为行权时的股票市价,P0为行权价格,Q为股票数量。如果在行权期内,股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礼文  贺湘  
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内涵与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激励制度的设计要点,并结合当前情况提出了若干适应性分析及改进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振兴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股票期权激励产生的原因和源条件,股票期权是为解决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主契约问题的衍生契约,在解决代理问题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合同的不完全性。文章以公开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权行权条件的设计及其激励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与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不同,在股权高度集中且大股东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总裁的公司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黏合"不仅导致了大股东(而不是经营者)主导股票期权制定过程,采取措施提高股票期权的行权门槛,产生新的代理问题,而且使股票期权失去了激励的源条件,股票期权业绩考核指标与激励对象不再相关,契约双方认真预测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与契约条款的匹配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