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1)
2023(7357)
2022(5983)
2021(5562)
2020(4670)
2019(10632)
2018(10046)
2017(19834)
2016(10359)
2015(11467)
2014(11184)
2013(10895)
2012(9803)
2011(8735)
2010(8545)
2009(8108)
2008(8151)
2007(7094)
2006(6196)
2005(5755)
作者
(29114)
(24384)
(24270)
(23171)
(15636)
(11728)
(11168)
(9515)
(9406)
(8567)
(8355)
(8332)
(7668)
(7657)
(7650)
(7525)
(7379)
(7270)
(7001)
(6978)
(6111)
(5769)
(5716)
(5662)
(5509)
(5440)
(5389)
(5035)
(4787)
(4724)
学科
(40656)
经济(40609)
(34374)
管理(31704)
(28994)
企业(28994)
方法(21055)
数学(18820)
数学方法(18683)
(14553)
中国(11826)
(11567)
(10953)
财务(10949)
财务管理(10932)
(10848)
保险(10757)
企业财务(10570)
(10533)
银行(10518)
(10193)
金融(10193)
(10018)
(8862)
(8525)
贸易(8518)
业经(8390)
(8299)
(7595)
(7407)
机构
大学(148047)
学院(146470)
(64177)
经济(62971)
管理(58953)
理学(50320)
理学院(49856)
管理学(49118)
管理学院(48855)
研究(46824)
中国(42281)
(35212)
(29445)
财经(28194)
(25928)
科学(25899)
中心(23120)
(22809)
财经大学(21818)
经济学(21145)
(20923)
(20641)
研究所(20327)
经济学院(19312)
业大(18612)
北京(18447)
(18324)
金融(18053)
商学(17475)
商学院(17311)
基金
项目(97837)
科学(79346)
基金(76063)
研究(69118)
(66387)
国家(65925)
科学基金(58085)
社会(46708)
社会科(44462)
社会科学(44447)
基金项目(40079)
自然(38904)
自然科(38119)
自然科学(38111)
自然科学基金(37468)
(35204)
资助(31515)
教育(31028)
(30698)
编号(26002)
(22742)
重点(21995)
(20565)
国家社会(20189)
成果(20173)
教育部(20119)
科研(19524)
人文(19481)
(19289)
创新(19283)
期刊
(66689)
经济(66689)
研究(47292)
(28369)
中国(25145)
(24874)
金融(24874)
管理(22292)
学报(20989)
科学(20392)
(17406)
大学(16295)
学学(15835)
财经(14780)
(12453)
经济研究(11564)
农业(11064)
业经(9895)
技术(9404)
问题(8567)
理论(8258)
(8112)
财会(7693)
国际(7471)
教育(7337)
实践(7326)
(7326)
商业(6888)
技术经济(6830)
统计(6776)
共检索到21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玉臣  孙弘远  
金融与实体经济交互关系的复杂性使中国金融风险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防范风险传染成为监管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DCC-GARCH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动态传染,选择Copula函数考察风险动态传染机制,运用SV-TVP-VAR模型考察风险动态传染的跨期性与时变性。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上升会引发风险信息扩散,驱动其他金融子市场及实体经济的风险水平提高。风险动态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风险信息与非理性行为的叠加效应会使风险动态传染路径呈非线性,所引发的极端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传递周期使风险动态传染冲击未在当期表现,而是具有延迟性。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冲击更强,且短期冲击大于长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仁全   田新民  
本文从行业特质波动的视角出发,结合DCC-MVGARCH模型构建行业特质波动关联网络,通过经济体系内部行业间网络的拓扑性质分析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风险承担和风险传染问题。研究发现:金融事件的冲击加剧了行业特质性风险,增强了行业之间的关联性;行业关联网络的结构和中心节点具有时变性,而内生冲击引致的行业风险水平高于外生冲击产生的行业风险水平;在经济动荡或者危机期间,轻工制造、纺织服装和机械设备行业对网络具有较强的控制力,风险承担水平和风险传染能力更强,而汽车、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国防军工、通信、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均位于网络边缘,具有较低的风险承担水平和传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风险的被动接受者;行业关联网络的核心节点多处于产业链中端或者具有较高的行业风险,而网络的边缘节点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  贺根庆  
笔者采用DCC-MVGARCH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冲击前后中美股票市场时变联动关系和美国金融风险向中国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危机前中美股票市场保持着较弱的正向联动关系,次贷危机后两个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风险主要通过贸易溢出和投资者预期的净传染效应进行传染,金融溢出的传染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投资者预期管理,疏导金融风险;建议管理当局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抵御金融危机传染,确保金融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永久  
文章指出Schwert和Seguin(1990)用以测度时变Beta系数模型的缺陷,将其辅助方程设计为指数函数形式能够避免这种缺陷。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金融行业、钢铁行业和石油行业的时变风险进行了定量测算,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将行业间的时变风险特征进行了对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勇  周宏  
在GARCH-M模型框架下,本文通过不同的模型研究了作为新兴市场的上海股票市场股票日超额收益率条件均值和条件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表明,在股票超额收益率条件均值和条件方差之间都存在一种正的关系。上海股票市场日超额收益率波动表现出非对象现象,且波动模式表现为持续时间长,幅度相对比较缓和的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无风险利率可以显著解释日超额收益率的条件方差变动。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粘  淳伟德  淳正杰  向启荣  
金融收益波动的结构突变广泛存在于金融市场中,准确识别出金融市场的结构突变点,判断金融市场是否存在发生风险危机的可能性,是研究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预测的关键所在。本文首次基于结构突变的视角以波动状态预测来进行金融市场风险传染预测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各股票指数收益序列存在波动结构突变;基于R-Vine Copula下的HMM预测模型对股票指数收益序列的预测结构突变点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前置性,从而也表明基于R-Vine Copula下HMM预测模型对波动状态预测的优越性;基于R-Vine Copula下HM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股票指数波动状态,从而表明波动状态预测能够显著提升对股票市场风险传染预测的准确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沈悦  李朝前  赵欣悦  王小霞  
文章利用前沿的Elastic Net-VAR模型,考察在不同重大风险事件背景下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并结合正交分解法和MQ贡献度指标,分析比较实体经济、市场预期、经济政策与跨市场传染等因素对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在重大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网络关联度更紧密,风险传染的地理集聚效应更显著,同时,资本开放水平较高的发达市场对新兴市场的风险输出能力明显增强;全球股票市场风险传染总效应在新冠疫情时期达到历史峰值,且全球股票市场隐含波动性对该峰值的形成具有前瞻性;实体经济因素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欧债危机时期贡献度最高,市场预期因素在正常时期和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影响最大,经济政策与跨市场传染因素在新冠疫情时期影响最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甄红线   李佳   王玺  
金融安全是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风险传染的视角,探究“国家队”基金持股对于防范跨市场风险传染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国家队”基金持股能够显著降低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减少股债风险传染、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降低预期违约风险是主要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持续且稳定的“国家队”基金持股作用效果更强;“国家队”基金增、减持产生非对称影响。当债券发行无担保条款以及债券信用评级较低时,“国家队”基金持股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何保障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以及健全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倪文辉  张普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产业的爆发,加剧了投资者形成一致性预期的可能性。基于此,利用网络论坛发帖数据构建投资者意见趋同指数,从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意见趋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投资者意见趋同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持续性,其作用机制在于投资者意见趋同会催生买入拥挤交易行为,抬升资产价格。具体来看,看涨意见趋同会带来持续的正向收益,而看跌意见趋同仅会带来短期的负向冲击;与此同时,投资者意见趋同还会导致交易量缩减、股价跳跃以及羊群行为等潜在市场风险的出现。进一步分析发现,放开卖空限制能够让看跌投资者的意见得以表达,进而有效降低投资者意见趋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资本市场制度、逐步放开卖空限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辉  顾乃康  万小勇  
本文使用2000~2008年间深沪两市中仅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的高频交易数据,采用相对有效价差和相对报价价差来衡量股票流动性,考察了股票流动性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使用整体偏调整模型和Nerlove部分调整模型的结果均表明,股票流动性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作为一个替代性的解释,规模变量的引入并不能消除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与向上调整相比,股票流动性在杠杆向下调整的过程中的作用更强;稳健性检验的结论基本一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延婷  栾昕  黄凤  
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研究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传染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1年1月—2020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分块混合Copula模型,对不同市场行情下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结构进行分解并识别了风险传染方向。研究发现:中美股市之间风险传染效应在低迷与繁荣两种极端市场行情下具有非对称性;在两种极端市场行情的更迭过程中,风险传染效应以较大概率伴随出现。传染强度上,2005年以后能够检测到中美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传染效应,而2012—2019年传染效应达到最强。传染方向上,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向风险传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股市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中国A股一度表现出对美股的单向传染效应。因此,挖掘更多的相关性结构信息,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高菲  
本文基于时变广义动态因子模型(tvGDFM),从共同冲击视角出发,对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长期关联性和瞬时关联性、低频关联性和高频关联性以及共同冲击下的共振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公共因子是国际股票市场波动率信息的主要携带者,当受极端事件冲击时,公共单因子是国际股票市场关联效应的主要驱动力;第二,受极端事件驱动,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效应和风险源头的属地特征,区域内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强于跨区域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三,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以长期关联和低频关联为主,且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性能够刻画公共冲击的长期性影响和风险传染的长记忆性特征;第四,极端事件提升了国际股票市场的波动同质化程度,发达经济体的同相关联促进了波动的顺周期性,而新兴经济体的异相关联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倪敏  裴平  蒋彧  
本文构建时变Copula模型,选取533组样本数据,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较高的动态相关性,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美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不具有动态相关性;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完全一致;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两者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伟  
本文通过运用基于时变条件Johnson Su(JSu)密度方法对2008年到2012年我国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和香港恒生指数进行风险价值(VaR)计算,并同GARCH族模型和残差为T和GED分布所计算的VaR进行LR统计量测试和价值重要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LR统计测试中,JSu方法中LR统计量最小,表明JSu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覆盖风险,在价值重要性比较中,从平均二次损失函数(AQLF)上看,JSu方法比GARCH族的方法更精确,从平均相对偏好(MRB)和平均市场风险资本(AMRC)看GARCH族模型计算出的VaR比JSu计算的较为保守,对风险资本要求较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基于2005—2021年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采用GED-GJR-GARCH-DCC模型考察行业波动的同步性,并借助VAR模型的广义方差分解方法构建波动风险溢出层次网络,系统性分析风险的跨行业传染问题。研究发现,行业波动的动态变化具有明显的“事件驱动”特征,极端事件不仅加剧了行业间波动的同步性、非对称性和溢出效应,而且破坏了行业波动关联网络的原有结构。从行业波动的方向性溢出来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类行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溢出能力,上游资源类行业和金融类支撑性行业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冲击,具有风险净吸收效应。行业波动溢出层次网络揭示出风险的跨行业传染沿循“风险输出型行业—风险中介型行业—风险吸收型行业”的传导渠道。鉴于此,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行业风险传染机制进行分类监管,平抑行业波动同步性,切断风险传染渠道,提高风险监控和处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