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2)
- 2023(9213)
- 2022(7651)
- 2021(7136)
- 2020(5701)
- 2019(13081)
- 2018(12410)
- 2017(24736)
- 2016(13243)
- 2015(14443)
- 2014(14554)
- 2013(14261)
- 2012(13202)
- 2011(11934)
- 2010(12297)
- 2009(11242)
- 2008(11644)
- 2007(10688)
- 2006(9514)
- 2005(8961)
- 学科
- 济(55218)
- 经济(55164)
- 业(44636)
- 管理(43613)
- 企(38214)
- 企业(38214)
- 方法(24212)
- 数学(21348)
- 数学方法(21081)
- 财(18576)
- 农(14678)
- 中国(14129)
- 制(13598)
- 务(12611)
- 财务(12587)
- 财务管理(12568)
- 企业财务(12156)
- 业经(12047)
- 策(11868)
- 贸(11678)
- 贸易(11669)
- 易(11367)
- 银(10762)
- 银行(10753)
- 融(10696)
- 金融(10696)
- 行(10337)
- 学(9712)
- 地方(9494)
- 农业(9190)
- 机构
- 学院(195971)
- 大学(194414)
- 济(86258)
- 经济(84482)
- 管理(76352)
- 研究(65987)
- 理学(65319)
- 理学院(64682)
- 管理学(63711)
- 管理学院(63311)
- 中国(52110)
- 财(44231)
- 京(39705)
- 科学(36100)
- 财经(34695)
- 所(32874)
- 经(31659)
- 中心(30187)
- 江(29734)
- 农(29223)
- 研究所(29098)
- 经济学(26891)
- 财经大学(26048)
- 业大(25382)
- 北京(25166)
- 经济学院(24248)
- 院(23894)
- 州(23614)
- 范(22836)
- 农业(22746)
- 基金
- 项目(123780)
- 科学(98943)
- 基金(92612)
- 研究(90098)
- 家(80445)
- 国家(79794)
- 科学基金(69401)
- 社会(58723)
- 社会科(56039)
- 社会科学(56027)
- 基金项目(47538)
- 省(46263)
- 自然(45293)
- 自然科(44371)
- 自然科学(44358)
- 自然科学基金(43653)
- 教育(41898)
- 划(39486)
- 资助(39286)
- 编号(34920)
- 成果(28907)
- 部(28572)
- 重点(27401)
- 发(25915)
- 创(25775)
- 性(25043)
- 教育部(25025)
- 国家社会(24695)
- 课题(24593)
- 人文(24112)
共检索到300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竹 周悦
文章将我国股票市场2003—2017年分为上升、平缓和下降三个阶段,使用五种均线检验市场存在惯性效应,且择时交易策略的收益高于买入并持有策略。当市场处于上升阶段时,择时交易策略没有优势;当市场处于平缓与下降阶段时,择时交易策略能够降低风险、有效止损,但没有提高组合收益。进一步引入交易费用和择时波动区间,发现择时收益仍高于买入并持有收益;但交易费用降低了投资者收益;波动区间使投资者换手率降低、对收益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世农 吴超鹏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价格惯性策略 盈余惯性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杰 唐国兴
文章以1990年12月至2008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布劳克、拉科尼肖克和莱巴龙(1992)的简单技术分析交易规则:移动平均线(VMA、FMA)和阻力线—支撑线(TRB)。结果发现,对所有规则而言,买入信号下与卖出信号下的报酬之差都大于零。对TRB交易规则,买入信号下与卖出信号下的报酬之差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大于0;而对于VMA、FMA交易规则来说,买入信号下与卖出信号下的报酬之差在10%显著性水平下与0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技术分析阻力线—支撑线TRB交易规则有助于预测股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朋飞 李涛
本文以国内指数分级基金为样本,采用技术分析方法来判断指数分级基金所标的指数的短期趋势,利用分级基金的杠杆,证明中国股票市场的确存在短期的惯性效应;运用CAPM模型以及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对超额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后,发现存在与短期趋势相关的异常收益,价值型基金的收益要优于成长型基金,中小规模基金的收益要优于大规模基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华蔚 邬超奇 刘炜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及滚动样本GARCH模型的方法,从流动性、波动性以及信息传递性等三个角度,研究2015年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质量的影响,探讨股指期货与股市危机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流动性以及波动性在股指期货新交易规则后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市场暴跌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市场趋于平稳。但是,交易限制减弱了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降低了市场对于新信息的敏感程度。从长期来看,该政策不利于市场效率和质量发展。
关键词:
股指期货 流动性 波动性 市场质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禹湘 谢赤 肖贤辉
选取沪深两市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共55只封闭式基金与18只开放式基金及其重仓持有的126支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MT指标考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惯性投资策略对股价惯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经理大多倾向于采取追涨杀跌的惯性投资策略,并且惯性收益随MT值的上升而上升,说明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的惯性投资策略影响了重仓股股票的惯性收益。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经理 惯性 MT指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国进 张贻军 王景
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意外成交量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通过检验异质信念与盈余惯性的关系,发现盈余公告后续的长期收益随着投资者对年报信息意见分歧的增大而严格减小。这一研究支持了Miller(1977)假说;同时也表明在投资者对盈余信息存在异质信念的情形下,中国股市禁止卖空的制度性缺陷将悲观投资者拒之门外,而乐观投资者推动股价高估,导致股票和市场都存在较大的投机性泡沫。
关键词:
异质信念 卖空限制 盈余惯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冰 冉光和 钟剑
本文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知情交易形成的原因,既有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等外在的因素,也有知情交易者自身的内在因素。从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两个方面,对我国股票市场知情交易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由于卖空制度的限制,知情者大都利用利好信息进行知情交易。知情交易的策略会根据私有信息的时效性及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
股票市场 知情交易 形成过程 交易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卫华
动量交易策略指的是事先针对股票收益及交易量设定过滤规则,一旦股票收益或者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规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交易策略。动量交易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行为金融学。国外投资者已经成功地在实践中应用了该策略。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目前可用的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在中期条件下动量交易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支持存在动量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腊生 白丽健
目前有关投资策略的理论多种多样,且大多数理论均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日渐成熟与新的投资工具的出现,理论模型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对中国证券市场理论工作者或管理层来说,了解西方发达市场理论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记住的是,绝大多数证券市场投资模型均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假说基础之上,它显然不适于当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对中国股市投资者来说,让其去熟悉或深入了解理论模型不仅不现实,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能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运作状况,找到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策略,且这种操作策略越简单越好。下面的论述正是要实现这一目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高彦 曹俊颖 徐汇丰 沈菊琴
盈余预告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其披露规律也是学术界重要谜团之一。本文提出影响盈余预告披露的新机制——股市的波动性,并借此为特有的研究场景来观测管理层择时披露行为。本文以2003-2015年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波动来选择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时机及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决策会隐性观察市场的波动态势及其幅度,基于披露法定的时滞裁量空间,利用短期市场行情波动性选择较优的披露时机。具体体现在管理层倾向选择市场行情上升期披露更多坏消息,在市场行情下降期披露更多好消息;与不使用该策略的公司相比,使用该策略的公司能获得更好市场反应。
关键词:
管理层盈余预告 择时披露 市场波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高彦 曹俊颖 徐汇丰 沈菊琴
盈余预告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其披露规律也是学术界重要谜团之一。本文提出影响盈余预告披露的新机制——股市的波动性,并借此为特有的研究场景来观测管理层择时披露行为。本文以2003-2015年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管理层是否会利用股票市场的高频波动来选择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的时机及该策略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决策会隐性观察市场的波动态势及其幅度,基于披露法定的时滞裁量空间,利用短期市场行情波动性选择较优的披露时机。具体体现在管理层倾向选择市场行情上升期
关键词:
管理层盈余预告 择时披露 市场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琳杰
本文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取深沪两市 1 995-2 0 0 0年的股票交易数据 ,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的赢利性特征。研究发现 ,在卖空机制存在的假定下 ,动量组合的形成和持有期限与其收益呈负相关关系 ;期限为一个月的动量策略的超额收益明显好于其他期限的策略。另外 ,股票组成比例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量策略的投资收益
关键词:
动量策略 赢者组合 输者组合 超额收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江涛
全球股权投资的深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造就了无数的交易型投资机会。文章以中国A股市场的交易数据为基础模拟惯性交易策略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趋势投资基金,来验证惯性投资策略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业绩表现。研究表明: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运用惯性投资策略进行组合投资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收益率惯性,并不能为投资者取得与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惯性策略在中国资本市场失效的现象,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机构投资者存在人为操控价格行为、中国政策信息变化频繁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学玲
采用Jegadeesh和Titman研究方法,分别检验了上海A股市场股票的交易量、规模、市盈率、BE/PE值、价格五因素与市场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以该五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显示:该五因素对市场惯性效应与反转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