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0)
2023(8246)
2022(6871)
2021(6063)
2020(4939)
2019(11101)
2018(10214)
2017(20024)
2016(10813)
2015(11519)
2014(11033)
2013(10818)
2012(9615)
2011(8769)
2010(8481)
2009(7755)
2008(7822)
2007(6892)
2006(5983)
2005(5275)
作者
(33276)
(27962)
(27957)
(26235)
(17714)
(13634)
(12378)
(10793)
(10622)
(9737)
(9455)
(9416)
(8931)
(8731)
(8543)
(8524)
(8480)
(8316)
(8207)
(8151)
(7057)
(6785)
(6542)
(6307)
(6281)
(6130)
(6108)
(5894)
(5635)
(5480)
学科
(47283)
经济(47231)
(34921)
管理(34050)
(28718)
企业(28718)
方法(25237)
数学(23432)
数学方法(23324)
(14343)
(11663)
(10739)
贸易(10735)
(10449)
中国(10340)
(10109)
财务(10107)
财务管理(10100)
企业财务(9810)
业经(9658)
(9216)
(8397)
(8163)
金融(8163)
农业(7622)
(7538)
银行(7496)
技术(7355)
环境(7199)
(7116)
机构
大学(161111)
学院(159635)
(72062)
经济(71037)
管理(63851)
理学(56880)
理学院(56330)
管理学(55508)
管理学院(55235)
研究(52152)
中国(39872)
(33166)
(32648)
科学(31883)
(31546)
业大(27925)
财经(27521)
农业(26695)
(26623)
(25381)
研究所(24395)
中心(23822)
经济学(23589)
经济学院(21786)
(21534)
财经大学(21094)
商学(19196)
北京(19046)
商学院(19014)
(18265)
基金
项目(114383)
科学(91307)
基金(88285)
(79972)
国家(79374)
研究(74408)
科学基金(68553)
社会(51946)
社会科(49727)
社会科学(49713)
基金项目(47365)
自然(46983)
自然科(46083)
自然科学(46067)
自然科学基金(45359)
(42791)
(36922)
资助(35562)
教育(33966)
编号(26105)
(25792)
重点(25534)
(24492)
(23118)
国家社会(23053)
创新(22984)
科研(22971)
计划(22389)
教育部(22255)
人文(21510)
期刊
(67852)
经济(67852)
研究(42646)
学报(31616)
(27794)
科学(26918)
(25657)
中国(24537)
大学(23218)
学学(22669)
管理(22270)
农业(18485)
(17444)
金融(17444)
财经(14739)
经济研究(12786)
(12558)
业经(11077)
(10259)
技术(9930)
问题(9427)
(8540)
商业(8529)
业大(8510)
理论(8397)
技术经济(8079)
(7993)
统计(7623)
实践(7420)
(7420)
共检索到219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苑  谢权斌  胡新  
本文基于涨跌停频率信息和Fama-MacBeth回归方法,使用1998年1月—2017年6月沪深所有A股月度收益率数据,就涨跌停板制度对中国股市定价效应的影响问题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动量因子在我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定价效应,涨跌停板制度通过涨跌停频率与动量因子的交积效应影响股票定价,有限套利理论和有限关注行为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解释。个股涨跌停频率不仅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紧密相关,还受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和公司年龄等因素影响。对维护市场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而言,应理清交易制度作用于市场定价的具体机制,重视涨跌停频率的驱动成因及其蕴含的系统性风险信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峥  尚琼  程祎  
本文应用中国股市2007年至2011年的数据,研究了上证50ETF市场价格和基金净值的相关关系,以及折溢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ETF的申购赎回和交易机制,在成分股涨跌停板和停牌期间,由于ETF二级市场价格具有价格发现功能,ETF市场价格可能较大偏离(形式上的)ETF净值,造成ETF的异常折溢价,而此类异常折溢价并不是真正的套利机会。另外,上证50ETF的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存在显著同步变动的关系;在涨跌停板和停牌期间之外,上证50ETF的折溢价水平低于套利所需的交易成本。本文研究表明,上证50ETF具有较高的定价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阳   宋佳   康乐   闫一诺  
涨跌停制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是市场微观结构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借助2020年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并引入同属于市场断路器研究领域的拟停牌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了放宽涨跌幅限制改革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可比较的对照组样本,改革后样本具有更低的日度非流动性指标,说明放宽涨跌幅限制改革有助于提升股票流动性;(2)改革提升股票流动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通过增加股票交易规模、为投资者情绪降温以及提高定价效率所产生的影响;(3)改革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于小市值股票、低投资者情绪一致性以及低盈余信息质量的股票而言,放宽涨跌幅限制改革以提升流动性的正面价值更高。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放宽涨跌幅限制改革的政策效果提供了一个来自股票流动性的证据,并为未来继续完善中国市场涨跌停制度提供了启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耕云  李传乐  
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水平,建立比例logist模型,区分涨幅和跌幅限制、牛市和熊市的不同情况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涨跌幅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为了得到可靠结果,模型采用GMM估计,处理了异方差和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与流动性越大,对股票达到涨跌停板的影响就越大;公司治理结构越好,对股票撞击涨跌幅限制的影响就越小;在牛市与熊市期间涨跌幅限制影响因素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别。本文研究结果为监管机构因类、适时地调整涨跌幅限制幅度提供了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根祥  
在对涨跌停板制度下股票收益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审查GARCH模型来描述受涨跌停板影响的股票收益序列波动特性,在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反映涨跌停板对收益序列波动的影响,并采用网格Gibbs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最后,以沪深两市的ST股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涨跌停板制度对ST股票的收益波动具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焦瑞新  孙学举  
价格涨跌停限制作为防止证券市场过度波动、定价偏差,促进证券市场稳定的一种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改进GARCH族模型,利用高频数据考察中国股市涨跌停限制的磁吸效应。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涨跌停限制的磁吸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即存在涨幅的磁吸效应,而跌幅的磁吸效应却不甚明显。这说明涨跌停限制并非具有完全的减小波动性、稳定市场的效用。中国证券市场涨跌停限制磁吸效应的非对称性与中国证券市场限制卖空的交易制度以及投资者特有的交易行为存在一定联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左俊义  王玮  
一、引言理论上关于涨跌停制度的不利作用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波动性溢出效应、价格发现延迟效应和交易干扰效应。Fama(1989)指出如果涨跌停板干涉价格发现过程,那么波动率可能会上升。也就是说,涨跌停板不仅不会降低波动性,还会将波动性延展至更多的交易日中。价格发现延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平  龙华  
本文总结了关于股票价格限制措施的基本情况 ,在把握前人关于价格限制措施效果的理论与经验分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涨跌停制度与价格波动及交易流动性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 ,其结果不同程度地支持价格波动外溢说、价格发现推迟说和交易干扰说 ,这说明现行涨跌停制度可能是非有效的。结合中国股市特征和实际结果 ,本文提出了放宽涨跌停幅度和实施盘中暂停交易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柴宗泽  
本文考察了涨跌停制度对股票收益率序列相关性的影响。通过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模拟股票内在回报率的过程和对应的方差及自相关系数,发现涨跌幅限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回报率的方差,但是也带来了回报率自相关系数的上升,造成股价的趋势效应。而且上述作用随着股票内在回报率的波动性的上升而更加显著,随着涨跌幅限制的范围变小而更加显著。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汤怀林  李平  曾勇  廖静池  
2015年6月至9月中国股市经历了急速下跌,期间多次出现"千股涨停"或"千股跌停"现象。以股灾期间深市A股允许融资融券股票发生的涨跌停为事件样本,按照事件股票的融资余额占比和市值规模严格匹配对照样本,实证分析涨跌停之前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流动性、波动性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等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采用Logit模型回归分析这些市场微观结构特征与是否发生涨跌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易笔数、已实现波动率和知情交易概率在涨跌停之前显著提升,对发生涨跌停具有较强且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市场微观结构特征对涨停和跌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旭  李玉玲  
涨跌停幅度调整是我国股票市场放开涨跌停限制的必然过程。基于2020年创业板市场调整涨跌幅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涨跌停调整对股价整体波动、极端波动和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行调节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调整涨跌停幅度降低了股价的整体波动与极端波动,但其对股票崩盘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在涨跌停调整降低股价整体波动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投机欲望则在涨跌停调整降低股价极端波动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腊生  耿晓媛  
股价涨跌幅限价措施作为修正市场失灵的手段,它对股票市场的运行及其风险配置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股市限价交易制度阶段的划分,以上证指数实际运行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对称性涨跌幅限价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揭示了对称性涨跌幅限价机制的非对称效应,并对这种非对称效应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做了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基于价值函数理论的VF-EGARCH-M模型,对我国股市对称性限价机制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极值理论的运用,提出了非对称性涨跌幅限价机制的最优设计方案,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最优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了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詹文杰,卢炎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小平  赵梅  何建敏  
文章研究了存在涨跌停板限制的股票市场上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问题,用变换贝塔核密度估计法,避免了传统高斯核密度估计由于支集不匹配而产生的边界偏差问题,并将其应用于计算收益率的风险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涨跌停板限制的股票市场上,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不再是现存文献认为的"尖峰、厚尾",而是一种"尖峰、翘尾"形状,且这种差异在进行风险价值计算时是不可忽略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振兴  高志谦  杨淑娥  
ST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在实务和理论界,人们很关注它,并对它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实证方法研究ST股票的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着“跷跷板”关系。投资者不能通过ST股票与其他非ST股票之间的转换来规避市场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