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61)
2023(14919)
2022(12411)
2021(11614)
2020(9883)
2019(22635)
2018(22344)
2017(42270)
2016(21987)
2015(24225)
2014(23457)
2013(22981)
2012(20744)
2011(17989)
2010(17954)
2009(16599)
2008(16725)
2007(14740)
2006(12581)
2005(11342)
作者
(58207)
(48805)
(48631)
(45917)
(31331)
(23156)
(21963)
(18737)
(18495)
(17256)
(16523)
(16351)
(15355)
(15295)
(15069)
(14952)
(14498)
(14102)
(14033)
(13834)
(11729)
(11688)
(11652)
(11294)
(10867)
(10865)
(10860)
(10620)
(9636)
(9461)
学科
(97227)
经济(97129)
(95746)
(87381)
企业(87381)
管理(81879)
方法(46419)
数学(37844)
数学方法(37440)
(33293)
业经(30663)
(29256)
(24745)
财务(24701)
财务管理(24668)
企业财务(23480)
中国(23326)
技术(21692)
农业(20680)
(20111)
贸易(20096)
(19757)
(19548)
理论(17140)
(16294)
地方(16116)
(16071)
(16070)
(14878)
技术管理(14250)
机构
学院(306684)
大学(302399)
(136283)
经济(134060)
管理(131869)
理学(113437)
理学院(112489)
管理学(111030)
管理学院(110443)
研究(90108)
中国(75074)
(65182)
(60913)
财经(51863)
科学(48806)
(47334)
(45894)
中心(43812)
(43361)
经济学(41717)
(41574)
业大(40042)
财经大学(38664)
经济学院(37871)
北京(37614)
商学(37474)
商学院(37158)
研究所(36764)
(35983)
经济管理(35329)
基金
项目(203223)
科学(164856)
研究(152536)
基金(151979)
(129201)
国家(128094)
科学基金(115132)
社会(101088)
社会科(96278)
社会科学(96257)
基金项目(80574)
(79364)
自然(73533)
自然科(71881)
自然科学(71861)
自然科学基金(70687)
教育(70222)
(64702)
资助(61049)
编号(59913)
(48360)
(45905)
成果(45825)
重点(44453)
创新(44271)
(43166)
国家社会(42693)
(41713)
教育部(40923)
(40685)
期刊
(147479)
经济(147479)
研究(89193)
中国(57929)
管理(57400)
(56418)
(39282)
科学(37726)
学报(35549)
技术(32475)
(32204)
金融(32204)
大学(29757)
学学(28269)
教育(27081)
农业(26989)
财经(26935)
业经(25812)
经济研究(23462)
(23237)
问题(19360)
技术经济(18561)
(17586)
(17185)
财会(16811)
商业(15354)
现代(15185)
会计(14863)
统计(14852)
(14815)
共检索到458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健峤  王雅琪  邓祎璐  陈运森  
股票市场的持续开放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但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尚未深入。陆港通的分步实施为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了干净的实验环境,文章基于陆港通分步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这一作用在两权分离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信息环境较差及融资需求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韩慧云  
股票市场开放及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分红的作用一直是个谜,本文则基于沪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结果在经过安慰剂测试、更换度量指标等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地,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股权制衡度较低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股票市场开放对现金股利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结论从上市公司分红视角提供了中国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影响微观企业实际经济后果的因果证据,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建华  刘陈杨  
陆港通交易制度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其经济后果是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陆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结果发现,陆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信息质量低和融资需求高的企业中;进一步分析还发现,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是陆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机制。上述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拓展了资本市场开放在微观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深入理解陆港通交易制度,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范围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梓瑶   覃家琦   杨玉晨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和投资决策。本文以2007―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陆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企业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尤其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异质性分析表明,较强的市场竞争环境、较少的自有资源和较高的高管过度自信程度强化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正向调节了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结论表明以“陆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能够优化企业多元化经营决策,这为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开放水平,构建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本市场制度提供了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中国启动"陆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引入"陆港通"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增强外部监督,削弱企业避税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发挥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治理作用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与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协同效应,但未能产生对外部税收征管的替代效应。本研究为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税收公平和正义、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马金金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实施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两个角度考察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开放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负债柔性,降低现金柔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大;股票市场开放后,管理者高度自信企业的负债柔性提高程度和现金柔性降低程度均大于管理者低度自信企业。相关发现丰富了“沪深港通”政策实施经济效果和企业财务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既可为科学评估股票市场开放改革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企业财务结构优化和财务柔性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为优化股票市场开放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建华  朱雨婷  
陆港通制度的实施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重大创新举措。借助这一事件,利用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显著提高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进一步分析发现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研究的结果为后续完善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杜英  孙泽宇  
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试点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以及提升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中,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企业融资需求大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丽  齐荻  
"陆港通"政策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大创新措施,利用这一自然事件,选取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陆港通"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实证方法上,构建了多期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表明,"陆港通"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其中对于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对于投资不足也起到了缓解效果。进一步的检验发现,"陆港通"的实施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原本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监督程度较弱的样本组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陆港通"政策通过链接两地资本市场从而规范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而且为后续"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宜峰   张思源  
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下,文章以沪港通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20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抑制了标的企业的金融化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可以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抑制投机动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抑制储蓄动机,进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后果的相关文献,为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引导企业“脱虚返实”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周林莹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影响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中。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推进资本市场深层次对外开放、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胡林柯  蒋鹏程  
以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口,基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0年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是,"沪港通"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由于资本-劳动互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而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主要降低了平均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沪港通"仅挤占了公司治理状况较差、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更强。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对于"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