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56)
- 2023(15565)
- 2022(12946)
- 2021(12138)
- 2020(10356)
- 2019(23815)
- 2018(23729)
- 2017(45144)
- 2016(23847)
- 2015(26305)
- 2014(26083)
- 2013(25842)
- 2012(23192)
- 2011(20283)
- 2010(20308)
- 2009(19162)
- 2008(19434)
- 2007(17203)
- 2006(15101)
- 2005(13791)
- 学科
- 济(106679)
- 经济(106532)
- 业(100737)
- 企(90320)
- 企业(90320)
- 管理(90020)
- 方法(50692)
- 数学(42000)
- 数学方法(41568)
- 财(37012)
- 农(32335)
- 业经(31518)
- 务(27218)
- 财务(27165)
- 财务管理(27127)
- 企业财务(25878)
- 制(24940)
- 中国(24582)
- 农业(22770)
- 技术(19908)
- 体(18283)
- 划(17748)
- 理论(17474)
- 贸(17400)
- 贸易(17389)
- 和(17102)
- 易(16860)
- 策(16702)
- 融(16701)
- 金融(16698)
- 机构
- 学院(341527)
- 大学(338917)
- 济(151168)
- 经济(148535)
- 管理(143590)
- 理学(123398)
- 理学院(122342)
- 管理学(120653)
- 管理学院(120007)
- 研究(102334)
- 中国(84225)
- 财(75281)
- 京(68334)
- 财经(59567)
- 科学(55565)
- 经(54198)
- 江(51064)
- 农(49596)
- 中心(49109)
- 所(48375)
- 经济学(46618)
- 业大(45398)
- 财经大学(44393)
- 研究所(42622)
- 北京(42359)
- 经济学院(42175)
- 商学(40424)
- 商学院(40055)
- 州(39790)
- 农业(38503)
- 基金
- 项目(223150)
- 科学(180115)
- 基金(167475)
- 研究(166029)
- 家(142770)
- 国家(141570)
- 科学基金(126176)
- 社会(109650)
- 社会科(104296)
- 社会科学(104271)
- 基金项目(88777)
- 省(85691)
- 自然(81189)
- 自然科(79341)
- 自然科学(79320)
- 自然科学基金(77996)
- 教育(76706)
- 划(70891)
- 资助(68166)
- 编号(65670)
- 成果(51478)
- 部(51088)
- 创(49361)
- 重点(48962)
- 制(47177)
- 发(46226)
- 国家社会(46148)
- 创新(45514)
- 教育部(45384)
- 人文(44500)
- 期刊
- 济(166400)
- 经济(166400)
- 研究(99509)
- 财(64651)
- 中国(64186)
- 管理(60624)
- 农(45342)
- 科学(43245)
- 学报(41720)
- 融(36722)
- 金融(36722)
- 大学(34599)
- 技术(34021)
- 学学(33183)
- 财经(31139)
- 农业(30616)
- 业经(28009)
- 教育(27036)
- 经(26680)
- 经济研究(25873)
- 问题(21987)
- 技术经济(19464)
- 财会(18844)
- 业(18475)
- 贸(17479)
- 现代(16641)
- 理论(16458)
- 会计(16384)
- 统计(16238)
- 商业(16161)
共检索到51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投资效率 沪港通 资源配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齐保垒 杜英 孙泽宇
利用"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08—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试点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以及提升信息透明度等途径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企业中,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和企业融资需求大的样本中,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强。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港通 深港通 企业避税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莹
从就业需求角度出发,考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降低了企业资本成本,这促使企业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根据资本技能互补假说,企业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使人力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基于“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机制的准自然实验,进一步使用多期倍差法对中国上市公司2009—2020年的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使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并进一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中国应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完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作用,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健峤 王雅琪 邓祎璐 陈运森
股票市场的持续开放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但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尚未深入。陆港通的分步实施为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了干净的实验环境,文章基于陆港通分步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这一作用在两权分离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信息环境较差及融资需求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冀雅文
近年来,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沪深港通政策对A股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具体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一是中国上市公司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资本账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二是市场化程度对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所处区域的市场化水平越低则缓解效应越强;三是资本账户开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的渠道实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马金金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实施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两个角度考察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开放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负债柔性,降低现金柔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大;股票市场开放后,管理者高度自信企业的负债柔性提高程度和现金柔性降低程度均大于管理者低度自信企业。相关发现丰富了“沪深港通”政策实施经济效果和企业财务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既可为科学评估股票市场开放改革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企业财务结构优化和财务柔性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为优化股票市场开放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财务柔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红莉 胡林柯 蒋鹏程
以沪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实施形成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口,基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2020年数据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下降。其内在机制是,"沪港通"加剧了资本深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由于资本-劳动互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进而挤占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港通"主要降低了平均工资,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研究表明,"沪港通"仅挤占了公司治理状况较差、劳动密集型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更强。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微观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对于"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韩慧云
股票市场开放及外资股东对上市公司分红的作用一直是个谜,本文则基于沪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结果在经过安慰剂测试、更换度量指标等检验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地,对于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股权制衡度较低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股票市场开放对现金股利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结论从上市公司分红视角提供了中国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影响微观企业实际经济后果的因果证据,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水平"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股利 沪港通 外资持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来自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证实,股票市场开放影响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且影响具有差异性。笔者以中国A股市场实施“沪深港通”这一股票市场开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9年间中国A股相关上市企业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方法,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股票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股票市场开放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进而正向提高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股票市场开放正向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验证。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影响机理,拓宽了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方面的学术探索边界,研究结论为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泽宇 孙凡
公司战略选择会对其长期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公司不同战略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对战略选择动因知之甚少。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这一外生事件,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所引致的外资股东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机制检验发现,外资股东主要通过增强股东监督、改善信息环境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途径抑制标的公司战略激进度。文章不仅揭示了外资持股与公司战略选择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对促进资本市场变革和战略管理实践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彪 李沁洋 杨刚
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政策事件,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增加股价信息含量、改善企业信息透明度以及缓解代理冲突等途径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在非国有企业、管理者持股以及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还能有效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英 刘华杰 刘胜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支撑。在“去杠杆”背景下,资本市场开放能否助力企业“健康”去杠杆尚缺乏针对性研究。以分批实施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制度作为政策冲击,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资本市场开放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促进投资者结构多元化来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会因行业或企业特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建华 周林莹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提升了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影响企业慈善捐赠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中。研究结论可为新时期推进资本市场深层次对外开放、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沪港通制度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定价效率吗?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杠杆操纵——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背景
资本市场开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资本市场开放、非财务信息定价与企业投资——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自然实验
资本市场开放与股价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资本市场开放、公允价值计量与投资者保护——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