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6)
- 2023(17864)
- 2022(15202)
- 2021(14252)
- 2020(12039)
- 2019(27639)
- 2018(27409)
- 2017(52671)
- 2016(28241)
- 2015(31565)
- 2014(30788)
- 2013(30283)
- 2012(27498)
- 2011(24354)
- 2010(24119)
- 2009(22340)
- 2008(22257)
- 2007(19547)
- 2006(16997)
- 2005(14965)
- 学科
- 济(118441)
- 经济(118320)
- 业(105577)
- 管理(95982)
- 企(95168)
- 企业(95168)
- 方法(55426)
- 数学(45519)
- 数学方法(44964)
- 财(36063)
- 业经(34452)
- 农(34057)
- 中国(28895)
- 务(26721)
- 财务(26652)
- 财务管理(26617)
- 企业财务(25317)
- 农业(23538)
- 技术(23484)
- 制(23087)
- 地方(21751)
- 理论(21651)
- 贸(20355)
- 贸易(20340)
- 和(19944)
- 学(19828)
- 易(19678)
- 划(18824)
- 策(17974)
- 银(17158)
- 机构
- 学院(396026)
- 大学(393872)
- 管理(166022)
- 济(164070)
- 经济(160850)
- 理学(143434)
- 理学院(142027)
- 管理学(139823)
- 管理学院(139079)
- 研究(123563)
- 中国(96392)
- 京(82493)
- 财(76230)
- 科学(72960)
- 财经(61345)
- 农(60193)
- 所(59569)
- 江(57867)
- 中心(56972)
- 业大(56193)
- 经(55936)
- 研究所(53654)
- 北京(51611)
- 经济学(48777)
- 范(47896)
- 师范(47492)
- 农业(46914)
- 州(46890)
- 财经大学(45759)
- 院(45319)
- 基金
- 项目(267379)
- 科学(213157)
- 研究(198437)
- 基金(196280)
- 家(168812)
- 国家(167360)
- 科学基金(147263)
- 社会(126648)
- 社会科(120220)
- 社会科学(120190)
- 省(104389)
- 基金项目(104203)
- 自然(95683)
- 自然科(93580)
- 自然科学(93559)
- 自然科学基金(91930)
- 教育(90842)
- 划(86476)
- 编号(80713)
- 资助(80265)
- 成果(63416)
- 创(59329)
- 部(59115)
- 重点(58593)
- 发(56501)
- 创新(54694)
- 课题(54074)
- 国家社会(52057)
- 教育部(51556)
- 人文(50945)
- 期刊
- 济(179855)
- 经济(179855)
- 研究(115784)
- 中国(72776)
- 管理(66497)
- 财(62596)
- 学报(54994)
- 农(54689)
- 科学(53473)
- 大学(43465)
- 学学(41022)
- 教育(40667)
- 农业(37924)
- 技术(37603)
- 融(36716)
- 金融(36716)
- 业经(31278)
- 财经(30818)
- 经济研究(28038)
- 经(26456)
- 问题(23190)
- 业(22182)
- 技术经济(21858)
- 现代(19222)
- 理论(19205)
- 科技(19139)
- 商业(18881)
- 财会(18605)
- 图书(18022)
- 贸(17569)
共检索到581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凤荣 马骏 李亚飞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沪深港通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因而存在沪深港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始生产率较高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探索发现,沪深港通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均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投资效率 沪港通 资源配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健峤 王雅琪 邓祎璐 陈运森
股票市场的持续开放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大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但学术界对其实施效果的研究尚未深入。陆港通的分步实施为股票市场开放研究提供了干净的实验环境,文章基于陆港通分步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开放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且这一作用在两权分离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信息环境较差及融资需求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雄剑 唐逸舟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对直接融资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沪深港通开通后,相对于非沪深港通标的企业,沪深港通标的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进一步,沪深港通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信息质量、外部监管以及融资约束来影响直接融资比重。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与直接融资比重的因果证据,而且揭示了影响机制的路径,提供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互联互通 直接融资比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雄剑 唐逸舟
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对直接融资比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沪深港通开通后,相对于非沪深港通标的企业,沪深港通标的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进一步,沪深港通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信息质量、外部监管以及融资约束来影响直接融资比重。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与直接融资比重的因果证据,而且揭示了影响机制的路径,提供了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互联互通 直接融资比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颖秀
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2006年10月16日至2016年8月29日期间沪深港股票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结果显示:"沪港通"事件加强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沪港通"实施后,沪深与香港股票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与牛市行情相比,熊市行情下短期波动的调整速度更快。鉴于此,从投资者、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等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需谨慎投资港股、监管部门应加强两地合作、上市公司通过向香港上市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关键词:
沪港通 市场一体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颖秀
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2006年10月16日至2016年8月29日期间沪深港股票市场之间的一体化。结果显示:"沪港通"事件加强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沪港通"实施后,沪深与香港股票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与牛市行情相比,熊市行情下短期波动的调整速度更快。鉴于此,从投资者、监管部门、上市公司等角度出发,建议投资者需谨慎投资港股、监管部门应加强两地合作、上市公司通过向香港上市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促进国企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关键词:
沪港通 市场一体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翟 王文晓
来自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证实,股票市场开放影响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且影响具有差异性。笔者以中国A股市场实施“沪深港通”这一股票市场开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9年间中国A股相关上市企业研究样本的有效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方法,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联及其变化。检验结果证实:股票市场开放与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股票市场开放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了企业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进而正向提高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股票市场开放正向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验证。本研究通过以中国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影响机理,拓宽了公司治理和证券监管方面的学术探索边界,研究结论为保障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兵 李琳 武文杰
以"深港通"的开启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3—2019年深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股票市场开放对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深港通"开通能有效缓解标的公司的融资约束,但标的公司加入MSCI指数等后续开放政策的效应呈边际递减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在具有高融资依赖特征的企业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开放能够通过提升股价信息含量和信息披露质量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未来政府主官部门应当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继续加大股市开放力度,推动科创板增量市场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为更大力度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创造条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马金金
以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实施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两个角度考察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财务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开放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负债柔性,降低现金柔性。进一步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负债柔性和现金柔性的影响程度较非国有企业更大;股票市场开放后,管理者高度自信企业的负债柔性提高程度和现金柔性降低程度均大于管理者低度自信企业。相关发现丰富了“沪深港通”政策实施经济效果和企业财务柔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既可为科学评估股票市场开放改革效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企业财务结构优化和财务柔性动态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还可为优化股票市场开放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财务柔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琳 伊志宏
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改革创新机制,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对其是否会影响微观企业行为,尤其是企业的创新投资行为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沪股通标的企业的创新水平显著上升。(2)经理人职业忧虑在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中介作用,又具有调节效应。表明缓解经理人职业忧虑,抑制经理人短视行为是沪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3)沪港通交易制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受到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调节影响,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上市公司信息环境较差时更加强烈。本研究为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并揭示了沪港通交易制度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对于深刻理解沪港通交易制度,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企业创新 沪港通交易制度 职业忧虑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肖磊 张聪
运用HCW政策效应评估模型,以“深港通”为实验样本,基于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属性,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板块、分行业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1)“深港通”促进了市场流动性整体提升,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均有所增强,但促进作用有限;(2)分板块看,主板的流动性下降,中小板和创业板流动性上升;(3)分行业看,信息技术股和原材料股流动性下降,工业股和可选消费股流动性上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齐荻
"沪深港通"机制是否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重要议题。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我国沪深港通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考察了以沪深港通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对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实施后标的公司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以及专利产出量,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信息透明度较低、管理层视野较低及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更加明显,说明其通过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治理效应、改善企业信息披露状况、缓解创新决策中的代理问题等途径促进了企业创新。结论拓展了沪深港通事件对企业创新的后果及机制研究,检验了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