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6)
2023(18932)
2022(16462)
2021(15429)
2020(13202)
2019(30773)
2018(30495)
2017(59027)
2016(32228)
2015(36602)
2014(36813)
2013(36397)
2012(33423)
2011(30154)
2010(30220)
2009(28130)
2008(27850)
2007(24938)
2006(21507)
2005(19073)
作者
(95715)
(79843)
(79446)
(75570)
(50852)
(38677)
(36375)
(31466)
(30315)
(28655)
(27233)
(26882)
(25404)
(25324)
(24965)
(24914)
(24284)
(23918)
(23066)
(22941)
(19918)
(19690)
(19574)
(18367)
(18015)
(17856)
(17752)
(17709)
(16268)
(15818)
学科
(128949)
经济(128800)
管理(93637)
(91995)
(76287)
企业(76287)
方法(64543)
数学(56770)
数学方法(55929)
(36000)
(33750)
中国(33554)
(28757)
业经(27473)
(26765)
贸易(26752)
(26033)
(25219)
地方(24188)
(23532)
财务(23441)
财务管理(23389)
理论(22456)
企业财务(22172)
农业(22152)
(21062)
银行(20990)
(20166)
金融(20162)
(19892)
机构
大学(465290)
学院(463728)
(183330)
管理(182212)
经济(179294)
理学(157327)
理学院(155603)
研究(152894)
管理学(152378)
管理学院(151576)
中国(117522)
(98961)
科学(97086)
(86179)
(80537)
(78447)
业大(72615)
研究所(71435)
中心(70626)
财经(69175)
(68496)
农业(63723)
(62854)
北京(62444)
(58588)
师范(57898)
经济学(55615)
(55261)
(55216)
财经大学(51658)
基金
项目(315313)
科学(246143)
基金(228530)
研究(223630)
(200966)
国家(199351)
科学基金(170484)
社会(138604)
社会科(131324)
社会科学(131285)
(123661)
基金项目(120603)
自然(114790)
自然科(112169)
自然科学(112134)
自然科学基金(110108)
(104556)
教育(104358)
资助(96978)
编号(90875)
成果(72966)
重点(70755)
(69204)
(65760)
(64909)
课题(62583)
科研(61446)
创新(60613)
教育部(58932)
大学(58790)
期刊
(195251)
经济(195251)
研究(133049)
中国(86904)
学报(78677)
(71616)
科学(69993)
(67823)
管理(65769)
大学(58817)
学学(55638)
农业(48909)
教育(47986)
(44108)
金融(44108)
技术(41368)
财经(33964)
业经(31678)
经济研究(31533)
(28939)
(26199)
问题(25567)
统计(23249)
技术经济(23121)
(22579)
图书(22578)
理论(22278)
科技(21401)
(21326)
(20909)
共检索到67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爱民  韩菲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和汇市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别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同一地区(不同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次之,跨地区、跨市场的最小;长期来看,股市和汇市间的风险溢出方向是变化的。2015年"8·11"汇改以后,股市和汇市间都存在正向的风险溢出,即一方发生风险事件时,会导致另一方的风险显著上升;不管是在汇改前,还是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丛文  闫世军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扩张,其风险溢出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各类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以及局部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各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不尽相同,信托业风险溢出最大,其次为证券业,最后为民间借贷业;虽然整体风险溢出较小可控,但仍需防范;影子银行系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差别较大,风险溢出由高到低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本文结论对动态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具有实证支持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丛文  闫世军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扩张,其风险溢出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各类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以及局部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各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不尽相同,信托业风险溢出最大,其次为证券业,最后为民间借贷业;虽然整体风险溢出较小可控,但仍需防范;影子银行系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差别较大,风险溢出由高到低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本文结论对动态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具有实证支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淳伟德  朱航聪  
准确测度金融市场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以高频微观数据开展的研究会忽略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可能导致对风险溢出效应测量的不准确。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文章充分运用高频微观和低频宏观数据信息,结合混频时变Copula模型和Co Va R模型对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且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为剧烈。研究结论有助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防范举措。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星  段斌  谢福座  
本文通过融合EVT-Copula模型和CoVaR模型的分析特点,构建了EVT-Copula-CoVaR模型,研究了美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美国股票市场对英国、法国、日本、中国香港及中国股票市场均存在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56%,对中国上证指数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弱,但也高达33%。模型诊断和后验测试表明,该模型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单个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进行衡量,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及时跟踪系统性风险的变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肖云湘  李星野  
本文引入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并利用VAR–MGARCH–BEKK模型来分析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在不同周期上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交易周期的增长,股票市场对外汇市场的溢出效应强于外汇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金融监管当局要注意股票市场对外汇市场的信息传递,适时地切断风险传播渠道,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间的传递。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培辉  尹成远  袁薇  
本文基于扩展的时变Copula-CoVaR方法,研究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间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并使用前瞻CoVaR模型分析保险业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保险业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具有显著的双向系统性风险溢出,且风险溢出呈现非对称性特征;保险业与证券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与其他金融子行业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银行业并不是金融业中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大的子行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期间和2014年底至样本期结束,我国保险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在险价值、净资产收益率对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有正向影响,而财务杠杆、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规模有负向影响;保险公司系统性风险溢出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帅  李治章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进  许德学  陈娟  
本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上证综合指数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建立DCC-MGARCH模型考察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并通过建立BEKK-MGARCH模型考察两市场波动率之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与外汇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存在不对称性,只存在汇市波动向股市溢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杰琦  何中正  
本文采用双变量EGARCH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汇改后股市与汇市之间价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同时还以2008年10月为界将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来考察溢出效应是否发生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个样本看,存在从汇率变化到股指收益的价格溢出效应,在子样本1中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价格溢出效应;(2)在子样本中存在从汇市到股市的波动溢出,在整体样本及两个子样本中都存在从股市到汇市的波动溢出。本文还分析了实证结果背后的原因,并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海云  吕龙  
本文利用因子多元随机波动模型(MSV),计算全球40个股票市场间的溢出风险价值(ΔCoVaR),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分析国际股票市场风险溢出的整体特征。研究发现:全球金融风险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开放的发达国家对外风险溢出程度最高,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主要遭受来自外部的风险溢出;全球风险溢出网络存在明显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性,少数市场在风险溢出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后危机时代依然潜藏巨大风险;中国在全球风险溢出网络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中国香港既是内地市场的直接外部风险来源,也是内地市场与外部冲击的重要中介。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皓  
日本股市作为东北亚区域内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其开放程度高并与世界其他主要股票市场呈现整体联动的发展态势。本文以1990年12月至2016年2月日本与中、韩、美、英和中国香港代表性指数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DCC-GARCH模型考察了日本股市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在各个阶段的波动溢出效应。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日本股市与韩国综指、中国香港恒生指数等域内股市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与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等域外股市的相关系数;日本股指与其他主要股指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步增强;金融危机的爆发显著提升了各主要股市之间的相关性,中国股市对世界其他主要股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谢福座  
本文根据GARCH-Copula-CoVaR模型,对亚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HSI和N225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而在滞后1期,只存在显著的从HSI到N225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HSI和SHZ亦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但在滞后1期以上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N225和SHZ在所有滞后期均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以代表的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4.4%,SHZ和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N225与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世军  李丛文  
该文选取2007年至2014年金砖五国的股票指数日收盘价数据,运用AR(1)-FIGARCH(1,d,1)-偏t模型对各自的边缘分布进行拟合,然后基于13种不同的动态时变Copula模型对中国和其它金砖国家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结构进行拟合估计,从中选出T-DCC-Copula模型作为最优的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济体股票市场之间动态相关性在整体上并没有因为金砖政治体而显著增强,在局部上却都具有"峰会效应",该效应在中印、中南以及中巴股市之间持续时间较短,而在中俄股市之间持续时间较长,这说明与其他三个金砖国家相比,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更为活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