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6)
2023(3352)
2022(2946)
2021(2914)
2020(2397)
2019(5589)
2018(5744)
2017(10910)
2016(6051)
2015(7017)
2014(7506)
2013(7134)
2012(6694)
2011(5913)
2010(6288)
2009(5783)
2008(6201)
2007(5816)
2006(5381)
2005(5219)
作者
(17020)
(13825)
(13733)
(13350)
(9042)
(6847)
(6420)
(5488)
(5228)
(5193)
(4839)
(4710)
(4647)
(4452)
(4341)
(4260)
(4213)
(4210)
(4089)
(4030)
(3632)
(3432)
(3429)
(3384)
(3344)
(3154)
(3134)
(2984)
(2966)
(2866)
学科
(21563)
经济(21518)
管理(20677)
(20196)
(17916)
企业(17916)
(10533)
方法(8329)
(8122)
财务(8101)
财务管理(8073)
(7970)
企业财务(7663)
(7274)
数学(6768)
数学方法(6608)
中国(6363)
业经(5816)
(5359)
理论(5187)
(4679)
银行(4676)
教育(4437)
体制(4431)
(4352)
农业(4239)
教学(4016)
(4011)
(4009)
贸易(4003)
机构
学院(87315)
大学(83159)
(31014)
经济(30054)
管理(30014)
研究(25469)
理学(23968)
理学院(23727)
管理学(23210)
中国(23112)
管理学院(23062)
(20363)
(18061)
(15786)
财经(14833)
科学(14179)
(13497)
(13476)
(13127)
中心(12754)
北京(12379)
(11756)
师范(11673)
研究所(11097)
财经大学(10673)
技术(10596)
(10578)
职业(10432)
(10399)
(9124)
基金
项目(42630)
研究(35691)
科学(32236)
基金(27712)
(22430)
国家(22141)
社会(19745)
科学基金(19038)
社会科(18494)
社会科学(18486)
(17960)
教育(17825)
编号(17314)
成果(15343)
基金项目(14109)
(14074)
资助(12510)
课题(12367)
自然(11622)
自然科(11329)
自然科学(11327)
自然科学基金(11126)
(10908)
项目编号(10454)
(10354)
重点(9453)
(9073)
大学(8872)
(8829)
规划(8827)
期刊
(46061)
经济(46061)
研究(32294)
中国(21010)
(19439)
教育(15382)
(13343)
金融(13343)
管理(12900)
(10701)
业经(9998)
学报(9762)
技术(8543)
科学(8407)
经济研究(7798)
大学(7765)
财经(7737)
学学(6869)
财会(6785)
(6586)
农业(6445)
商业(6209)
会计(5964)
图书(5901)
问题(5607)
职业(5057)
理论(4932)
(4896)
(4718)
通讯(4716)
共检索到151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建军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使国有股减持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认为,为了解决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国有股减持应在全流通平台上进行,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实施不同的全流通方案,并实行暂停新股发行、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等配套方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宝东  
中国的股票市场一开始就是在规范和发展中前行的。中国股票市场最大的不规范就是由股权分割造成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区分,让非流通股流通起来应该是中国股票市场规范与发展的题中之义,但这却是困扰了中国股票市场长达十余年的第一大难题。直到2004年初,对这一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俭  于亦文  
股权割裂是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并由此带来了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市场全流通是股票市场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与必然,也是消除股权割裂的根本性措施。在分析“6.24”以来相关政策倾向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就市场全流通政策选择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秋根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日本激进的、有计划和市场预期性强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对日本股票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金融机构持续大幅度降低股票持有比例的行为导致了日本公司股价的严重低估,而外国投资者却利用股价严重低估的机会大举投资日本股市,并成为了日本股市的主导力量。国内A股全流通后,在全球公司治理结构趋同的背景下,同样面临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大变革,深入研究和反思日本股票大流通的经验对国内股票投资者和相关决策者是非常有益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巴曙松  储怀英  郑弘  
从一个经典的动态不完全信息信号博弈模型的视角分析当前中国股票市场解禁的非流通股股东与现存普通流通股东的博弈行为,结果表明:当前针对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机制有其积极意义;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特别是价值发现功能和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将逐步增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小朱  肖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巴曙松  储怀英  郑弘  
本文通过一个经典的动态不完全信息信号博弈模型,分析当前中国股票市场解禁的非流通股股东与普通流通股东的博弈行为。认为当前针对大小非减持的信息披露有其积极意义,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等也有助于估值信息的传递;同时,市场逐步走向更加合理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互动的估值体系的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分离均衡的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深刻变革之后成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将逐步增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耿  黄国良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基本完成,中国股票市场已进入"股权全流通"的新时期。投资者对股市未来的发展表现出相当乐观的投资心态。然而,要真正实现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必要加强和完善股票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当前应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制度体系、监管体系、投资者保护制度、公司并购制度规定、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小明  
通过分析股票全流通会增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博弈模型,得出股票全流通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声誉损失会很大、作假成本会很高,这会迫使上市公司放弃造假,选择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春香  戴志辉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对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相关因素做了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行业因素、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都在不同程度对股票价格及价格的波动产生影响。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认真分析并充分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在控制投资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德芳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一方面体现为对上市公司治理、企业业绩和信息披露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体现为解禁和减持时产生的股东行为变化和市场反应。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指出已有研究中的不足,并从股改方案追加补偿承诺、控股股东的长期行为变化、高管薪酬与业绩敏感度变化趋势等方面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一平  
随着股改的结束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这为解决股票期权激励难题提供了有利时机。文章通过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分析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结论:在全流通时代,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票期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但激励方案的合理性还有待调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郝洪  
中国A股市场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决定了市场运作不可能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要解决投资者的保护问题,在依存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投资者制度保护创新是可能的。站在投资者保护的立场上,从不完全契约和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创新模式。创新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国有大股东外部股权融资行为内生化,承担融资之后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时,“实话实说”是国有大股东的最佳选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本文以2007-2011年大股东减持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的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进行分组以后发现,对于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越严重,大股东当年的减持概率和减持比例越大;而对于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和减持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发生减持的A股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大股东在减持和掏空上市公司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过程中,外部审计是否发挥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外部审计签发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越低;大股东减持力度越大,掏空越严重,外部审计签发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低。这一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的投资者保护较弱,在股票全流通时代,大股东为了最大化控制权私人收益,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可能,并且"购买"审计意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减持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