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1)
2023(15628)
2022(12897)
2021(11763)
2020(9955)
2019(22186)
2018(21481)
2017(41600)
2016(22353)
2015(24392)
2014(23940)
2013(23880)
2012(21669)
2011(18996)
2010(19420)
2009(18927)
2008(18682)
2007(17203)
2006(15224)
2005(14382)
作者
(63868)
(53139)
(52820)
(49845)
(33747)
(25355)
(23880)
(20320)
(20249)
(19053)
(18239)
(17674)
(16958)
(16939)
(16739)
(16197)
(15657)
(15585)
(15490)
(15230)
(13136)
(12981)
(12945)
(12212)
(11914)
(11876)
(11829)
(11781)
(10516)
(10249)
学科
(98014)
(92661)
经济(92515)
(89553)
企业(89553)
管理(85467)
方法(39977)
(38397)
业经(32126)
数学(31537)
数学方法(31368)
(30248)
(29694)
金融(29692)
(28798)
财务(28769)
财务管理(28723)
(28231)
(27928)
银行(27892)
企业财务(27455)
中国(27390)
(26751)
农业(21487)
(19611)
技术(18470)
(17880)
贸易(17862)
(17435)
体制(17124)
机构
学院(319748)
大学(314610)
(139035)
经济(136398)
管理(127822)
理学(108877)
理学院(107885)
管理学(106677)
管理学院(106084)
研究(100502)
中国(88491)
(73719)
(64431)
财经(56999)
(56319)
科学(55889)
(51713)
(50220)
(49632)
中心(48557)
业大(45673)
研究所(44250)
农业(44194)
经济学(42941)
财经大学(42284)
北京(40324)
(39248)
经济学院(38898)
商学(37885)
商学院(37552)
基金
项目(201978)
科学(160549)
基金(150171)
研究(146703)
(130145)
国家(128963)
科学基金(112606)
社会(97031)
社会科(92295)
社会科学(92268)
基金项目(79471)
(78572)
自然(72597)
自然科(70998)
自然科学(70974)
自然科学基金(69857)
教育(65897)
(65088)
资助(60922)
编号(57369)
(45740)
成果(45675)
(45257)
重点(44944)
(43996)
(43148)
(42400)
创新(42013)
国家社会(40718)
教育部(39495)
期刊
(159010)
经济(159010)
研究(96647)
(65002)
中国(64732)
管理(53207)
(52846)
(50001)
金融(50001)
学报(46360)
科学(43748)
大学(36188)
学学(35108)
农业(34526)
财经(30102)
业经(27164)
技术(25949)
(25676)
经济研究(24897)
教育(22663)
(20569)
问题(20354)
财会(19182)
技术经济(17166)
会计(17112)
(17063)
国际(16058)
现代(15833)
商业(15829)
理论(15359)
共检索到497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瑞瑞   陈运森   孙迎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优化中小股东的私人实施机制是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关键基石。本文从债务市场视角,考察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对微观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的执行显著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且影响程度随着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执行力度的增加而提高;新《证券法》实施后,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更加显著,表明资本市场法律基础建设的完善提高了债务市场对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所隐含信息的敏感度;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债权人控制力较低的企业,以及在法治水平和司法质量较高的地区,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于企业融资规模的异质性影响,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降低了新增债务融资规模,并且对长期债务融资规模的影响更显著。虽然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是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但其会对企业融资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如何避免中小股东私人实施机制所产生的负面经济后果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兼顾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莉苹  
本文以2010—2019年我国上市A股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替换债务融资成本度量指标、多个大股东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成立。对其中的影响机理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质量,最终抑制了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同时本文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多个大股东的监督机制存在替代效应,即内部控制质量削弱了多个大股东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秀慧  林晚发  
利用2005-2013年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宏观变量的月度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变量、股票市场变量以及企业特征变量与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增长率越高以及经济增长率波动越小的情况下,债券的信用利差较小,而且在金融危机前后,宏观经济变量影响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投资者情绪也是债券的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在股市波动越大的情况下,债券的信用利差较小;规模越大,杠杆率越小以及信用等级越高的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较小。进一步比较发现,企业特征变量对债券信用利差的解释力度最强,宏观经济变量次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够对大股东掏空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中剔除了金融类等特殊类型企业后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样本总体、区分借款期限以及企业所有制类型三重维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控制企业的债务融资究竟是抑制了大股东掏空还是便利了大股东掏空。从样本总体实证检验发现:大股东控制企业通过增加借款进而导致了大股东掏空的增加。从区分借款期限实证检验发现:缘于还款期限以及对大股东的约束程度不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呈现不同效应。具体而言,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短期借款越少,大股东掏空相应减少;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长期借款越多,对大股东掏空的限制也越多。从区分企业异质性实证检验发现:由于经营机制以及受监管程度的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显著,而民营企业中短期和长期借款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大股东控制下的债务融资对大股东掏空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代理理论以及债务融资理论,能够为规范中国的债务融资市场和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丽婷  
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约束出发,对市场机制、政治关联及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利用深圳交易所2007~2013年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平行面板数据,采用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模型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市场机制、政治关联、债务融资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化程度的异质性对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有着显著的影响;市场机制对政治关联产生的债务融资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市场机制与政治关联在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中存在替代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浩萍  杨国超  
文章研究了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基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机制,股票市场过度乐观的投资者情绪或者传染到债券市场,或者理性投资者为规避泡沫风险而投资债券套利,两者都会提高债券的需求,从而降低债券的融资成本。实证结果表明,债券发行决策时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越高,债券发行利率就越低;这一作用对信用等级高、经营业绩好、政府控股的企业以及含股权选择的债券影响更加显著,从而支持了理性套利假说;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与企业债券融资倾向正相关,从而进一步支持了投资者情绪更高时债券融资成本更低的结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薇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戴进  孙谦  
员工持股计划自2014年推出以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本文利用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式”双重差分(PSM-DID)模型,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持股计划可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信息风险高、代理风险高和融资困难的企业中。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持股比例和有杠杆型的员工持股计划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效果更好,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的边际效用强于普通员工持股比例。但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会受到“搭便车”的影响。本文从债权人的视角为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正面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支持,也为企业设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舒芯  
对于贯彻实施中央经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理解政策内在经济关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比不同股权性质下产能过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去产能”和“降杠杆”政策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增加负债和减少负债的能力不同,在资金存在缺口时会提高负债,但出现资金溢余时不会同等程度地偿还负债,抑制企业投资扩张不能使企业自发降低负债率;虽然产能过剩会增强这一粘性现象,但由于受到公司与银行谈判能力的影响,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产能过剩主要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以上结果在长期负债中更加明显,并且在控制公司增长机会和经营风险后仍然成立。可见,去产能政策并不能自发达到降杠杆目的,还需从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投资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资本结构相关文献,也为更好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芳丽  严太华  曾祥艳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7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债务融资类型及期限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内对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并采用似无相关模型检验了该影响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内,银行债务、商业信用及长期债务都显著正向影响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短期债务显著负向影响终极股东侵占行为;(2)银行债务、商业信用、短期债务及长期债务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内对终极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强度都存在差异,其中,衰退期的影响强度最大。相应结论为债权人制定合理的借贷决策以及上市公司制定内部治理方案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薇  刘昊云  成群蕊  
本文从企业债务融资入手,运用放松卖空管制提供的天然准自然实验,分析卖空机制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提出卖空机制能通过信息机制和治理机制双重作用分别影响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和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得出相对不可卖空企业,卖空机制使卖空企业具有较小的融资规模和较为紧缩的债务融资期限。另外,本文还加入信息中介即分析师关注,进而考察卖空机制对债务融资影响的稳定性。实证结果显示,相比不可卖空公司,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度能够削减卖空机制对可卖空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单蒙蒙  李蕾  李元旭  
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和外部区域金融环境作为内外部治理机制存在显著调节作用,在股权集中度较低和处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对债务融资成本的抑制作用会更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机构共同持股可以通过改善企业产品市场表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来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共同持股对非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抑制作用更强,且长期、稳定的共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能发挥更显著的抑制效应。因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关注其共同持股情况以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当注意引导与规范共同机构投资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