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2)
- 2023(13707)
- 2022(12080)
- 2021(11489)
- 2020(9721)
- 2019(22240)
- 2018(22092)
- 2017(42980)
- 2016(23166)
- 2015(25680)
- 2014(25192)
- 2013(24816)
- 2012(22647)
- 2011(20095)
- 2010(20114)
- 2009(18556)
- 2008(17957)
- 2007(15463)
- 2006(13362)
- 2005(11773)
- 学科
- 济(88558)
- 经济(88462)
- 管理(65396)
- 业(65170)
- 企(53731)
- 企业(53731)
- 方法(42717)
- 数学(37387)
- 数学方法(37003)
- 财(25777)
- 中国(24433)
- 农(23351)
- 贸(21304)
- 贸易(21296)
- 易(20791)
- 业经(19480)
- 学(18506)
- 制(18422)
- 地方(18322)
- 务(17112)
- 财务(17047)
- 财务管理(17014)
- 企业财务(16194)
- 农业(15174)
- 银(14822)
- 理论(14808)
- 银行(14783)
- 行(14014)
- 融(13947)
- 金融(13945)
- 机构
- 大学(316852)
- 学院(315948)
- 管理(127972)
- 济(124717)
- 经济(122017)
- 理学(110732)
- 理学院(109559)
- 管理学(107632)
- 管理学院(107084)
- 研究(101185)
- 中国(78825)
- 京(67420)
- 科学(62692)
- 财(59610)
- 所(49719)
- 财经(47979)
- 农(47156)
- 中心(46664)
- 业大(46006)
- 研究所(45208)
- 江(45132)
- 经(43735)
- 北京(42591)
- 范(40604)
- 师范(40224)
- 经济学(37445)
- 院(37381)
- 州(37307)
- 农业(36875)
- 财经大学(36033)
- 基金
- 项目(218641)
- 科学(172126)
- 研究(160354)
- 基金(159442)
- 家(137666)
- 国家(136536)
- 科学基金(118473)
- 社会(100758)
- 社会科(95470)
- 社会科学(95447)
- 基金项目(85184)
- 省(84306)
- 自然(77913)
- 自然科(76111)
- 自然科学(76092)
- 自然科学基金(74739)
- 教育(73454)
- 划(71193)
- 资助(66281)
- 编号(66091)
- 成果(52454)
- 重点(48357)
- 部(48234)
- 发(45502)
- 创(45139)
- 课题(44402)
- 创新(42110)
- 科研(42028)
- 教育部(41756)
- 大学(41227)
- 期刊
- 济(133788)
- 经济(133788)
- 研究(95011)
- 中国(56424)
- 学报(48013)
- 财(45428)
- 管理(45174)
- 科学(44319)
- 农(42357)
- 大学(36511)
- 学学(34422)
- 教育(32783)
- 融(31691)
- 金融(31691)
- 农业(29503)
- 技术(25986)
- 财经(22809)
- 业经(22450)
- 经济研究(21806)
- 经(19251)
- 问题(17664)
- 图书(16400)
- 理论(16348)
- 实践(15069)
- 践(15069)
- 技术经济(14772)
- 业(14769)
- 贸(14741)
- 科技(14732)
- 现代(14308)
共检索到458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谢家泉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熊市,围绕这一点进一步采用Chi-plot相关图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市场还未达到"中国打喷嚏,世界经济感冒"的状态;从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趋势分析看出两个牛市阶段各市场的风险溢出呈现不同特征。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总体平稳,而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在低分位数水平相差较大,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两个牛市阶段的风险溢出趋于一致。但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随时间变化在牛市阶段逐步增强,而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的风险溢出则逐渐下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谢家泉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君 乔高秀 王璐
文章利用MRS-GARCH模型族对沪深300指数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在股灾背景下沪深股市波动率结构转换特征的异常行为。结果显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存在明显的高、低波动两种状态,且波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行为存在较大差异。2015年沪深股市高波动状态的持续性强于低波动状态,波动率更易于从高波动状态向低波动状态转变。而2005—2015年期间股市处于两种状态的持续性均较强,波动率更易在同类状态之间转换,2015年股市处于高波动状态的持续性大于整个样本处于高波动状态的持续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邢荧
为了研究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CoVaR模型测度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率(%CoVaR)。结果发现:当q由0.05变化到0.01时,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也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中国A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比B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受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比B股大。
关键词:
风险溢出效应 分位数回归 CoVaR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虹 邢荧
为了研究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文章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CoVaR模型测度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中美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率(%CoVaR)。结果发现:当q由0.05变化到0.01时,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也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除此之外,中国A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比B股市场对美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更明显。在极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中国A股市场受美国股票市场的影响也比B股大。
关键词:
风险溢出效应 分位数回归 CoVaR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波动性 流动性 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梦怡 胡迪
本文通过构建全球股市风险溢出网络,测度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溢出强度,研究各国股市风险的传递方向及溢出机制;通过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横向比较以及全样本纵向分析,探究不同阶段全球股市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1)疫情期间全球股市风险总溢出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其强度明显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与全样本均值。(2)不同时期全球股市风险溢出中心存在差异,中国是全球股市的主要风险接受国。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是全球股市单一的风险溢出中心;疫情期间,疫情严重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股市的风险溢出中心。
关键词:
疫情冲击 股市风险 溢出网络 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青 周文龙
本文基于VAR模型从投资者情绪视角研究中美股市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股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美股对中国股市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能存在信息溢出和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传导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美股对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中国股市极端风险并不能显著影响美股极端风险;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美股对中国股市依然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中国股市对美股也存在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次贷危机"前后,美股对中国股市风险益出机制亦有所扩展,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机制亦发挥了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苏木亚 郭崇慧
本文提出了基于谱聚类方法、独立成分分析、GARCH和VAR的金融风险多渠道协同传染模型。从中证行业指数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实证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我国股市的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多个渠道影响我国股市的不同行业指数的波动率,并且波动溢出呈现集中性特点。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多渠道协同波动溢出 行业指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岩 胡迪
本文分析股市、债市和汇市的联动性及其风险传导,测度中国三个市场间波动信息溢出的方向、水平以及动态趋势。研究发现:三个金融资产市场之间存在风险交互溢出效应,股市、债市和汇市在金融危机和两次股灾期间的互相溢出效应明显增强,关联度明显增大;中国汇市受股市影响较大,汇市与股市形成大致的互补,在无政策干扰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溢出匹配关系;债市呈现较强的市场分割现象,与汇市的风险传递稍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洪永淼 成思危 刘艳辉 汪寿阳
本文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A股、B股和H股之间,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票市场之间的极端风险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A股与B股之间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大幅下跌的信息可用来预测未来A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A股和H股之间,尤其是B股和H股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风险溢出效应;B股,尤其是H股,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与此相反,A股虽然与韩国、新加坡股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溢出效应,但它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股市之间不存在任何风险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新泉 孟晓华
文章基于信息溢出的角度,采用国际大宗商品铜、石油、黄金和沪深300指数2007年1月至2016年8月的数据,运用SGED分布的GARCH模型估计了各个市场的极端风险Va R,并利用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大宗商品市场和我国股市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属铜、石油价格和沪深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黄金价格与沪深指数之间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微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立伟 韩兆洲
本文首先采用时变相关Copula模型对沪港两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BG算法将整个样本期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并利用Hong(2001)年提出的风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两市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两地股市收益率的相关性存在逐步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市间风险溢出特征在过去发生了显著变化,风险溢出显著增强。
关键词:
动态相关性 VaR 风险溢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嘉俊 叶李伟
将广义CoVaR模型和溢出指数方法相结合,分别从极端上涨和极端下跌两个视角测度国际股市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构建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网络,对全球14个股市在下行风险和上行风险溢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下行风险还是上行风险,欧洲和美洲成熟股市始终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出者,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股市是主要的风险溢出净输入者,风险类型的变化不会显著影响某一股市在全球股市中的地位;上行风险溢出和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性、周期性和非对称性;上行风险溢出与下行风险溢出之间具有较高的跨期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引导作用。因此,可以构建合理的上行风险指标以实现对下行风险的有效预警。
关键词:
国际股市 上行风险 下行风险 风险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