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9)
- 2023(5964)
- 2022(5076)
- 2021(4725)
- 2020(4039)
- 2019(9164)
- 2018(8961)
- 2017(17860)
- 2016(9698)
- 2015(10988)
- 2014(10903)
- 2013(10712)
- 2012(9764)
- 2011(8666)
- 2010(8864)
- 2009(8589)
- 2008(9000)
- 2007(8177)
- 2006(7290)
- 2005(6875)
- 学科
- 管理(45428)
- 业(42375)
- 企(40679)
- 企业(40679)
- 济(38341)
- 经济(38247)
- 财(21956)
- 方法(18568)
- 务(16622)
- 财务(16603)
- 财务管理(16578)
- 数学(16163)
- 数学方法(16066)
- 企业财务(16001)
- 制(15338)
- 体(11351)
- 体制(10198)
- 业经(9652)
- 划(7955)
- 中国(7840)
- 农(7663)
- 技术(7296)
- 银(7090)
- 银行(7085)
- 融(6819)
- 金融(6817)
- 行(6543)
- 策(6521)
- 人事(6186)
- 人事管理(6184)
- 机构
- 大学(142755)
- 学院(140967)
- 济(61154)
- 经济(59972)
- 管理(59434)
- 理学(51318)
- 理学院(50917)
- 管理学(50431)
- 管理学院(50159)
- 研究(40562)
- 财(36513)
- 中国(34010)
- 京(28294)
- 财经(27826)
- 经(25217)
- 江(20931)
- 财经大学(20894)
- 科学(20105)
- 所(19038)
- 中心(19011)
- 经济学(18792)
- 商学(18121)
- 商学院(17981)
- 北京(17615)
- 经济学院(16858)
- 研究所(16255)
- 州(16142)
- 业大(15894)
- 农(15457)
- 经济管理(14713)
- 基金
- 项目(87950)
- 科学(71833)
- 基金(67809)
- 研究(65884)
- 家(56741)
- 国家(56310)
- 科学基金(50952)
- 社会(45266)
- 社会科(43091)
- 社会科学(43084)
- 基金项目(35959)
- 省(32698)
- 自然(32326)
- 自然科(31605)
- 自然科学(31599)
- 自然科学基金(31117)
- 教育(30997)
- 资助(27737)
- 划(27116)
- 编号(25535)
- 制(23755)
- 成果(21773)
- 部(21406)
- 教育部(19553)
- 重点(19244)
- 人文(19083)
- 创(18984)
- 国家社会(18876)
- 性(18390)
- 创新(17765)
共检索到214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风华 黄俊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与多个大股东控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左低右高的U型关系,单一大股东控制公司中隧道效应与利益趋同效应同时存在,但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2)大股东存在对实际控制人有制衡作用,但制衡效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相关;(3)随着大股东之间持股差距的缩小,公司绩效会变差,大股东之间的分歧效应占主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军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普遍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第一大股东的治理动力随着其持股的增加而增大。无论控股股东的性质如何,大股东持股都能够强化控股股东改善公司绩效的动机。但是,激励效应的强度受其性质的显著影响:流通股股东控股比例的解释力最强,法人股股东其次,国家股股东最弱。流通股股东随着其对公司管理控制权的增大,其激励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消极的激励功能转化为积极的治理功能。作为控股股东的流通股股东所发挥的积极治理功能还表明,流通股比例的消极治理影响根本源于流通股股东的非控股地位及其所产生的权利弱化。股权越集中,大股东参与管理改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现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制度而言,较高程度的集中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丽丽
一、引言在世界范围内,有关公司治理制度的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认为关于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之间的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内部治理制度,有关其内在逻辑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去激励和约束代理人,这种机制称为制衡机制。共同拥有着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这部分人称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之间所形成的契约就构成了现代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在企业的内部,这些利益相关者通过内部公司治理制度来实现利益的分配和相互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弘 刘星
本文通过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用以衡量大股东股权制衡的方法,在事件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大股东股权制衡和公司并购绩效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越高,并购绩效越好;在第一、二大股东股权性质相同的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难以发挥效用。这说明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促进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性,对公司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莉萍 辛宇 陈工孟
在对大股东的性质作出清晰界定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都是存在的。具体来说,在中央直属国有企业和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股权集中度所表现的激励程度最高,地方所属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次之,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最低。同时,过高的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负面影响。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而且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致。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 股权性质 经营绩效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婷 魏紫洁 游士兵
以EVA回报率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考察200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EVA回报率呈正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2)股权制衡度和EVA回报率成正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同时通过投入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成本两个中间桥梁作用于整体EVA回报率;(3)所有权性质对EVA回报率的影响不显著;(4)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VA回报率,但这一效应仅通过资本成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制衡 股权激励 EVA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赫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更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采用大样本Panel数据(2008—2012),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行业变量,研究发现:(1)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随着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经营绩效降低;因此,一味地通过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试图牵制控股股东,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价值;与此对应,本文发现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2)第一大股东的更换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绩效;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带来的经营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效应以及公司治理方法的改变、战略的转移,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但是第一大股东的更换对于公司绩效提升的正向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辛志红 胡培
制约大股东的“内部人”掠夺行为 ,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定与发展的基础。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直接控制公司经营管理下 ,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有效方法是 :在中小股东与大股东间建立股权委托投票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中小股东在大股东间形成股权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姜诚
本文以2014~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作为年度数据,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制衡程度对于现金股利支付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选择会受到内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程度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的公司,不仅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还会增加发放现金股利的比率,公司内部的股权制衡程度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关键词:
第一大股东 股权制衡 现金股利 创业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良 王平 毛道维
文章比较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2006年至2008年的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企业绩效以及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研究发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股权因素已经逐步影响企业绩效,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股权越分散,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股权因素的构成因子和它们的比重是不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绩效的影响也有显著不同。
关键词: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度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冬 包晓岚
本文以深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2010~2012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对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过度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证明股权集中度与过度投资行为存在U型相关关系。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过度投资先减少,后增加;同时,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可以控制过度投资行为。
关键词:
过度投资行为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关键词:
掏空 股权制衡 公司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力 于海林
利用2005~2008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视角考察了大股东占款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制衡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占款现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大股东占款程度越严重,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股权制衡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具有监督作用,进而促使审计师更倾向于对大股东占款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大股东占款 审计意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戴国强 刘兵勇
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少为宜?股权集中度是否存在合理的区间?为此,文章选取15家上市商业银行从上市至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股权越集中,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股东制衡越强,风险承担水平越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风险承担总体呈正相关关系。文章进一步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在50%、20%、15%和10%以上时验证其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低于10%后,股权持续分散、降低风险承担的效应递减。因此,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比例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保持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禹薇
目前关于股权制衡的研究重点关注股权制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而对其作用机制及路径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忽视了关系大股东产生的负面影响。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与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分析大股东持股水平、大股东关系对股权制衡治理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既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也抑制了大股东掏空,因此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对于大股东控制程度较低的公司,股权制衡削弱了投资无效率与掏空导致的不利影响,但对于大股东控制力较强的公司,股权制衡的治理机制并未显著发挥作用。如果公司存在关系大股东,大股东可能采取一致行动实施掏空行为。关系大股东的存在导致股权制衡也难以发挥投资效率促进和掏空抑制的治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