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2)
2023(3660)
2022(3193)
2021(2996)
2020(2635)
2019(5993)
2018(5753)
2017(11645)
2016(6509)
2015(7141)
2014(7064)
2013(6933)
2012(6476)
2011(5637)
2010(5754)
2009(5369)
2008(5979)
2007(5321)
2006(4659)
2005(4430)
作者
(16966)
(14057)
(14019)
(13329)
(9303)
(6743)
(6580)
(5400)
(5383)
(5272)
(4884)
(4800)
(4641)
(4567)
(4439)
(4292)
(4196)
(4156)
(4150)
(4100)
(3524)
(3432)
(3401)
(3351)
(3280)
(3241)
(3151)
(3048)
(2978)
(2875)
学科
管理(30330)
(29614)
企业(29614)
(29571)
(24657)
经济(24617)
(17201)
(15405)
财务(15391)
财务管理(15370)
企业财务(14930)
方法(13410)
数学(11377)
数学方法(11262)
(7926)
(6313)
业经(5615)
公司(5611)
体制(5579)
(4606)
(4308)
中国(4215)
(4085)
理论(4075)
(4034)
(3864)
银行(3861)
(3796)
金融(3796)
经营(3643)
机构
大学(92004)
学院(89599)
管理(38151)
(35060)
经济(34323)
理学(33042)
理学院(32776)
管理学(32361)
管理学院(32203)
研究(26135)
中国(23077)
(22620)
(18965)
财经(17550)
(16065)
科学(13512)
财经大学(13445)
(12823)
(12586)
中心(12355)
北京(12146)
商学(11992)
商学院(11899)
研究所(10889)
(10258)
(10156)
业大(10021)
经济学(10016)
会计(9956)
(9385)
基金
项目(54233)
科学(43650)
基金(41883)
研究(39209)
(35601)
国家(35304)
科学基金(31645)
社会(26034)
社会科(24715)
社会科学(24705)
基金项目(22431)
自然(21362)
自然科(20875)
自然科学(20872)
自然科学基金(20521)
(19302)
教育(18408)
资助(17361)
(16551)
编号(15426)
成果(13511)
(13244)
重点(11972)
教育部(11940)
人文(11619)
(11399)
(11385)
(11035)
大学(10825)
科研(10782)
期刊
(40248)
经济(40248)
研究(26316)
(23225)
中国(16353)
管理(15998)
学报(12098)
科学(11352)
(11287)
金融(11287)
大学(9934)
学学(9438)
财会(9314)
财经(9137)
(8954)
会计(8690)
(7593)
通讯(6439)
会通(6425)
技术(6195)
教育(5968)
经济研究(5866)
农业(5773)
业经(5284)
(4874)
问题(4667)
理论(4321)
(4318)
现代(4187)
经济管理(3819)
共检索到136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本文对股权集中下的控股股东侵占及相应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评述。具体来说,分别对股权集中现象及其形成机制、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侵占,以及股权集中下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进行回顾。在回顾中我们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导致股权集中及控股股东侵占,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以及影响公司投融资方式等进行侵占。相应地提高投资者法律保护是改善公司治理的有效举措。同时,股权制衡作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不足的替代性机制,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系统回顾基础上,我们认为公司内部决策机制、非正式制度以及投资者非理性等很可能是今后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在针对中国市场研究中,需进一步结合国家控股、股权分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俞红海  徐龙炳  
本文针对股权集中的市场环境下,围绕"股权集中现象及形成——代理问题与控股股东侵占——投资者法律保护"这一主线,对这一领域公司治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本文在回顾中发现,股权集中是除英、美之外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控股股东通过交叉持股、持有不同投票权股票及金字塔结构等方式实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股权集中的原因是缺乏有效法律保护。股权集中导致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在两权分离市场中侵占现象更为明显。法律制度是抑制控股股东侵占、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好方式。在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了这一领域可行的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大楷  王鹏  
股权集中下大股东侵占及其对债务融资活动的影响是公司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在介绍了股权集中现象及实现方式以后,考察了债务融资中大股东的代理风险及衡量方法,综述了大股东代理风险对于债务融资规模、期限结构和融资成本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如何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展开相关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强国令   冯萧  
近年来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现象与利用股权质押进行掏空的乱象频现,引发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风险的担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目的都是攫取上市公司财富吗?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ESG表现的视角出发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可能存在的“强化治理”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研究发现:出于强化治理动机,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企业ESG表现会提升,且上述结论存在较强的稳健性。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来强化对企业的治理,从而促进企业ESG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与未聘请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发挥治理效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ESG表现。本文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期具有强化公司治理的动机,为股权质押主题研究文献提供了ESG背景下的实证证据,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动机与理解ESG表现如何推动企业治理的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旎  郑国坚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在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研究控股股东市值管理动机下的融资行为及其治理效应。以2006-201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市值管理有助于控股股东进行外部融资,并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表明市值管理存在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公司治理文献中基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方召  符建华  尹龙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甘月   李增福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顽疾”,近年来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仍然收效甚微。文章通过手工收集整理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行权数据,考察了投服中心行权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投服中心的行权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且这一作用是通过提高中小股东在利益侵占相关议案中的投票率、提高上市公司的媒体负面关注度和增加其面临的诉讼风险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治理效应在内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且当投服中心采取公开发声和参加股东大会这两种方式行权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果更显著。文章拓展了中小投资者保护的相关研究,为投服中心保护中小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证据,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和投服中心未来开展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忠党  韩丽荣  赵晓红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冀宁  李心丹  
近来,伴随着国有资产改革进程的深入,各类形形色色打着改革旗号、借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之机,侵占国有资产的案例不断出现,如新疆德隆事件、广东科龙重组事件等。如果能从根源上探究此种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剖析侵占行为产生的利益驱动力并寻求应对之策,疏堵并举,尽可能杜绝减少侵占行为的发生,则对于国有产权改革的顺利推进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仁曾  梁华杰  叶倩婷  
文章运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危机时期监督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动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督有助于降低侵占动机,并且在危机时期对侵占动机的抑制更明显。机构持股和审计单位聘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侵占动机,但在危机时期作用有限。证监会监督和负面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问题的识别是抑制侵占动机的根本之道。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世辉  林勇  贺勇  曾辉祥  
以控股股东担保为切入点,在考虑担保的连带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控股股东通过担保进行资金侵占的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担保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债务规模,并通过债务融资加大了资金侵占程度;现金流权在担保对债务规模和资金侵占程度影响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控股股东向较高现金流权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担保债务从而进行资金侵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红星   李作奎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与控股股东剩余控制权关系出发,在第二类代理问题中衍生出“投资方—融资方”这一新的代理问题。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12—2022年面板数据,在新的代理问题框架下,实证研究控股股东侵占疑虑是否会造成融资约束。研究发现:无论从质的维度还是从量的维度,中国上市公司显著存在控股股东侵占疑虑造成的融资约束问题。投资方对控股股东侵占疑虑越重,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这也说明了以控股股东为主导的融资方由于剩余索取权的利益侵占倾向,加重了投资方的反向抑制。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为缓解控股股东侵占疑虑造成的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方向性建议。本文的研究扩展了原有两类代理问题的研究视域,这不仅丰富和补充了控股股东利益侵占与融资约束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为控股股东利用有效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融资效率提供了方向性选择。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肖成民  
以往文献主要关注制度质量这一制度环境特征对公司会计与财务行为的影响。文章将制度弹性概念引入会计与财务分析,在对制度弹性进行一般性描述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以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为例,阐释了制度弹性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了建立和维持政治关系是控股股东寻求和利用制度弹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弹性概念的引入将有助于会计与财务研究更全面地解读制度环境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行为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