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9)
2023(10524)
2022(9325)
2021(8982)
2020(7458)
2019(17220)
2018(17136)
2017(33687)
2016(18366)
2015(20504)
2014(20308)
2013(19925)
2012(18102)
2011(16157)
2010(16052)
2009(14532)
2008(13993)
2007(11988)
2006(10454)
2005(9003)
作者
(50504)
(41761)
(41500)
(39717)
(26770)
(20026)
(18881)
(16457)
(15951)
(14832)
(14550)
(13821)
(13145)
(13103)
(12891)
(12762)
(12403)
(12360)
(11948)
(11906)
(10356)
(10198)
(10081)
(9527)
(9361)
(9327)
(9302)
(9221)
(8349)
(8190)
学科
(69302)
经济(69223)
管理(55362)
(52359)
(45792)
企业(45792)
方法(35130)
数学(30531)
数学方法(30193)
(20540)
(17776)
中国(16474)
业经(15622)
(15042)
(14656)
财务(14596)
财务管理(14576)
企业财务(14008)
地方(13438)
(13223)
理论(11895)
农业(11671)
(11456)
环境(11211)
(10915)
贸易(10910)
技术(10867)
(10576)
(10154)
教育(9832)
机构
大学(253179)
学院(250294)
管理(105109)
(94896)
经济(92739)
理学(92169)
理学院(91215)
管理学(89579)
管理学院(89126)
研究(79614)
中国(58218)
(53482)
科学(49708)
(45417)
(38820)
财经(36790)
业大(36775)
(36473)
中心(35994)
研究所(35379)
(34327)
北京(33910)
(33519)
(32827)
师范(32566)
(29541)
(28518)
农业(28318)
财经大学(27742)
商学(27278)
基金
项目(177019)
科学(139395)
研究(130696)
基金(129097)
(111712)
国家(110778)
科学基金(95910)
社会(81297)
社会科(76921)
社会科学(76899)
基金项目(69193)
(68085)
自然(63237)
自然科(61739)
自然科学(61727)
自然科学基金(60602)
教育(59777)
(57760)
编号(53877)
资助(53156)
成果(43641)
(39265)
重点(38817)
(36632)
(36071)
课题(36055)
创新(34088)
科研(33981)
教育部(33917)
项目编号(33879)
期刊
(99772)
经济(99772)
研究(72498)
中国(43424)
学报(38793)
管理(37274)
科学(36093)
(35078)
(32839)
大学(29549)
教育(28235)
学学(27709)
农业(23252)
技术(20534)
(19665)
金融(19665)
财经(17320)
业经(16540)
经济研究(15329)
(14456)
图书(14118)
理论(13382)
问题(12822)
实践(12521)
(12521)
科技(12396)
技术经济(11667)
(11421)
现代(11299)
(11004)
共检索到35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汪要文  
股权过度估值即股价超过了它的内在价值。除了纯粹幸运因素之外,股权过度估值意味着公司不能以业绩证明其当前股价是合理的。股权过度估值不仅比低估更普遍,而且后果更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理,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激励措施无济于事,甚至火上浇油。股权过度估值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治理,必须加强各个场域和各种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沟通,缓解估值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抑制会引起错误估值的各种偏差,构建各利益相关者重视自身信誉的制度基础。在股权过度估值的系统治理过程中,管理层的信誉机制、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以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将起到主导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继伟  张梦云  
本文以沪深两市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政府干预的视角对股权治理与过度投资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程度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均与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终极控制人的国有性质能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政府干预强化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削弱了股权制衡度与过度投资的负相关关系;强化了国有性质对投资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靳磊  
私募股权基金(Pri vat e Equi t y)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金融机构业态。对被投资企业估值的判断,是衡量投资可行性的关键手段。文章比较分析了国内、国外PE公司的估值方法,借鉴"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协会"于2009年9月颁布的《估值指引》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国外学者、咨询机构对影响估值的实证分析文章,梳理了估值模型着重考察的四个方面:现金状况、资本结构、股东价值、社会责任,其中股东价值包括管理团队、经营计划两个方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卫平  
由于股权流动性受限,以及公开财务信息严重缺乏,并且无法对目标公司未来收益进行精准无偏差的预测,因而非上市公司并购中股权估值的确认一直是公司并购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总结现行股权估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目标公司的价值应该等于其收购前的独立价值与各项溢价和折价因素的调整价值之和。对于并购后实际实现收益与并购时测算收益之间的差异形成的估值偏差,通过事先签订估值调整协议进行并购后的股权调整或差价偿付,从而达到对估值偏差的最终修正。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明敏  李秉祥  惠祥  
本文以正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通过分析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利的存在是导致民营企业过度投资的原因之一,其控制权私利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出现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负相关。国有股权参股比例与民营企业过度投资呈倒U型关系,只有当参股比例大于监督的成本效果阈值时,国有股对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才能缓解民营企业的过度投资。因此,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适合参与"混改",国有股权参股民营企业的比例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包全永  
本文对兼有债权和股权双重特征的个别非上市投资项目进行了明确界定,对其财务估值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需要分别考虑其股权特征部分以及债权特征部分对估值的影响,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对总体估值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估值模型中涉及的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研究,确保财务估值结果的有效性。上述估值参数选择方式对于完善中国式财务估值体系,优化与中国本土财务投资特征更契合的财务估值模型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启立  
估值是股权投融资交易的核心环节。从PPP项目公司投资经营特点和现金流分布特征看,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PPP股权投资估值。该模型中的折现率或PPP股权投资收益率,可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中的风险溢价均衡原理被确定。PPP实施方案所测算的项目经营和投资现金流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但风险溢价比理论上仍应相等。分析结果发现:股权投资对于债务资本的置换的确能够通过改进项目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现金流分布提升其股权价值。这证实了建立与完善PPP股权投资机制以提升项目投融资效率,对于解决我国PPP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方式单一、落地率低、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极有必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琨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对其价值披露的需求日益突出,但目前国内相关法规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价值评估方法并未予以明确规范,因此文章从实务出发,探讨如何使估值方法更具合理性及公信力的操作方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亚干  
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股权估值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企业4种经典股权估值理论和方法,从商业银行经营特性和制度性特征出发,结合中国商业银行最近几年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研究4种经典估值方法对商业银行股权估值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股利折现法(DDM)是最适宜中国商业银行股权估值的方法,同时应辅以P/B、P/E验证。向国内、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的分析师、投资者发放近7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结论。应加强对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培训和教育,使基金经理们逐步从简单使用P/E、P/B估值方法转变到DDM结合P/E、P/B的运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国柳  周德建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制衡、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过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股权制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引发企业投资过度,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可以有效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亮  田昆儒  
文章基于定向增发的投资行为视角,研究了2008-2014年定向增发公司股权结构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运用动态模型数理推导与平衡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的实证方法与非定向增发公司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两权分离度越大,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定向增发引进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过度投资现象;定向增发公司股权制衡度提高并不能抑制过度投资现象。文章研究为定向增发公司股权结构与过度投资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也为政策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本多  干胜道  
在对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检验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的股权结构和股权性质是否能起到制衡的效果,降低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高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司倾向于进行过度投资;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的这种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更低,公司过度投资的程度较轻;公司的第一、二大股东分属不同性质时,公司将自由现金流量进行过度投资的可能性更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学敏  
本文考察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增加股票流通性对公司治理具有有效作用,股改后大股东行为趋于理性化,股改完成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控股股东的流通性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对集中的股权治理结构依然有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玉明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又决定着公司经营绩效。只有股权结构合理才可能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才能保证公司良好的经营绩效。本文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中小股东利益难以维持以及所有者代表缺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减持国有股、完善董事会制度等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袁玲  杨兴全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很强。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一般社会法人控股,股权集中均不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在具有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其他大股东可以有效地对第一大股东发挥监督制衡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