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224.11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1)
2023(5936)
2022(5314)
2021(5069)
2020(4646)
2019(11097)
2018(10859)
2017(21446)
2016(12071)
2015(13887)
2014(14258)
2013(14321)
2012(13454)
2011(12055)
2010(12493)
2009(11828)
2008(12619)
2007(11242)
2006(9631)
2005(8660)
作者
(35837)
(30194)
(30005)
(28894)
(19185)
(14546)
(13956)
(11778)
(11209)
(10922)
(10167)
(10075)
(9608)
(9499)
(9463)
(9454)
(9364)
(8929)
(8859)
(8778)
(7836)
(7498)
(7382)
(6905)
(6896)
(6812)
(6796)
(6725)
(6074)
(6057)
学科
(49855)
经济(49803)
管理(38069)
(37592)
(32161)
企业(32161)
方法(27498)
数学(24803)
数学方法(24597)
(19431)
(14732)
财务(14717)
财务管理(14688)
企业财务(13842)
(12545)
(11225)
中国(10511)
(10387)
业经(8891)
(8821)
贸易(8818)
地方(8642)
(8551)
农业(8181)
(7352)
(7220)
银行(7191)
(6854)
(6629)
金融(6627)
机构
大学(178960)
学院(178386)
(71498)
经济(69807)
管理(68486)
理学(58870)
理学院(58226)
管理学(57256)
管理学院(56916)
研究(56264)
中国(44304)
(38802)
(37667)
科学(34846)
(31749)
财经(29928)
(29913)
(27718)
业大(27384)
中心(26949)
(26865)
研究所(26319)
农业(25205)
北京(23684)
财经大学(21893)
经济学(21655)
(21640)
(20982)
师范(20742)
(19976)
基金
项目(111238)
科学(86103)
基金(80436)
研究(79020)
(69796)
国家(69232)
科学基金(58911)
社会(48640)
社会科(46116)
社会科学(46097)
(43429)
基金项目(43056)
自然(39362)
自然科(38426)
自然科学(38412)
自然科学基金(37765)
教育(36988)
(36973)
资助(34200)
编号(32996)
成果(27453)
(25396)
重点(24861)
(22635)
(22367)
科研(22221)
课题(21971)
教育部(21474)
大学(21332)
(21062)
期刊
(76100)
经济(76100)
研究(50657)
(37223)
中国(33526)
学报(28996)
(27868)
科学(24921)
管理(22297)
大学(21363)
学学(20318)
农业(18345)
(16178)
金融(16178)
财经(15430)
会计(15195)
技术(14256)
教育(14252)
财会(13244)
(12954)
业经(12042)
经济研究(11797)
问题(10764)
(10191)
(9921)
技术经济(9314)
理论(9022)
通讯(8854)
会通(8819)
统计(8785)
共检索到26332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佘祥云  蔡璐  
本文在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会计处理历史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将我国相关准则与FASB和IASB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会计处理准则进行比较,并通过案例对不同股权激励计划终止方式下的相应会计处理重点分析,总结股权激励计划终止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巩娜  陶燕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并于同年内取消,本文以这一案例为背景,分析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终止时相关准则存在的漏洞。本文研究有助于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完善股权激励计划终止时的相关法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初国清  
在上市公司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频发的背景下,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股权激励计划取消的相关处理规定,发现现行准则仍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巩娜  
本文以两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为例,分析比较了资产负债表日后取消股权激励计划以及股权激励计划自然失效两种情形下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漏洞,并结合国外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程咏东  
一是股票期权的性质的确定是成本费用还是利润分析,对于股票期权的性质存有两种观点——费用观和利润分配观。两者的区别在于费用观将股价支付确认为本期费用,计人本期利润,而利润分配观将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应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取授予其员工限制性股票(普通股)的方式,以增强公司凝聚力,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提供服务。从目前上市公司公告的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案看,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激励对象授予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并规定锁定期、解锁期和解锁条件;二是授予对象一般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他核心员工;三是锁定期和解锁期内,已发行给公司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不得上市流通及转让。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燕霆  
集团型企业内部的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多个法律及会计主体。在法律主体上主要分为结算方及接受服务方。会计主体除法律主体的个别报表外,还有合并报表主体。股权激励的性质主要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本文以集团内部股权激励案例为背景,探讨不同会计主体在结算方或接受服务方的不同身份下如何判断是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还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精神确定具体会计处理,从而为集团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柴源源  
本文阐述了股权分置后股票期权激励的内涵及其制度的先天性缺陷;从盈余管理制度失范、行权制度失范及信息披露失灵等方面揭示股权分置后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导致的经济后果分析;给出加强对股票期权激励相关的盈余管理监管力度,加大对股票期权激励行权条件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股票期权激励相关信息披露机制等优化股权分置股权激励效能的会计处理策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博  
证监会修订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2016)已基本形成公司自主决定、市场有效约束的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1侧重激励作用,员工持股计划2侧重利益共享,二者在制度设计和实现功能上存在区别。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作为新型的产权治理制度,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本文以2016年深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计划方案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员工持股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总结已推出的方案特点,试图对如何有效、规范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巩娜  
以2008~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3SLS回归分析以及DID模型,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而高科技行业的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加强这种正向影响;对于股权激励具体方案的分析表明,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与研发投入有弱相关关系,行权条件当中非财务指标的使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但是相对绩效指标的使用则对于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吴壮倩  赵彩帆  
近年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日益增加,但终止实施计划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如汉威电子,其终止股权激励计划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账面绩效达不到考核要求,激励对象没有行权资格,同时股票价格长期低于行权价格,导致股权激励失效。本文针对终止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经济后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星  陈少华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至2012年底已经有307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什么样的股权激励计划会增加股东财富,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的研究发现在于:股权激励的方式会影响股东财富,股票期权比限制性股票公告效应更明显,更能增加股东财富;相对限制性股票,在股票期权的方式下,对高管激励力度越大,股东财富增长越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永亮  金昕  张永冀  
员工持股计划的重新引入是我国证券市场近年来一项重要的制度探索,但其过去四年多笼罩在"浮亏"与"减持"的争议之中。本文首先将员工持股计划与实施经验较丰富的股权激励在机制设计上相比较,利用双重差分与PSM方法实证对比两种方案的激励效果及探究背后原因。实证结果发现,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业绩的动态变化情况不如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限售股解禁对未来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者可以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识别出大股东的减持动机,相较于非减持动机的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裹挟着大股东自利动机的员工持股计划存在显著偏低的短期市场反应。文中研究结论对未来员工持股计划的制度设计与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大股东的"另类减持"监管提供了参考,丰富了权益薪酬契约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勇军  
依据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股权激励计划契约结构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激励比例、行权价格、绩效条件严格度、激励强度及激励期限均将对其激励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契约时,应适当扩大高管激励比例、提升行权价格、提高绩效条件严格度,增加激励强度、延长激励期限以增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星  陈婵  
本文从激励水平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都比同类的其它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已有激励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与管理层约束机制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企业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管理层权力论",是管理层利用自身权利寻租的表现,而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则符合"最优契约论",是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