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17)
- 2023(7279)
- 2022(6167)
- 2021(5713)
- 2020(4856)
- 2019(10920)
- 2018(10350)
- 2017(20466)
- 2016(11151)
- 2015(12012)
- 2014(11384)
- 2013(11187)
- 2012(10123)
- 2011(8932)
- 2010(8941)
- 2009(8467)
- 2008(8690)
- 2007(7572)
- 2006(6663)
- 2005(5894)
- 学科
- 济(45336)
- 经济(45271)
- 业(43467)
- 管理(42428)
- 企(38785)
- 企业(38785)
- 方法(24799)
- 数学(22521)
- 数学方法(22386)
- 财(20573)
- 务(16693)
- 财务(16688)
- 财务管理(16672)
- 企业财务(16210)
- 农(10148)
- 制(9792)
- 业经(9567)
- 中国(8348)
- 贸(8248)
- 贸易(8244)
- 易(8054)
- 技术(7566)
- 学(7449)
- 农业(7315)
- 划(7288)
- 体(7263)
- 人事(6673)
- 人事管理(6673)
- 融(6285)
- 金融(6285)
- 机构
- 大学(162704)
- 学院(159866)
- 济(67816)
- 管理(67271)
- 经济(66689)
- 理学(59817)
- 理学院(59256)
- 管理学(58467)
- 管理学院(58195)
- 研究(49028)
- 中国(37883)
- 财(33657)
- 京(32394)
- 农(29881)
- 科学(29205)
- 财经(27759)
- 业大(26649)
- 经(25480)
- 所(24396)
- 农业(23849)
- 中心(22296)
- 研究所(22013)
- 江(21525)
- 财经大学(21095)
- 经济学(20340)
- 商学(20302)
- 商学院(20173)
- 北京(19745)
- 经济学院(18667)
- 经济管理(18002)
- 基金
- 项目(110624)
- 科学(88459)
- 基金(85896)
- 家(76921)
- 国家(76313)
- 研究(72372)
- 科学基金(66674)
- 社会(49564)
- 社会科(47337)
- 社会科学(47323)
- 自然(46739)
- 基金项目(46679)
- 自然科(45791)
- 自然科学(45775)
- 自然科学基金(45060)
- 省(40650)
- 划(35727)
- 资助(34803)
- 教育(32900)
- 编号(26292)
- 部(25264)
- 重点(24127)
- 创(23292)
- 科研(22288)
- 教育部(21893)
- 创新(21766)
- 人文(21363)
- 计划(21291)
- 国家社会(21280)
- 业(20947)
共检索到221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长江 张海平
本文研究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股权激励机制有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具体地,相比非股权激励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抑制了投资过度行为,也缓解了投资不足的问题。本文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既存在投资过度的情形,也存在投资不足的问题,总体上,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有助于缓解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冲突,通过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的路径间接实现了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股权激励制度合理性的证据,也为监管层加强公司监管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投资 投资不足 代理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惠芳 刘曼 潘立生
本文选取2007~2008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过度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投资效率 过度投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长江 张海平
本文研究我国股权激励计划背景下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我们发现,相比非股权激励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更倾向减少现金股利支付;股权激励公司在激励方案推出后的股利支付率小于方案推出前的股利支付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福利性质的股权激励公司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更显著。本文结论表明,部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高管利用股利政策为自己谋福利。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中国制度背景下的股利代理理论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同时还为管理者权力理论提供了相关证据。
关键词:
股权激励计划 股利支付率 股利收益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康玲
本文以2011年我国20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首次披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前后30个交易日和前后5个交易日的股价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考察股权激励政策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短期及长远角度考虑,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均对上市公司股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股价 政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佳宁 张莲苓
2014年3月1日实施的《公司法》,使公司股本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股权激励与股东权益相关,具有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文章从所有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股权激励度"(股权激励与股本比例)概念,并基于2007—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公司数据,研究股权激励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度与公司的绩效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
股票期权 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度 公司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提高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的概率,并且能够促使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信息质量(形式上的精确性和实质上的准确性)提高。而且随着时间窗口的延长,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逐渐减弱;不同股权激励方式(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对业绩预告信息质量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管理层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慧 熊婷
本文以2008-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股权激励,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从而避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高管薪酬 盈余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嘉南 陈效东
以股权激励动机为视角,研究了两类动机下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不同:相比于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却能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初梓豪
高层管理者薪酬结构对公司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高层管理者薪酬结构特别是股权激励结构的角度出发,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利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对2009~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管持有股权和期权占其总薪酬比率偏低,而该比率对公司每股收益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结构有待优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笑雪
本文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持股比例 公司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星 陈婵
本文从激励水平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率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都比同类的其它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已有激励水平,但是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意愿与管理层约束机制显著负相关,而民营企业的情况则恰好相反。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符合"管理层权力论",是管理层利用自身权利寻租的表现,而民营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则符合"最优契约论",是对管理层的有效激励。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激励水平 约束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星 陈少华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6年开始实施规范的股权激励,至2012年底已经有307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对于什么样的股权激励计划会增加股东财富,以往的研究尚存在争议。文章的研究发现在于:股权激励的方式会影响股东财富,股票期权比限制性股票公告效应更明显,更能增加股东财富;相对限制性股票,在股票期权的方式下,对高管激励力度越大,股东财富增长越大。
关键词:
股权激励方式 股权激励对象 股东财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长江 严明珠 郑慧莲 许静静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本文发现,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案有其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公司动机。这些动机之间彼此具有相互作用,且公司治理的影响更为重要。与国外相类似,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是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严重的代理问题也会使公司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但是,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是出于福利的目的,股权激励没有作为代理成本的替代却成为代理成本的结果。同时,处于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公司越有动机选择股权激励。本文的贡献在于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对公司为什么选择股权激励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公司选择股权激励的内在动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治理 代理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爱玲 汪美林
损害激励对象的经济利益、打击激励对象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监督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作废或取消的原因主要有:行权条件单一、行权价格固定、高管离职、盈余管理。为使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顺利实施应当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综合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作为行权条件指标、采用指数化行权价格,对高管人员的激励采用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计划 非财务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