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8)
2023(4964)
2022(4085)
2021(4133)
2020(3393)
2019(8118)
2018(7735)
2017(14723)
2016(7971)
2015(9081)
2014(9113)
2013(9064)
2012(8164)
2011(7151)
2010(7472)
2009(7378)
2008(8029)
2007(7756)
2006(7005)
2005(6521)
作者
(22666)
(18615)
(18584)
(17760)
(12245)
(8772)
(8598)
(7115)
(7102)
(6864)
(6469)
(6331)
(6086)
(6053)
(5880)
(5789)
(5713)
(5700)
(5447)
(5233)
(4732)
(4608)
(4598)
(4359)
(4334)
(4272)
(4185)
(4165)
(3938)
(3599)
学科
管理(38968)
(33758)
(31883)
企业(31883)
(29541)
经济(29506)
(15840)
方法(15256)
(12937)
财务(12909)
财务管理(12884)
数学(12737)
数学方法(12623)
企业财务(12424)
(10354)
(7187)
银行(7180)
业经(7156)
(6797)
中国(6638)
(6588)
(6502)
(6392)
人事(6356)
人事管理(6356)
(6270)
(6042)
金融(6042)
经营(5673)
理论(5593)
机构
大学(116418)
学院(114276)
管理(49680)
(47106)
经济(45886)
理学(40164)
理学院(39785)
管理学(39382)
管理学院(39109)
研究(33733)
中国(33116)
(29253)
(24778)
财经(21599)
(19638)
(18999)
中心(17653)
科学(16986)
(16548)
财经大学(16418)
北京(16134)
(15206)
(14107)
经济学(14064)
研究所(13910)
商学(13879)
商学院(13743)
业大(12772)
(12490)
经济学院(12425)
基金
项目(63795)
科学(50726)
基金(48218)
研究(47124)
(40939)
国家(40601)
科学基金(36000)
社会(30305)
社会科(28657)
社会科学(28645)
基金项目(24845)
自然(23748)
自然科(23239)
自然科学(23235)
自然科学基金(22900)
(22480)
教育(22247)
资助(20724)
(19327)
编号(18905)
成果(16374)
(15059)
重点(13516)
教育部(13513)
(13046)
人文(13011)
(12854)
(12754)
大学(12723)
课题(12598)
期刊
(58627)
经济(58627)
研究(36591)
(29237)
中国(26834)
管理(23885)
(19196)
金融(19196)
学报(14746)
科学(14556)
财经(12788)
大学(12263)
(12223)
学学(11443)
(10889)
教育(10305)
技术(9750)
会计(9377)
财会(9079)
经济研究(8225)
业经(8204)
农业(7324)
理论(6909)
问题(6682)
通讯(6197)
会通(6175)
实践(6077)
(6077)
技术经济(5959)
(5888)
共检索到194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果  
本文以2009年至2016年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草案公告前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的存在性、操控手段以及两种操控手段对不同上市公司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草案公告前存在显著机会主义择时行为,且这在限制性股票激励公司和民营企业中非常显著,而在股票期权激励公司和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市场准确判断和真实盈余管理是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所凭借的两种手段,涉嫌市场准确判断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更强,剔除该因素影响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不再显著;草案公告前管理层向下的业绩操纵越严重的公司,其机会主义择时行为也越强。此外,市场准确判断对股票期权激励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公司和民营企业公司的管理层机会主义择时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而盈利管理则仅对股票期权激励公司和民营企业产生影响;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两种操控手段均不会对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欧小庆  
本文依托于易被管理层"利用"的股权激励相关规定系统地阐述股权激励下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目标与表现形式,进而构建相应的研究框架,并以重庆西山为例梳理、分析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具体方式,同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基于理论与案例分析总结股权激励下公司管理层机会主义实施目标与具体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股权激励机理设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环境等角度较为全面地提出控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烨  叶玲  盛明泉  
以2005-2011年期间公告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股权激励预案公告日前一天公司股价与前一个月公司平均股价的较高者减去股权激励预案中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以后的差额数据,本文对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就相对越低,即,在当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背景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使其与己有利。还发现,相对于非国资控股公司,国资控股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价格更低。这表明,要想使得股权激励真正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重视其设计有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轶遐  
本文从管理层机会主义视角出发,以2010-2014年进行股权激励的24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样本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分子样本来看,管理层机会主义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而非管理层机会主义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消除国内外的观点分歧,此外,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卢轶遐  
本文从管理层机会主义视角出发,以2010-2014年进行股权激励的24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样本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分子样本来看,管理层机会主义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而非管理层机会主义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消除国内外的观点分歧,此外,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娆  杨楠楠  
公司管理层发布的盈利预测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决策时使用的反映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体现公司价值的前瞻性信息,其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以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判断标准为研究对象,对常用的判断标准进行阐述并剖析其缺陷,进而提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改进标准,以提高判断结果的有效性,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判断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从而作出合理决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岗  陈旭东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玲  岳美琦  
应计盈余管理在公司中广泛存在,文章研究股权激励在不同激励方式、产权背景、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下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总结股权激励的利益趋同效应和机会主义行为效应,实证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当股权激励强度小于一定临界值时,其能发挥治理效应,但大于一定值时治理效应不再显著,且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股权激励通过影响研发投资和负债融资影响应计盈余管理;区分股权激励方式发现限制性股票相比于股票期权激励方式更能发挥治理效应。因此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应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静然  孙策  
本文以TCL集团2011年11月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推出前后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研究后发现:TCL集团的管理层为实现其预期收益,选择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时点,倾向在激励计划草案公告出台前发布不利消息、延期公布利好消息,同时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股权激励中出现机会主义择时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华伟  
公司的经理人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激励模式,已被认为是公司治理中非常重要的机制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管人员以各种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使股东利益与经理人的利益趋于一致,以此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而股权激励的实施很可能会诱使经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那么股权激励是如何影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呢?笔者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出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规模,并通过对比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规模,来探索股权激励计划对经理人盈余管理规模的影响。同时笔者利用不同的模型来估计上市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冬蔚  林大庞  
产权多元化、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是考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独特的制度变化,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股权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研究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尚未提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CEO股权和期权占总薪酬比率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提出或通过激励预案的公司,其CEO股权和期权报酬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大幅减弱并不再统计显著,盈余管理加大了CEO行权的概率,而且CEO行权后公司业绩大幅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式的股权激励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只有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加快现代公司制度建设,才能强化CEO与股东之间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切实改善公司治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娟娟  陈志阳  
本文以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剔除盈余管理"噪音"的总资产收益率度量公司绩效,研究限制性股票及股票期权两种激励模式对盈余管理及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模式与盈余管理程度和剔除盈余管理影响的公司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司处于高科技行业、公司的成长性及规模对激励模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更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水平,但也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盈余管理问题;公司最终应该选择何种激励模式,受到公司所处行业、成长性及公司规模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范亚东  张琦  吴伟伟  
本文选取2005-2014年上深交所主板公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的回归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CEO结构权力强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CEO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拓展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慧  熊婷  
本文以2008-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股权激励,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从而避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