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99)
2023(2816)
2022(2411)
2021(2427)
2020(2078)
2019(4725)
2018(4602)
2017(8721)
2016(5088)
2015(5598)
2014(5444)
2013(5232)
2012(5176)
2011(4787)
2010(5064)
2009(4658)
2008(5103)
2007(4503)
2006(4061)
2005(3678)
作者
(16968)
(14348)
(14149)
(13433)
(9323)
(7039)
(6227)
(5459)
(5392)
(5254)
(5139)
(4942)
(4885)
(4858)
(4576)
(4416)
(4373)
(4342)
(4282)
(4228)
(3860)
(3717)
(3564)
(3450)
(3347)
(3335)
(3239)
(3139)
(3008)
(3002)
学科
(18584)
经济(18552)
(16691)
管理(16275)
(15525)
企业(15525)
方法(10471)
数学(9188)
数学方法(9071)
(7845)
(6403)
财务(6400)
财务管理(6396)
(6313)
企业财务(6279)
(4748)
(4010)
业经(3726)
(3718)
体制(3101)
中国(3100)
人事(2971)
人事管理(2970)
(2914)
金融(2912)
理论(2910)
(2788)
农业(2751)
(2718)
技术(2659)
机构
大学(80664)
学院(78577)
研究(28526)
管理(27714)
(27372)
经济(26803)
理学(24213)
理学院(23889)
管理学(23299)
管理学院(23165)
中国(20536)
科学(19951)
(18492)
(17124)
(16348)
(15177)
研究所(15020)
农业(14858)
业大(14358)
财经(12364)
(12015)
中心(11989)
(11344)
北京(10656)
(10035)
(9903)
师范(9852)
农业大学(9698)
(9600)
财经大学(9508)
基金
项目(52921)
科学(40921)
基金(39566)
(37066)
国家(36808)
研究(33022)
科学基金(30193)
自然(22103)
自然科(21646)
自然科学(21634)
自然科学基金(21291)
基金项目(21047)
社会(20390)
(19828)
社会科(19311)
社会科学(19300)
(17998)
资助(16707)
教育(15464)
重点(12391)
编号(12075)
(11741)
计划(11656)
科研(10768)
(10748)
成果(10621)
科技(10416)
(10159)
创新(10155)
教育部(9605)
期刊
(29093)
经济(29093)
研究(20426)
学报(19350)
(16685)
科学(15783)
中国(13638)
大学(13442)
(13421)
学学(12982)
农业(11011)
管理(10183)
(8010)
金融(8010)
财经(6823)
(6047)
教育(5932)
(5681)
(5401)
业大(5296)
农业大学(4441)
技术(4377)
业经(4148)
财会(4097)
经济研究(4057)
林业(4049)
科技(3837)
问题(3819)
资源(3478)
会计(3466)
共检索到112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卓勇  吴晓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舒文燕  杨华领  林斌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量化指标,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不同类型的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限制性股票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股权激励类型差异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高管更适宜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非国有企业高管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邬俊  
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表明,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个完善的证券市场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经验也证明可转债完全可以成为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玲  赵峰  
本文尝试将可转债引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同时提出理论上的可行措施,将可转债拆解形成金融互换产品,从而既有效解决了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激励问题,又进一步活跃了证券市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柱坚  
股权激励是两权分离条件下,对人才资本激励的需要。现代企业只要存在代理关系,无论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如何,都存在对代理人的长期激励问题。经营承包制、经理人年薪制、国有企业私有化,都不能解决代理人的长期激励。长期激励当初恰恰是在国外私营股份公司中提出来的。股权激励是国外企业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我国企业运用股权激励的时候,只有深刻认识股权激励的本质,健全约束机制,发挥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规避其陷阱,才能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烨  
基于国外相关理论争议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剖析了股权激励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即股权激励是解决代理冲突的手段抑或制造代理问题的来源?相应地讨论了股权激励的最优契约论和管理层权力论两派观点。文章认为,股权激励的最优契约论和管理层权力论并不相互排斥,二者实际上分析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股权激励的有效性与公司治理等配套制度密切相关,只有完善所有权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发挥内部和外部的监督作用,股权激励才可能接近最优薪酬契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云巍  潘辰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馨  龚启明  郑阳飞  
股权激励被广泛视为公司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股权激励契约中存在的诸如期限过短、业绩指标单一、业绩制定条件形式化等影响激励效果的问题,却很少受到学者关注。本文从激励契约结构角度出发,以股权激励契约要素为研究对象,择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契约要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激励期限越长、业绩条件越严格的股权激励契约的激励效果越好;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业绩条件的严格制定;较之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倾向于选择较长的激励期限;股权集中度和债务融资水平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严格的绩效条件。本文的研究补充了股权激励契约结构特征的相关文献,为上市公司提...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王宏昌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集,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聂志红  
实施股权激励首先要对其性质有全面的认识,文章总结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认为,股权激励是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安排,目的是使被激励主体为达成设定目标而产生最大内在驱动力,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科学的股权激励制度产生的前提。股权激励是代理成本的支付方式之一,是对经营层拥有人力资本最直接的承认。在本质上,股权激励是利益相关者为维护各自利益进行充分博弈的结果。对股权激励性质的把握有益于方案的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旭海  顾裕梅  
一、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制度,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国资发分配[2006]175号,简称[2006]175号文);为进一步规范实施股权激励,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08]171号,简称[2008]171号文,与[2006]175号文统称国资委版办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斌  周亚波  朱晋博  
对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激励对公司股价提升效果明显;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让普通员工成为公司股东,身份的转变让员工更具奉献精神,从而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催化剂"。那么,股权激励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制定可行的股权激励方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耿建新  朱友干  
本文结合人力资本权益,以股权激励的目的为切入点,从股权激励的费用观、资产观以及收益分配观角度探讨股权激励核算方法的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玉梅  
股权激励是一种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其核心即是股票期权计划。目前 ,股票激励在许多国家都已得到普遍运用 ,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虽说自 1997年以来 ,上海、武汉、深圳、北京等地都先后制定了经营者股票期权改革方案 ,但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应的法律法规 ,而且原有法规中的个别条款甚至成了推进这一工作的障碍。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可以对少数企业经理 (厂长 )试行持有股权等激励方式 ,对此问题应该继续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 ,但不要刮风”。故我们相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凯  王瑞华  
目前,国内外虽然有大量文献研究了股权激励,但多集中于动机方面,形成了二元固化思维,局限于股权激励福利动机、激励动机认识。前期,我们从声誉机制角度研究探讨了股权激励,发现了股权激励声誉效应可以产生声誉收益,这一发现使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股权激励的声誉机制,并首次建立了理论框架。此次,笔者通过2007—2014年A股样本,发现股权激励存在声誉效应,股权激励带来的增量信息和增量声誉,能够获得资本市场信息中介的认可,显著吸引更多分析师的关注。这种声誉效应使得一些股权激励决策在净现值为负时仍存在实施的可能性,为股权激励决策声誉效应理论补充了关键证据。笔者这一重要理论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