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1)
2023(3956)
2022(3484)
2021(3515)
2020(2972)
2019(7137)
2018(7094)
2017(14362)
2016(7753)
2015(8757)
2014(8356)
2013(8133)
2012(7580)
2011(6636)
2010(6479)
2009(5958)
2008(6045)
2007(5321)
2006(4551)
2005(4133)
作者
(19431)
(16382)
(16236)
(15185)
(10636)
(7952)
(7387)
(6137)
(6121)
(5813)
(5674)
(5281)
(5228)
(5016)
(4992)
(4919)
(4884)
(4870)
(4864)
(4770)
(3900)
(3876)
(3860)
(3858)
(3672)
(3622)
(3561)
(3542)
(3243)
(3205)
学科
(30965)
管理(30233)
(28996)
企业(28996)
(28739)
经济(28682)
方法(15187)
(15131)
数学(13480)
数学方法(13410)
(13226)
财务(13222)
财务管理(13207)
企业财务(12794)
(7503)
(7317)
业经(6626)
地方(6115)
(6011)
公司(5558)
农业(5242)
体制(5179)
人事(5178)
人事管理(5178)
技术(4521)
(4405)
中国(4119)
理论(4050)
(3941)
(3924)
机构
大学(104128)
学院(103358)
管理(45187)
理学(39731)
(39482)
理学院(39348)
管理学(38914)
管理学院(38714)
经济(38638)
研究(27564)
中国(23559)
(22161)
(21377)
财经(17844)
(16276)
科学(15356)
(14819)
中心(14038)
财经大学(13539)
业大(13472)
商学(13346)
(13331)
商学院(13249)
北京(13039)
(12497)
(12406)
师范(12295)
(12133)
经济管理(11320)
研究所(10828)
基金
项目(67872)
科学(55101)
基金(51832)
研究(49877)
(43791)
国家(43395)
科学基金(39410)
社会(32219)
社会科(30510)
社会科学(30502)
基金项目(29085)
自然(27282)
自然科(26678)
自然科学(26674)
自然科学基金(26252)
(25494)
教育(23241)
(21444)
资助(20745)
编号(20713)
成果(16569)
(15774)
人文(14261)
教育部(14158)
重点(14127)
(14111)
大学(13461)
(13271)
科研(13184)
创新(13085)
期刊
(42722)
经济(42722)
研究(28351)
(21652)
中国(17244)
管理(16613)
科学(12899)
学报(12497)
(11605)
金融(11605)
(11272)
大学(10125)
学学(9505)
财经(9312)
财会(8270)
(7707)
教育(7682)
农业(7456)
技术(7274)
业经(7248)
会计(7170)
经济研究(5773)
问题(5715)
通讯(5598)
会通(5586)
资源(5084)
现代(4973)
理论(4884)
(4813)
(4725)
共检索到148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钜  
基于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行为视角,通过对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观察股权激励过程中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动态博弈,并对股权激励授予实施期间上市公司的行为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在股权激励草案日、行权日和解禁日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均发生了上市公司业绩和管理层个人业绩取舍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只有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规范和透明,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才能降低管理层择机行为发生的概率,保证股权激励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吕长江  巩娜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相关规定,以伊利股份为例研究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的费用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且股权费用摊销集中程度的不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股票市场对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及公司业绩的变化有负向反应,而且反应的程度与激励费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成正比。同时股权激励设计有福利之嫌,股权激励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修改其股权激励的方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涛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给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常常被视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与制度环境下,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是否可以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和提升公司价值?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经理人代理理论分析了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案例,认为伊利股份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不仅没有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反而成为经理人实现私利的工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晓立  
文章阐述了上市公司中必然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激励效果的影响,继而针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问题,探讨国有上市企业的激励机制,其中重点分析股权激励,随后结合股权激励在伊利和蒙牛公司的应用及表现作对比分析,提出国有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尝试性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增加国有上市公司激励效果的途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春玲  任莉莉  
本文以伊利股份和深振业A两家公司为样本,对比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并从激励方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激励效应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针对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了的解决措施。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汤谷良  徐晓利  
一、案例简介2006年年初,伊利股份经审议通过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在追加对价安排中有如下规定:参加本次股权分置改革的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在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后,若公司2006年和2007年的经营业绩无法达到设定目标,将分别向流通股股东追送一次股份,否则把应向流通股股东追送的股份转送给公司激励对象,作为股权激励。并且分别对2006年和2007年进行以下两次追送安排:如果公司2006、2007年度报告正式公告时,出现下列两种情形之一:1、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闻陈力  傅颀  
本文以伊利股份行权期为2006年12月~2013年12月的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伊利股份实行股权激励的动机。研究发现,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计划是激励效应和福利效应博弈的产物,其中福利效应占优,该方案具有对管理层历史业绩进行补偿的性质,股权激励因此陷入了博弈困境,对其激励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监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乔琨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先进。但归根究底,大部分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这就驱使企业管理者们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权激励就是其中一种。因此,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帮助思考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余乐峰  
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本是实施整体与个体利益有效捆绑,进而形成管理者与企业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治久安之道,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管理层通过盈余信息择时披露和择机盈余管理等手段,人为操控行权价格迎合达成行权条件的利己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干扰妨害了资本市场秩序和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A集团为例,从股权激励中择机行为的生成动因和演进机理入手,采用检验法深度揭示了该企业股权激励中的种种择时择机披露和盈余管理行为,并通过行权期相关业绩指标比对佐证其作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和强化监管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玉臣  乔木子  李连伟  
选取2008~2014年1484家A股上市公司和宣告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2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和高管激励比例两个层面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既能缓解上市公司投资不足,也能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高管激励比例与非效率投资程度整体呈负相关关系;高管激励比例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与过度投资呈U型曲线关系,拐点位置在51%左右。因此,应稳妥深化高管股权激励改革,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防止股权激励改革的异化发展。对于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提高授予高管的股权激励数量占激励总量的比例,以缓解投资不足问题,并抑制过度投资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臣  李连伟  
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M)定量测算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并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治理效率为74.7%-75.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表明提高股权激励水平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激励主要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来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对第二类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涛  王惠景  
文章选取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不同效果,同时考虑到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结合股权性质检验了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影响的不同。研究表明,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效果要优于股票期权激励,且这种效果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玉臣  乔木子  李连伟  
选取20082014年1484家A股上市公司和宣告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2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和高管激励比例两个层面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既能缓解上市公司投资不足,也能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高管激励比例与非效率投资程度整体呈负相关关系;高管激励比例与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程度显著负相关,而与过度投资呈U型曲线关系,拐点位置在51%左右。因此,应稳妥深化高管股权激励改革,在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臣  李连伟  
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M)定量测算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并检验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治理效率为74.7%-75.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表明提高股权激励水平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激励主要通过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来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对第二类代理成本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晓双  
近年来,股权激励的动机和效果研究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热门话题。鉴于大样本研究难以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弊端,本文选择经历了家族企业和外资企业产权性质变化的苏泊尔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苏泊尔先后实施的三套股权激励计划,发现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下,股权激励的动机和效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家族企业背景下的股权激励制度表现出较强的管理层自利行为,激励效果较差;外资企业背景下的股权激励制度则符合最优契约论的观点,表现出更强的激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