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9)
2023(8320)
2022(6935)
2021(6326)
2020(5027)
2019(11526)
2018(11131)
2017(21283)
2016(11718)
2015(13030)
2014(12952)
2013(12780)
2012(12272)
2011(11179)
2010(11523)
2009(10586)
2008(10787)
2007(9847)
2006(8963)
2005(8553)
作者
(34570)
(28855)
(28670)
(27098)
(18599)
(13896)
(12921)
(11085)
(10938)
(10376)
(9907)
(9701)
(9399)
(9315)
(9231)
(8801)
(8637)
(8538)
(8480)
(8371)
(7429)
(7285)
(7108)
(6720)
(6559)
(6533)
(6465)
(6433)
(5831)
(5690)
学科
(54281)
经济(54222)
(40599)
管理(38374)
(34455)
企业(34455)
方法(18507)
(18072)
地方(17277)
中国(17034)
数学(15959)
数学方法(15864)
(14313)
(14146)
财务(14127)
财务管理(14107)
企业财务(13789)
业经(13303)
(11467)
农业(10274)
地方经济(9755)
(9720)
(9590)
金融(9590)
(9420)
(9263)
银行(9244)
(8971)
(8519)
技术(8204)
机构
学院(169263)
大学(167017)
(68970)
经济(67503)
管理(63376)
研究(60953)
理学(53305)
理学院(52679)
管理学(51935)
管理学院(51613)
中国(48592)
(36637)
科学(36118)
(36010)
(31600)
研究所(27933)
(27708)
中心(27671)
财经(27535)
(27054)
(24941)
北京(23937)
(22797)
业大(22613)
师范(22546)
(22314)
(22127)
农业(21251)
财经大学(20384)
(20105)
基金
项目(104550)
科学(83093)
研究(76701)
基金(75418)
(65536)
国家(64956)
科学基金(56093)
社会(48660)
社会科(46262)
社会科学(46254)
(41403)
基金项目(39847)
自然(36272)
自然科(35410)
自然科学(35405)
教育(34943)
(34818)
自然科学基金(34789)
编号(31158)
资助(30945)
(27614)
成果(25890)
重点(24176)
(22960)
课题(22161)
发展(22065)
(21657)
(21457)
创新(20068)
(20056)
期刊
(85159)
经济(85159)
研究(54807)
中国(38972)
(30266)
(26431)
管理(25923)
学报(24573)
科学(23826)
(21183)
金融(21183)
教育(19572)
大学(18840)
农业(18047)
学学(17791)
业经(15385)
财经(14193)
技术(13777)
经济研究(13289)
(11994)
问题(10782)
(9917)
会计(9043)
财会(8708)
资源(8058)
商业(8016)
(8009)
世界(7990)
现代(7929)
技术经济(7816)
共检索到274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激励效应,并且短期权益的激励效应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权激励制度设定行权限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更强;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激励效应越强;相对于一次性股权授予,持续激励的激励效应更强。(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更强。(3)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促进股权激励合约特征的激励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激励效应越强,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中具有积极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理和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华伟  蔡琳雅  段华友  
已有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够增加企业的财务绩效,但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目标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那么,股权激励能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呢?本文以2005—2020年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股权激励方式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功能定位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不同激励方式下的激励效应有所不同,且特定功能类企业中会减弱股权激励的积极效应。据此提出多管齐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的人才激励方式,加快商业竞争类企业的股权激励布局等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赵革新  王健  
从现金持有的代理理论出发,试图发现高管股权激励的作用路径及其合约特征差异,以沪深A股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计量分析得出: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之后,现金持有尤其是超额现金持有水平降低,设置行权约束以及实施二次激励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幅度更大,激励类型和有效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激励强度没有表现出差异;在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之后现金持有水平降低的幅度更大;PSM-DID模型分析也支持了高管股权激励会引起现金持有水平变化的结论。公司现金管理活动中存在代理行为,高管股权激励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合约特征不同也会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为高管股权激励和现金管理提供了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汪程  吴君民  
文章以2006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趋势、企业性质、行业特征、激励对象、激励模式、股票来源、激励幅度、激励期限、指标体系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特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数量较少、波动幅度较大,主要以非国有控股公司为主,集中于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激励对象逐步偏向于核心员工,激励模式仍以股票期权为主,但限制性股票的应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股票来源以定向增发为主,激励幅度小,激励期限短,指标体系不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迪  戴璐  杨超  
基于我国股权激励政策背景,本文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主要采用的业绩目标为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当目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相较于前三年行业均值的中位数时,有助于激励公司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即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通过的数量。同时,相较于限制性股票,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业绩目标设置与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更显著。最终,本文基于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与公司创新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春玲  孙秀杰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上宣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了控股股东特征与股权激励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具有民营性质的企业股权激励强度强于非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股权激励强度越弱;控股股东持有股份为流通股的企业股权激励强度较弱;但是控股股东的控制力对股权激励强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艺琼  冯均科  
以我国2010—2016年沪深A股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基于股权激励合约特征视角,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能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激励行权业绩约束越严格、激励有效期越长、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的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正向影响越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洁  
本文采用深沪两市上市A股2000年至2010年样本数据,对高管团队年龄、教育以及任期方面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特征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交互影响确实存在;高管年龄对股权激励实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消极的影响作用,而教育水平与任期长短则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璐  宋迪  
高管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是否合理,是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重要方面。鲜有研究关注股权激励合约设计中的业绩目标对公司内部管理产生的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自2008年后政策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高管的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和披露业绩目标。立足于这一制度背景,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致力于调查股权激励合约中的业绩目标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影响。具体地,本文以上述政策影响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权激励的理论分歧为出发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主要采用的业绩目标较公司历史基准或行业平均水平设定的要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花秋玲  邱泽鹏  杨良敏  
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企业股权集中度之上的属性多元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与所处的外部环境角度深入探讨了股权多元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基于股权集中度之上,提升股权属性的多元化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内部作用机制表明,股权多元化可以通过提升管理层治理积极性、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以及增强资源获取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外部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会抑制股权多元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而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则可以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丁宇璇  
本文以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合约为例,重点研究了股权激励合约中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和行权价格,发现行权条件的选择侧重于引导经营者的短期决策,行权价格的选择侧重于引导经营者的长期决策,这两个要素分别反映了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短期和长期目标上达成的一致,二者的利益由此得到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股权激励合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志勇   宋泽  
研发投资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而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的研发投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两类政策激励的调节机制。研究发现:(1)研发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税收优惠在研发投资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基于异质性考虑,从高质量发展战略前后、区域和研发强度三个视角进行分类研究发现,研发投资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前后均显著,而研发投资对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后显著。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和税收优惠的正向调节作用在高研发强度企业和东部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显著。财政补贴的正向调节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显著。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研发投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南星恒   赵苗苗  
本文基于股权质押视角,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机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节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能力会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质量内部控制、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