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5)
- 2023(6353)
- 2022(5360)
- 2021(5137)
- 2020(4292)
- 2019(9521)
- 2018(9326)
- 2017(18125)
- 2016(9497)
- 2015(10352)
- 2014(9396)
- 2013(9020)
- 2012(8169)
- 2011(7229)
- 2010(7400)
- 2009(7071)
- 2008(7235)
- 2007(6747)
- 2006(5827)
- 2005(5200)
- 学科
- 业(46690)
- 企(45331)
- 企业(45331)
- 管理(44325)
- 济(34471)
- 经济(34414)
- 财(17895)
- 方法(17623)
- 务(15205)
- 财务(15195)
- 财务管理(15178)
- 技术(14914)
- 数学(14825)
- 企业财务(14806)
- 数学方法(14720)
- 技术管理(11971)
- 制(10019)
- 业经(9712)
- 中国(7819)
- 体(7458)
- 划(7423)
- 农(7196)
- 体制(6648)
- 策(6641)
- 理论(6550)
- 人事(6542)
- 人事管理(6541)
- 银(6169)
- 银行(6158)
- 经营(6011)
- 机构
- 大学(130214)
- 学院(129726)
- 管理(59963)
- 济(54420)
- 经济(53472)
- 理学(52521)
- 理学院(52134)
- 管理学(51614)
- 管理学院(51351)
- 研究(34694)
- 中国(29201)
- 财(29079)
- 京(25365)
- 财经(23203)
- 经(21232)
- 江(18855)
- 商学(18456)
- 商学院(18306)
- 财经大学(17644)
- 科学(17381)
- 中心(16958)
- 北京(15673)
- 经济学(15556)
- 业大(15289)
- 州(15126)
- 所(15125)
- 经济管理(14765)
- 经济学院(13891)
- 农(13789)
- 范(13080)
- 基金
- 项目(84659)
- 科学(70753)
- 基金(65189)
- 研究(63215)
- 家(55129)
- 国家(54668)
- 科学基金(50584)
- 社会(43106)
- 社会科(41101)
- 社会科学(41091)
- 基金项目(35221)
- 自然(33304)
- 省(32880)
- 自然科(32732)
- 自然科学(32728)
- 自然科学基金(32285)
- 教育(29766)
- 划(26956)
- 资助(25228)
- 创(24723)
- 编号(24359)
- 创新(21888)
- 部(19516)
- 成果(19466)
- 制(18075)
- 重点(17976)
- 人文(17920)
- 教育部(17911)
- 国家社会(17753)
- 业(17695)
共检索到190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迪 戴璐 杨超
基于我国股权激励政策背景,本文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主要采用的业绩目标为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当目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相较于前三年行业均值的中位数时,有助于激励公司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即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通过的数量。同时,相较于限制性股票,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业绩目标设置与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更显著。最终,本文基于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与公司创新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璐 宋迪
高管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是否合理,是影响股权激励效果的重要方面。鲜有研究关注股权激励合约设计中的业绩目标对公司内部管理产生的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自2008年后政策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在高管的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和披露业绩目标。立足于这一制度背景,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致力于调查股权激励合约中的业绩目标对公司内部管理的影响。具体地,本文以上述政策影响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股权激励的理论分歧为出发点,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主要采用的业绩目标较公司历史基准或行业平均水平设定的要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孝光 贾苗 张琦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我国2009—201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致力于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的设计水平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比历史水准高时,会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而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中。研究率先检验了强制要求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较高的业绩目标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在设置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时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企业高管进行避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华 樊东坡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把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采用最新面板数据,以股权激励双重效应为基础,以三次方回归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基于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N形曲线关系,而非倒U性曲线。当高管持股比例低于20%或者大于45%时,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地位;反之则以壕沟效应为主。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开始发挥抑制作用所需要的高管持股比例更低一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华 樊东坡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把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采用最新面板数据,以股权激励双重效应为基础,以三次方回归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基于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N形曲线关系,而非倒U性曲线。当高管持股比例低于20%或者大于45%时,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地位;反之则以壕沟效应为主。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技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刘华 郑军
随着股权激励在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试点,高新技术企业都将股权激励视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已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文章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为依据,通过对是否实施股权激励以及股权激励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发现是否实施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现一定的区间效应,以期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及试点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昱 李莉 王向前 张欣如 程新生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要产业,业绩型股权激励是促使企业激励相容的重要措施。本文使用2010—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企业的数据,探究不同情境差异下业绩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在医疗器械行业中,业绩型股权激励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创新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业绩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受到情境差异的影响。一方面,较大的业绩型股权激励范围覆盖了核心员工的权益,让更多的核心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不仅可以体现激励的公平性,也有利于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业绩型股权激励的行权期限越长,利益相容程度越高,继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此外,股权集中度、管理层薪酬差距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等情境差异均会影响业绩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这启示业绩型股权激励应结合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境,注重与其他管理控制工具相结合,继而有助于凝聚力量,提升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朝芳
作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长效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实践自2005年启始以来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公司均取得预期的业绩提升等激励效应。我国实施的是业绩型股权激励制度,业绩条款设置对于我国企业股权激励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胜天成三期股权激励契约中考核业绩指标变更及相应2009—2017年间盈余变化与管理,从微观视角以业绩指标条款为核心考察契约条款设置变化与激励效应之间的动态关系,为有效制定股权激励契约提供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宝华 王雷
心理学家认为基于绩效的财务激励损害企业创造力,本文证实绩效薪酬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其结构,结构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也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详细数据,研究业绩型股权激励及其行权限制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发现,整体而言,业绩型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相对于非股权激励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分别高4 0%和4 6.2%。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受到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限制特征的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够提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理和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期权益和短期权益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激励效应,并且短期权益的激励效应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权激励制度设定行权限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与限制性股票相比,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更强;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激励效应越强;相对于一次性股权授予,持续激励的激励效应更强。(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国有企业的股权激励合约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和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更强。(3)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促进股权激励合约特征的激励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激励效应越强,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中具有积极治理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合约特征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肇章 卢孙博
公司股权激励行为能否提高管理层努力程度、改善公司业绩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切的实证结论;而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股权激励效果亦是揭示股权激励合约设计与适用条件的关键。文章以2009年至2012年148家实施了股权激励的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股权激励有效性问题以及初始税负条件与合约设计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行为能够显著提高公司业绩;股权激励程度、期限与激励效果呈正向作用;以股票增值权的形式实施股权激励更具效果;初始税负环境越恶劣,则税负筹划空间越大,股权激励效果越明显;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效果更佳;而其他公司特征与股权激励业绩效果之间关联并不明显。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税负环境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国勇
文章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股权激励和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适度集中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为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应该重视企业创新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政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权集中度 创新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瑞平 李慧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CEO是创新投入的直接决策者,其独立性对创新投入有何影响尚未有文献涉及。文章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CEO独立性对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以及CEO股权激励力度与时间长度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CEO独立性与创新投入呈正相关,且CEO股权激励力度越大、期限越长,这种相关性越显著。该研究结论为企业优化CEO选任机制、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增强创新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CEO独立性 创新投入 CEO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