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3)
- 2023(6942)
- 2022(5817)
- 2021(5679)
- 2020(4822)
- 2019(11505)
- 2018(10857)
- 2017(21733)
- 2016(11493)
- 2015(13393)
- 2014(12784)
- 2013(13020)
- 2012(12346)
- 2011(11244)
- 2010(10992)
- 2009(10370)
- 2008(10441)
- 2007(8888)
- 2006(7706)
- 2005(7110)
- 学科
- 济(58485)
- 经济(58418)
- 业(39311)
- 管理(38025)
- 企(33662)
- 企业(33662)
- 方法(32895)
- 数学(30854)
- 数学方法(30763)
- 财(20864)
- 中国(15797)
- 务(14306)
- 财务(14301)
- 财务管理(14280)
- 企业财务(13867)
- 贸(12586)
- 贸易(12579)
- 易(12357)
- 农(11971)
- 制(11869)
- 业经(9763)
- 融(9121)
- 金融(9121)
- 体(8942)
- 银(8537)
- 银行(8529)
- 行(8074)
- 农业(8019)
- 体制(7716)
- 出(7253)
- 机构
- 大学(173438)
- 学院(168048)
- 济(87041)
- 经济(86033)
- 管理(68566)
- 理学(59907)
- 理学院(59392)
- 管理学(58957)
- 管理学院(58629)
- 研究(56906)
- 中国(47742)
- 财(41534)
- 京(35469)
- 财经(34000)
- 经(31566)
- 经济学(29728)
- 科学(27527)
- 经济学院(27127)
- 所(26999)
- 财经大学(26016)
- 中心(25289)
- 研究所(24013)
- 北京(23050)
- 江(21133)
- 商学(21102)
- 商学院(20948)
- 农(20564)
- 院(20049)
- 业大(19015)
- 融(18802)
- 基金
- 项目(108563)
- 科学(88779)
- 基金(86459)
- 研究(80277)
- 家(73848)
- 国家(73338)
- 科学基金(64503)
- 社会(57350)
- 社会科(54860)
- 社会科学(54850)
- 基金项目(44528)
- 自然(39424)
- 自然科(38605)
- 自然科学(38597)
- 自然科学基金(38049)
- 资助(37236)
- 教育(36732)
- 省(35724)
- 划(31643)
- 编号(29078)
- 部(28070)
- 国家社会(25914)
- 教育部(25457)
- 中国(24395)
- 成果(24172)
- 人文(23964)
- 重点(23830)
- 创(22512)
- 大学(22004)
- 制(21940)
共检索到248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淑芳 喻梦颖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股权激励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公司的送转股水平和现金股利水平从公告计划前一年起显著高于非股权激励公司;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对送转股和现金股利水平均有正向的影响,但从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来看,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较为适合自身的特征,但在送转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异常高送转",表明送转股是管理层眼中最大化其股权激励收益的更为理想的掘金工具。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送转股 现金股利 股利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国强 张俊民
基于中国高管股权激励契约中股利保护性条款的特殊制度安排,本文采用Relogit模型与多元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其现金股利支付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未控制公司规模下,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未实施激励的公司更具有现金支付倾向,且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更高。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通过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考察了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缓解了无股权激励公司中的股利分配不足,另一方面矫正了股权激励公司中的高股利分配。上述研究发现,对于研究国有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从制度层面研究股利分配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任 范周乐
为了探究激励型股权激励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文章选取2012—2015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代理成本与股权激励强度的关系,并进一步在区分股权激励设计动机的基础上,将全样本划分为激励型股权激励和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强度与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激励组样本股权激励强度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的显著性水平更高,表明相对于非激励型股权激励,激励型股权激励更能加剧企业的代理成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付东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文章选取2006—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两种激励措施是否优化了公司投资行为这一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都起到了提高适度投资的作用,优化了经理投资行为。对经理进行有效激励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二者还没有产生相互影响,同时使用两种手段不具有增量意义。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货币薪酬 适度投资 非适度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吕长江 张新
本文研究了外资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主导下的内在机理与影响。本文利用2002~2009年428家涉及外资持股的公司数据构造动态面板模型,采用GMM-SYS和MSL的方法对其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外资偏好选择高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而且这种偏好受到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同时外资也促进了上市公司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本文还发现,外资对现金股利的"追逐"有可能产生双刃剑的影响,即在解决"低成长机会公司"投资过度问题的同时,又加剧了"高成长机会公司"投资不足问题。本文的结论对资本市场中外资角色的把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淑芳 张晨宇 张超 轩然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的三个季度,经理人通过操纵"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公告日后盈余存在反转现象;但是,并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经理人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曙光 杨洁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理论上有长效促进作用,其学理逻辑来源于两条:一是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捆绑(相容)逻辑;二是高管与企业及企业股东利益捆绑(相容)基础的建立将内在驱动高管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动态能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最终实现企业升级,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驱动逻辑。其次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有过股权激励实施记录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 R)方法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以及绩效高级化长短期内都有提升作用,而对资产结构高级化短期内有负向冲击,长期将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建波 孙菊生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来考察公司治理特征、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 )实行股权激励的公司 ,在实行股权激励前业绩普遍较高 ,存在选择性偏见。 (2 )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与由第一大股东选派的董事比例显著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公司 ,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高于两职分离的公司。 (3 )成长性较高的公司 ,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显著正相关。 (4)强制经营者持股、用年薪购买流通股以及混合模式的激励效果较好。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 ,对于那些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公司 ,经营者存在利用股权激励机制为自己谋...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敦力 阮爱萍
本文以我国2006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考虑股权激励本身的约束、内部公司治理背景以及外部监管等与股权激励有关的约束机制,研究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2)约束水平综合值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说明约束机制对管理层越有效,越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3)目前,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有效配合,未能出现共同提高业绩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陈立泰
本文以2002~2008年沪深A股76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国有控股、董事会规模大、高管薪酬高和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倾向分配现金股利,流通股比例高和独立董事规模大的公司不倾向分配现金股利,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倾向大,而公司治理差的公司的倾向小。进一步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备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却"不想"派现。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现金股利分配倾向 代理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邹靖
本文以我国535个国有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股权激励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分析法(PSM-DID)和自抽样法(BS)克服样本选择偏误和小样本偏误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影响系数接近于0。针对实证结果,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是:(1)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市场;(2)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3)规范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考核体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倪小雅 戴德明 张东旭
从内部视角对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已有研究并未提供一致的结论,且新兴市场中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定价的关系。不同于基于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数据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验组公司的审计收费要比控制组公司更低,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实施后的审计收费比实施前更低,审计收费降低的程度与股权激励强度成正比,支持了最优契约假说。该结论受管理者权力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较高的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审计收费 管理层权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倪小雅 戴德明 张东旭
从内部视角对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已有研究并未提供一致的结论,且新兴市场中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是一个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定价的关系。不同于基于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数据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实验组公司的审计收费要比控制组公司更低,且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实施后的审计收费比实施前更低,审计收费降低的程度与股权激励强度成正比,支持了最优契约假说。该结论受管理者权力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较高的管理层权力削弱了股权激励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相关文献,表明股权激励在我国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审计收费 管理层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字塔结构下股权激励的双重效应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真的改善了企业绩效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来自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股权激励:利益趋同还是利益壕沟——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薪酬激励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协同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与财务重述——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管理层激励、股权结构与创新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激励制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