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6)
- 2023(7078)
- 2022(5993)
- 2021(5495)
- 2020(4727)
- 2019(10162)
- 2018(9999)
- 2017(19190)
- 2016(10337)
- 2015(11653)
- 2014(11539)
- 2013(11394)
- 2012(10306)
- 2011(8915)
- 2010(9673)
- 2009(9390)
- 2008(9467)
- 2007(8237)
- 2006(7383)
- 2005(7009)
- 学科
- 管理(43511)
- 业(39435)
- 济(39309)
- 经济(39230)
- 企(36334)
- 企业(36334)
- 财(18067)
- 方法(17296)
- 制(15026)
- 数学(14362)
- 数学方法(14237)
- 务(12729)
- 财务(12698)
- 财务管理(12628)
- 审计(12237)
- 企业财务(12142)
- 体(10354)
- 中国(10253)
- 业经(9856)
- 农(9498)
- 体制(9139)
- 银(8080)
- 银行(8075)
- 融(8025)
- 金融(8023)
- 行(7662)
- 技术(6833)
- 划(6811)
- 销(6806)
- 供销(6795)
- 机构
- 学院(148395)
- 大学(148169)
- 济(63278)
- 经济(62017)
- 管理(59640)
- 理学(51169)
- 理学院(50749)
- 管理学(50151)
- 管理学院(49868)
- 研究(44505)
- 中国(37418)
- 财(37205)
- 京(30929)
- 财经(28528)
- 经(25774)
- 江(23028)
- 科学(22984)
- 所(21719)
- 财经大学(21302)
- 中心(20994)
- 经济学(19616)
- 北京(18692)
- 农(18447)
- 研究所(18258)
- 州(17791)
- 业大(17633)
- 商学(17604)
- 经济学院(17507)
- 商学院(17434)
- 院(16125)
- 基金
- 项目(93594)
- 科学(75605)
- 基金(70901)
- 研究(70115)
- 家(60205)
- 国家(59731)
- 科学基金(53283)
- 社会(47289)
- 社会科(45084)
- 社会科学(45074)
- 基金项目(36750)
- 省(35633)
- 自然(33658)
- 自然科(32897)
- 自然科学(32890)
- 教育(32572)
- 自然科学基金(32370)
- 资助(29210)
- 划(29205)
- 编号(27702)
- 制(24813)
- 成果(23567)
- 部(22054)
- 重点(20816)
- 创(19965)
- 国家社会(19956)
- 教育部(19908)
- 性(19436)
- 人文(19426)
- 课题(19078)
共检索到232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烨
本文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的股权控制链①的视角,考察了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链越长,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就越严重。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所产生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聘请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审计;而聘请"四大",能够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减缓公司的代理冲突。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宏亮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为金字塔结构,然而金字塔顶层的终极控制权对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我国2011—2013年沪市和深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终极控制权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终极控制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非国际四大。其次,终极控制权的控制权比例会显著影响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终极控制权性质为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表现为倒U型关系;为非国有性质时,控制权比例与审计师选择没有显著的关系。再次,终极控制权的现金流权比例会显著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义刚 吴斯卉
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投资机会集、所有权性质以及制度环境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投资机会集越高则越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以缓解代理冲突,同时由于非国有公司治理水平相对更弱,作为薄弱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种补充,非国有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处于市场化进程较慢、法治水平较低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非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机会集与高质量审计师选择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当审计师因受监管部门处罚而致声誉受损时,公司变更"污点"审计师表明其对高质量审计服务存在较大需求。本文利用2002-2010年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上市公司客户数据,从代理冲突和董事会质量的角度,考察相关因素对上市公司变更其声誉受损审计师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就代理冲突变量而言,当原审计师受到处罚后,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变更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而财务杠杆及管理层是否持股与审计师变更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就董事会质量而言,董事会的规模、独立性和勤勉性与"污点"审计师变更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关联,仅是否同时设立四个专门委员会与"污点"审计师变更之间呈显著正向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美英
本文以沪市A股2007—2009年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探讨公司产生内部控制审计需求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低,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越高;第一大股东为绝对控股股东、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股权性质与内部控制审计需求正相关。随着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内部控制审计需求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支持了内部控制审计需求的代理假说。
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 需求动因 代理理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德球 叶陈刚 李楠
本文分别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CEO等三个维度分解家族控制权配置模式,考察控制权配置对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审计师的供给方面,超额审计费用随着代理冲突的提高而增强,与两权分离度、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正相关,与家族CEO负相关。在审计师的需求方面,"四大"审计师需求与两权分离度和家族CEO负相关,与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度正相关。研究结论表明,在不同的代理冲突下,审计师需求和供给效应的差异性特征反映了家族企业控制人在发送可承诺信号和攫取公司资源之间的利益权衡选择。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代理冲突 审计供给 审计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夏纪军 张晏
控制权配置与激励安排是组织治理中的两个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从组织中委托人私人收益角度分析委托人控制权与代理人激励之间可能的冲突,进而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对这一冲突关系进行经验检验。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存在显著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与股权性质、公司成长速度相关。民营控股公司中的冲突程度显著弱于其他类型公司,国资委控股公司中的冲突显著强于其他类型公司;而公司成长速度越快,大股东控制权与管理层激励之间的冲突越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上市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效果不显著、甚至出现负效应的经验现象,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龚启辉 吴联生 王亚平
审计师选择是一个关系到资本市场监管部门、投资者、审计师以及上市公司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政府背景的角度,研究了政府控制对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其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国有企业更可能选择中央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地方国有企业更可能选择本地地方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央政府背景和地方政府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更可能对中央国有企业和本地地方国有企业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研究结果表明,依赖于行政权力的稳定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政府背景特征影响了审计师选择,并进而影响审计质量。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审计师选择 审计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新平
本文选取我国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生并购活动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代理冲突与商誉减值计提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代理冲突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商誉减值计提;大所审计小客户会抑制企业的商誉减值计提;小所审计大客户会促进企业的商誉减值计提;大所审计小客户会显著抑制代理冲突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作用;小所审计大客户会显著增强代理冲突对企业商誉减值计提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本文重新考量新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在新兴市场特殊市场环境中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属于不同利益阵营、治理战略各异的公司大股东与外部审计师选择(国际四大)、审计收费、审计质量(盈余质量和审计意见)之间可能存在的复杂关联,勾勒控股股东、其他大股东在外部审计师选择方面的治理战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权比例、现金流权比例、其他大股东制衡度与上市公司聘任国际四大的概率之间表现为倒U型关系;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选择国际四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忠党 韩丽荣 赵晓红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师选择 控股股东侵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管理层自利 审计师声誉 控制权转让交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菁菁 赵珂
以我国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2005~2018年数据为样本,检验双重股权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双重股权结构对审计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影响主要是由于高、低投票权的设定加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从而使得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变得更为严重所导致的。研究结果不仅为股权结构、代理冲突和审计费用方面的文献提供了有效补充,也能帮助国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更深入地了解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在公司治理和管理层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双重股权结构 代理冲突 审计费用 中概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瑶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的核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国有股东不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文章针对中国A股IPO市场审计师的选择问题,选取IPO抑价、审计师质量等变量,实证研究国有股东在A股IPO市场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原因不是国有股东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履行了保险作用,不是国有股东能够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降低IPO融资成本,也不是高质量审计师有更强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而是国有股东损害了高质量审计师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文章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师声誉机制的认识
关键词:
国有股权 IPO 审计师选择 审计师声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成方 刘慧龙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权在中国A股IPO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我们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当国有股权比例较低时,高质量的审计师能够降低IPO发行抑价,但是,国有股比例的提高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降低IPO抑价的作用,并且,国有股比例越高,IPO抑价越高。这说明国有股权对IPO中的审计师选择的影响既不是因为国有股比例的提高容易导致公司与低质量的审计师合谋,也不是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
关键词:
审计师选择 国有股权 审计师声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