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6)
2023(5016)
2022(4228)
2021(4046)
2020(3588)
2019(8326)
2018(8133)
2017(15520)
2016(8685)
2015(9844)
2014(9560)
2013(9687)
2012(8985)
2011(7870)
2010(8202)
2009(8045)
2008(8508)
2007(8136)
2006(7420)
2005(6930)
作者
(26902)
(22168)
(22104)
(21101)
(14571)
(10736)
(10106)
(8568)
(8523)
(8111)
(7622)
(7557)
(7382)
(7379)
(7310)
(6889)
(6725)
(6672)
(6662)
(6582)
(5670)
(5645)
(5523)
(5203)
(5141)
(5121)
(5047)
(4895)
(4719)
(4486)
学科
管理(39700)
(34359)
(33296)
企业(33296)
(32636)
经济(32594)
方法(17359)
(17342)
数学(14692)
数学方法(14567)
(13794)
财务(13773)
财务管理(13751)
企业财务(13310)
(9776)
(7207)
业经(6915)
人事(6751)
人事管理(6751)
(6618)
(6594)
中国(6340)
(6315)
(6273)
银行(6247)
(5770)
(5726)
理论(5691)
经营(5672)
体制(5473)
机构
大学(127337)
学院(123638)
管理(50665)
(48570)
经济(47348)
理学(41451)
研究(41331)
理学院(41018)
管理学(40395)
管理学院(40146)
中国(35732)
(28757)
(27913)
科学(25119)
(22219)
(22130)
财经(21247)
(20583)
中心(19652)
研究所(19634)
(19381)
业大(18459)
北京(17943)
农业(17539)
(16353)
财经大学(16130)
(15476)
(15001)
商学(14342)
商学院(14224)
基金
项目(74814)
科学(58254)
基金(55896)
(50189)
研究(50111)
国家(49780)
科学基金(42414)
社会(30883)
自然(30330)
自然科(29653)
自然科学(29640)
社会科(29296)
社会科学(29281)
自然科学基金(29167)
基金项目(29057)
(27625)
资助(24677)
(24444)
教育(23455)
编号(18891)
(17070)
重点(16679)
成果(16091)
(15166)
科研(15112)
计划(14600)
教育部(14531)
创新(14254)
大学(14137)
(13798)
期刊
(58440)
经济(58440)
研究(37327)
中国(28336)
(27784)
管理(24465)
学报(22878)
科学(20235)
(18916)
大学(17387)
(16806)
金融(16806)
学学(16488)
农业(12193)
财经(11913)
技术(10388)
(10155)
教育(10043)
会计(8726)
财会(8686)
(8635)
经济研究(8430)
业经(7312)
问题(6973)
国际(6727)
(6665)
技术经济(6543)
(6181)
现代(6064)
通讯(5935)
共检索到20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峻  
国内已有的研究均发现管理层激励(包括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强度和公司的过度投资水平成反比关系,支持有效契约理论(或利益协同理论),这对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限薪令"和股权激励管制提出了挑战。本文利用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只有对于非国有公司来说,管理层激励才适用有效契约理论(或利益协同理论),而对于国有公司来说,薪酬激励同时适用有效契约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管理层货币薪酬和过度投资之间呈U形关系,股权激励和过度投资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非国有公司的管理层超额薪酬和过度投资成反比关系,管理层的超额薪酬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激励作用。但是,竞争性行业的国有公司管理层超额薪酬和过度投资成正比关系,管理层超额薪酬有可能是拥有较高权力的管理层寻租的结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和管理层不完全承担投资失败责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限薪令"和股权激励管制在当前情形下仍是合理的,竞争性国有企业管理层"市场化"薪酬制度的实施需要在进一步厘清政企关系之后的基础上进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作凤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管理层权力的综合变量,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强度越高,激励契约中设定较长有效期的概率越低;相比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的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力显著更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强国令  
本文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有效性及内在机理。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结构断点进行Chow检验,发现股权激励治理效应回归方程在2003—2009年全样本期间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减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对国有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影响显著,缓解了公司代理问题,但是对非国有公司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对于解决国有公司过度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存志  吴新春  
本文基于MRR模型,引入股权转让和管理层薪酬,实证研究公司股权、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非对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显著提高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而机构投资者则显著降低了交易过程的信息非对称程度。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信息非对称程度越低。股权转让和管理层激励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信息非对称程度,且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薪酬激励更加显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李倩  
基于中国特色的关系交易背景,利用2006年~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客户集中度对股权激励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正相关,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其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客户集中度会强化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的正向关系,降低企业价值,并且这种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有必要关注管理层权力的治理问题,高度重视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并实施相应的监管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笑雪  
本文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凤霞  于海南  
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发布业绩预告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对管理层业绩预测质量的影响。从管理层发布业绩预测信息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来衡量业绩预测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层发布的业绩预测质量;当股权激励强度逐渐增加时,管理层发布业绩预测质量也随之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业绩预测信息质量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实施股票期权对业绩预测信息质量的激励效果明显优于限制性股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鹿  孟庆艳  
文章以2006年至2009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股权激励的模式、额度、行业、所有者性质、资本结构等角度,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激励额度较高,但激励模式单一,行业集中性较为显著,多为民营企业,且负债水平偏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闫华红  张思捷  
股权激励制度能否发挥效用通常取决于其本身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虽然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有效缓解代理问题,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实践显示出股权激励造成的不良后果。基于此,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对管理层寻租产生的影响,并且考察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管理层的寻租行为,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能够弱化此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与管理层寻租的正相关关系在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短期业绩考核型股权激励可以通过增加管理层寻租行为短暂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市场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研究深化了对股权激励状态下管理层寻租行为的理解,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屹宇  郭泽光  
过度负债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结合管理者机会主义代理理论和有限能力代理理论,探究在管理层任期长短不同的情况下,管理层股权激励、两职合一与企业过度负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股权激励与企业过度负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职合一与企业过度负债负相关,但随着任期的增加,股权激励与过度负债之间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而两职合一与过度负债的负相关关系则被削弱。在长期,随着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企业过度负债率呈现显著的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相比两职分离的企业,两职合一的企业发生过度负债的可能性更高。研究结论为企业合理选择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视角,通过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及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改善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降低了因管理层自利行为而导致的过度投资。此外,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股改后国有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缓解了公司投资不足。上述研究对解决由公司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投资过度及投资不足等代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从制度层面研究公司投资行为和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凤娥  田治威  陈丽荣  
理论上,股权激励能够缓解代理问题,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目的,但实证中,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却存在诸多分歧。笔者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者主观感知的激励力度视角出发,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过度投资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股权激励力度的管理层持股水平、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以及企业业绩,均对股权激励的过度投资抑制作用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水平低于门槛值、管理层货币薪酬水平高于门槛值、企业业绩(净资产收益率)高于门槛值时,股权激励才能有效发挥其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为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张丽平  吴昊旻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小股东间严重代理冲突、控股股东政府性质,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从公司过度投资的视角对管理层激励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以2004-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及其性质对于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论是货币薪酬激励还是管理层持股激励都起到了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激励的这种治理效应;而且,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在弱化管理层激励抑制过度投资作用的同时,还会强化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对管理层激励效应的负面影响。对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改强化了管理层激励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同时又弱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慧博  吕长江  李然  
文章使用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数据,检验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如何影响公司的股票股利行为。在检验股票股利长期市场反应的基础上,文章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更倾向于发放高额股票股利,且股权激励的程度越高,发放高额股票股利的可能性也越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股权激励制度对股票股利政策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文章结果表明,在非效率定价的市场环境下,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会充分利用市场的非有效定价现象来影响公司的股利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