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3)
2023(13631)
2022(11562)
2021(10714)
2020(9293)
2019(21065)
2018(20827)
2017(41060)
2016(21896)
2015(24286)
2014(23924)
2013(23352)
2012(21161)
2011(18808)
2010(18804)
2009(17269)
2008(17054)
2007(14647)
2006(12401)
2005(10934)
作者
(58296)
(49051)
(48817)
(46513)
(31454)
(23432)
(22187)
(18980)
(18705)
(17330)
(16746)
(16563)
(15373)
(15344)
(15287)
(15198)
(14604)
(14138)
(14097)
(14056)
(12063)
(11995)
(11735)
(11246)
(11092)
(10977)
(10726)
(10459)
(9762)
(9391)
学科
(93972)
经济(93847)
管理(71634)
(66747)
(58024)
企业(58024)
方法(49733)
数学(45116)
数学方法(44531)
(29586)
(21683)
(21481)
中国(21293)
(19605)
财务(19552)
财务管理(19509)
业经(19315)
企业财务(18716)
(15436)
(15045)
贸易(15035)
(15013)
(14847)
金融(14844)
地方(14812)
(14635)
(14392)
银行(14377)
农业(14109)
技术(13632)
机构
大学(306762)
学院(305120)
(131071)
经济(128746)
管理(125090)
理学(109778)
理学院(108749)
管理学(106800)
管理学院(106225)
研究(92490)
中国(71704)
(64400)
(61180)
科学(52205)
财经(51808)
(47372)
中心(44283)
(43241)
(43159)
经济学(42167)
(42088)
业大(41801)
财经大学(39090)
研究所(38791)
经济学院(38314)
北京(37493)
(35555)
师范(35159)
商学(34328)
商学院(34024)
基金
项目(211835)
科学(171089)
基金(160014)
研究(154869)
(137385)
国家(136334)
科学基金(120764)
社会(102813)
社会科(97877)
社会科学(97856)
基金项目(84048)
(81014)
自然(78071)
自然科(76385)
自然科学(76372)
自然科学基金(75064)
教育(73028)
(68232)
资助(66239)
编号(60595)
(48893)
成果(48658)
重点(47394)
(44998)
(44080)
国家社会(43711)
(43629)
教育部(43448)
人文(42163)
创新(42110)
期刊
(131567)
经济(131567)
研究(85826)
(52587)
中国(52310)
管理(46733)
学报(41887)
科学(40281)
(36980)
大学(34114)
学学(32568)
(29721)
金融(29721)
技术(27111)
财经(26495)
教育(26493)
农业(24725)
(22529)
经济研究(22093)
业经(20846)
问题(17588)
统计(16836)
(15657)
技术经济(14952)
理论(14549)
财会(14497)
决策(13808)
(13500)
商业(13497)
(13449)
共检索到429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基于股权结构的内生性视角,本文采用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的集合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型"掏空"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外生性出发,股权制衡度能够制约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行为,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内生属性,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额(尤其是侵占型关联交易额)增加比例越大,公司股权制衡度上升比例就越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翼翔  
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已有文献大都先验地把股权结构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并认为二者之间是一种静态关系。本文以1999~2008年间沪、深两市5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控制住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发现:(1)在静态分析框架下,第一大股东持股与绩效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但管理层持股与绩效之间无任何显著性关联;(2)在动态分析框架下,股权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跨期动态作用的可能,不过证据比较微弱,它受绩效变量的影响。以上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建新  李永华  卢剑龙  
本文以2003-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关联交易作为衡量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变量,研究股权结构(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和董事会特征(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力度)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首先通过获取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权来达到掏空上市公司的目的,股权制衡能够抑制这种掏空行为。当大股东不能通过股权对上市公司形成实质性控制时,他们转而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第一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能够作为股权控制的一个替代,使得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掏空的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钢  李婉丽  
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视角,对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之影响因素及此类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地区注册的上市公司内部更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公司股东总数越少的公司越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另一方面,多个大股东共存的股权结构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从而有利于保护公司外部中小股东的财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卢馨  陈冉  张乐乐  
大股东有可能采用金字塔股权结构获得超额控制权,并通过投资活动损害中小股东及外部投资者利益。以2010—2016年沪深两股上市民营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金字塔股权结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股权制衡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金字塔层级和两权分离程度均与企业的综合投资效率负相关;(2)股权制衡对两权分离和投资过度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且在考虑直接控制链的情况下,这种调节作用会加强;同时,股权制衡对金字塔层级与投资不足的关系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丛颖  张楠楠  
本文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检验大股东行为对不同代理冲突的影响,分析其行为所产生的治理与掏空效应,并引入股权结构的交互项,检验股权结构对大股东行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股东行为存在治理与掏空效应,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一方面能够降低股权代理冲突,另一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掏空。股权结构不是影响大股东行为的直接因素,而是对大股东治理和侵占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其中国有股股东对股权代理冲突的治理效应要高于非国有股股东,而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效应要低于非国有股股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陈健健  
本文以双重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托,以2002年~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的现金股利分配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确存在以高派现为手段的大股东掏空行为。此外,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虚拟变量,对股改前后的现金股利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掏空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海峰  魏涛  刘锦华  
由新兴资本市场股权高度集中所引致的代理冲突是公司治理领域热议的核心问题。除已有基于内外部控制系统的制度设计外,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能否发挥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是值得探究的时代议题。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视角切入,本文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抑制了股权质押后控股股东掏空。当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数字金融的治理效应更为突出,表明数字金融能够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漏和不足时发挥补充完善作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信息治理、财务治理和风险治理渠道抑制了股权质押后的控股股东掏空。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制约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后,既增强了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也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价值,贴合投资者财富最大化的治理目标。本文在深刻解答数字金融如何赋能公司治理的同时,亦为后续如何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治理决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裕品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同,二者都为国有资本属性时,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异化从而产生了制衡效果,表现出"同而不合",二者都为非国有资本属性时,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股东之间的合谋概率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殷裕品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银华  李华金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除了股权结构外,社会资本同样也是影响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2007-2012年388家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股权结构、社会资本控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表现出利益协同效应,控股股东的社会资本控制对这种利益协同效应产生负面影响,社会资本控制强化了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倾向,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控股股东利益侵占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明海  程敏英  郑国坚  
近80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股权结构问题开展了广泛且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其中,对股权结构定性或定量的测度是所有研究开展的基础。本文系统总结了股权结构相关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及对股权结构的刻画方式。分析表明,仅从产权维度和垂直方向认识股权结构及代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和偏差。为此,本文从横向网络以及股东之间多种形式的契约出发,考察股东关系对公司产权分布体系的影响。在股东关系的框架下,我们重构了公司股东的产权、利益和势力结构,并用一套较详细且操作性较强的指标体系对股东关系进行了刻画。本文提出的"关系基础"的股权结构将为深化与拓展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等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焦健  刘银国  刘想  
现有关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然而,即使是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亦可以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基于此,本文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思路,考察了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股权制衡水平的提升,大股东掏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制衡度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2)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具有相互调节效应,并且股权制衡能够增强董事会异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焦健  刘银国  刘想  
现有关于抑制大股东掏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制衡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然而,即使是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大股东亦可以通过对董事会的控制来"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基于此,本文借鉴高管团队异质性思路,考察了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的监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股权制衡水平的提升,大股东掏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最优的股权制衡度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2)股权制衡与董事会异质性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具有相互调节效应,并且股权制衡能够增强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应;(3)国有企业中董事会异质性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总影响效应小于非国有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