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5)
2023(5371)
2022(4135)
2021(3911)
2020(3207)
2019(7453)
2018(7376)
2017(13891)
2016(7623)
2015(8078)
2014(8049)
2013(7813)
2012(6984)
2011(5998)
2010(6083)
2009(5814)
2008(6284)
2007(5058)
2006(4577)
2005(4184)
作者
(18496)
(15569)
(15496)
(15236)
(9934)
(7480)
(7002)
(5834)
(5819)
(5631)
(5359)
(5222)
(5206)
(5196)
(4968)
(4656)
(4612)
(4601)
(4437)
(4297)
(3960)
(3769)
(3658)
(3610)
(3576)
(3565)
(3394)
(3188)
(3186)
(3027)
学科
(28902)
经济(28844)
管理(27916)
(27701)
(25374)
(23512)
企业(23512)
方法(13302)
(13049)
财务(13042)
财务管理(13001)
财政(12714)
(12618)
企业财务(12593)
数学(12252)
数学方法(12174)
(10161)
(9763)
中国(8966)
体制(8844)
(7106)
业经(6715)
(6272)
银行(6271)
(5920)
金融(5920)
(5848)
(5762)
制度(5761)
(5461)
机构
大学(99345)
学院(98457)
(45021)
经济(44272)
管理(37780)
(34679)
理学(32300)
研究(32259)
理学院(32042)
管理学(31674)
管理学院(31472)
中国(26391)
财经(22960)
(20967)
(19350)
财经大学(17061)
科学(16287)
(15877)
经济学(15183)
(14948)
中心(14213)
经济学院(13761)
研究所(13442)
北京(12571)
(11990)
商学(11572)
(11514)
商学院(11461)
(11068)
(11029)
基金
项目(60782)
科学(48831)
基金(46180)
研究(45949)
(39332)
国家(39001)
科学基金(34465)
社会(31705)
社会科(30307)
社会科学(30299)
基金项目(23824)
(22101)
教育(21625)
自然(20706)
自然科(20307)
自然科学(20300)
自然科学基金(19956)
资助(18794)
(18433)
编号(17589)
成果(15177)
(14635)
国家社会(14113)
(13718)
教育部(13382)
(13325)
重点(13307)
人文(12724)
(12668)
大学(12166)
期刊
(50263)
经济(50263)
研究(37572)
(34024)
中国(22172)
管理(14662)
(13457)
金融(13457)
财经(12954)
学报(12813)
(11018)
科学(11001)
大学(10791)
(10416)
教育(10357)
学学(10141)
经济研究(9470)
会计(8434)
财会(8297)
(7911)
财政(7911)
业经(6849)
技术(6770)
问题(6341)
农业(6250)
(5844)
通讯(5507)
会通(5503)
(5028)
理论(4752)
共检索到160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丁志国  闫作远  苏治  杜晓宇  
股权分置改革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本文具体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的财富创造效应,以及财富在不同主体间的再分配效应。46家试点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股权分置改革过程能够创:造财富,非流通股东的收益明显高于流通股东的收益,且流通股的超常收益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说明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东,尤其是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处于有利地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志国  高敬一  苏治  李晓倩  
股权分置改革是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通过对价支付方案制定与表决的博弈,是进行财富分配的过程。确定合理的财富分配评价标准,对现行改革方案的公允性进行判断,是保护各方投资主体利益、减少改革成本和改革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46家试点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方案确定过程中,即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财富分配的博弈过程中,非流通股东是占优方,处于有利地位。这一结果的形成可能与改革中对价方案的设计人为非流通股东有关,也与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流通股东主要为中小投资者,他们缺少应有的理性判断能力有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萧端  陈鹏  
股权分置改革揭开了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序幕,股票市场正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场所,因此股市的财富效应成为政府宏观政策制定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日益加深。本文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EC模型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股改后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开始显现,居民的消费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劲松  吕昌会  李志兵  
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还不显著,但对我国东部地区存在微弱的正财富效应,分行业来看,股市对汽车消费和房地产销售有微弱的正财富效应。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曾庆生  张莹  张梦夕  
从重大资产重组的财富效应视角,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改善公司大股东代理问题的影响。研究表明,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取得了显著的短期和中长期超常回报。进一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资产重组效应是否受公司特征或重组类型影响,研究发现重组规模对股权分置改革的资产重组效应产生显著影响,而重组公司是否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是否ST公司以及是否关联交易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重大资产重组绩效的影响是系统性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德胜  吕斐适  于善辉  
本文的主要的目是从事后的角度分析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财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出和表决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利益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在股改前后获得了7%的增值。非流通股比例、股改批次、控股股东性质、市净率是影响流通股股东获得财富增值的主要因素。虽然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票也越多,但是,流通股股东享受的财富增值却越低。非流通股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掩盖了非流通股股东少付对价的事实。总的来说,对价方案是在维持流通股股东股改前后的财富不受损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补偿流通股股东历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元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伍利娜  朱春艳  
本文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比例的角度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后审计师一定程度上配合上市公司实现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及审计意见购买。具体结论为:在股改后,对于相同盈余管理水平,规模较小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下降;对于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未发现有显著不同,但股改后公司向上的盈余管理程度似乎加大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瑛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对国外关于股权与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文献和国内关于股权分置与股利分配政策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回顾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为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俊强  廖士光  李湛  
本文通过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状况,结果发现,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均获得增量收益的公司中,股改的增量收益未能在两类股东间均分;非流通股比重、公司业绩、公司成长性、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份额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改实际对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流通性溢价、流通股东认可程度和非流通股转成流通股期限等因素未能在实际对价水平的确定上起到关键性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振青  
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近年来一个持续升温的话题,而个人所得税是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然而这种改革的作用十分有限。个人所得税在促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公平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建议扩大征税范围,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实行按年计征的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健全纳税档案管理,加强对各类纳税人的监督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的征管力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伟强  王珺  廖理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投资者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划分为两个子事件——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对126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超额收益研究表明:①投资者在两个事件中平均都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②在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惠"——对价的高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未来"——非流通股未来带来的扩容等:③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如果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低)。则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会较低(高)。短期内投资者能够从股权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晓波  邢戬  王作文  
文章构建了一个考虑两类家庭行为和住房资产价值的生命周期模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住房价格的上涨存在着边际递减的"马太效应",这说明房价导致的贫富差距不会无限扩大,而是会收敛于某一区域。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房价上涨与基尼系数和社会福利损失呈正相关性,证明了房价的上涨通过对两类家庭个体产生相反的作用,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最后认为房价导致社会财富再分配现象的根源在于住房需求具有双重属性,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切实施行住房供给的双轨制,通过供给保障房来分离住房的消费与投资属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珍  
国内学者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带来的效应时,无论从定性阐述还是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阶段或初期,大都采用股票市场价格计算产生的累积超额收益,没有分清股价上涨是由于外部的市场环境变化导致的还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价格上升效应,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产生正面影响的结论。本文通过对股改前后股票价格采用价格指数的调整,避开了其他因素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从不同的行业视角分析市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发现其影响现行具有不同,这将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提供了新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