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7)
- 2023(15909)
- 2022(13216)
- 2021(12455)
- 2020(10546)
- 2019(24251)
- 2018(23598)
- 2017(44997)
- 2016(24213)
- 2015(26842)
- 2014(26237)
- 2013(25608)
- 2012(23079)
- 2011(20774)
- 2010(20405)
- 2009(18830)
- 2008(18395)
- 2007(15565)
- 2006(13488)
- 2005(11911)
- 学科
- 济(100955)
- 经济(100839)
- 管理(71135)
- 业(70034)
- 企(58889)
- 企业(58889)
- 方法(51353)
- 数学(46907)
- 数学方法(46470)
- 财(30435)
- 中国(27409)
- 农(25098)
- 制(22197)
- 业经(20925)
- 贸(20859)
- 贸易(20847)
- 易(20357)
- 务(20135)
- 财务(20098)
- 财务管理(20058)
- 企业财务(19290)
- 融(16966)
- 金融(16965)
- 学(16799)
- 农业(16409)
- 银(16408)
- 银行(16363)
- 体(16170)
- 行(15604)
- 地方(14586)
- 机构
- 大学(340494)
- 学院(336425)
- 济(149529)
- 经济(147169)
- 管理(133818)
- 理学(116806)
- 理学院(115655)
- 管理学(113911)
- 研究(113384)
- 管理学院(113287)
- 中国(89516)
- 京(70022)
- 财(69711)
- 科学(65435)
- 财经(56436)
- 农(56392)
- 所(55670)
- 中心(52126)
- 经(51970)
- 研究所(50515)
- 业大(50175)
- 经济学(47606)
- 江(46351)
- 农业(44552)
- 北京(43853)
- 经济学院(43142)
- 财经大学(42693)
- 院(40602)
- 范(39555)
- 师范(39055)
- 基金
- 项目(231968)
- 科学(185079)
- 基金(175135)
- 研究(164236)
- 家(154406)
- 国家(153217)
- 科学基金(132527)
- 社会(109672)
- 社会科(104401)
- 社会科学(104374)
- 基金项目(92177)
- 自然(86778)
- 省(86036)
- 自然科(84904)
- 自然科学(84880)
- 自然科学基金(83471)
- 教育(76304)
- 划(74262)
- 资助(71902)
- 编号(62216)
- 部(53471)
- 重点(52278)
- 成果(49222)
- 创(48930)
- 发(48057)
- 国家社会(47543)
- 教育部(46688)
- 创新(45917)
- 科研(45332)
- 人文(44494)
共检索到488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宋生 王立彦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公布股权分置改革和正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两个事件的市场反应,对2005年至股权分置改革基本结束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与测度,从而更准确和真实地反映这一现象,提出与已有研究不同的结果。研究发现,正式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公布后,对价率高低、净资产收益率大小与投资者获得的非正常报酬收益率负相关,存在价格反转现象,同时流通股比例高低与非正常报酬收益率正相关。这表明,投资者对股权分置改革存在着过度反映,仍然可归结为某种程度的非理性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的暂时上扬,并不意味着市场对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认可。
关键词:
股权分置 市场反应 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婧颖 张顺明
证券流通性能够产生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将完全不能流通的非流通股转变为能够预期到解禁时间的有条件限售股,股票流通性发生变化。本文利用非流通性折价(DLOM)的概念,通过对价和价值总和两种方式计算出股改前后股票流通性的变化值,并对DLOM的影响因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有条件限售股的估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流通性价值 非流通性折价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亮 罗党论 姚益龙
大股东除了"掏空"上市公司外,是否还会存在利益支持行为,这种行为的真实性如何,股权分置改革又会怎样影响上述行为?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不具有持续性,支持更多地表现为"制度性驱动","保壳"和获得配股再融资资格是主要目的,大股东在支持后往往会伴随着明显的"掏空"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有趋同趋势,表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利益支持行为,并且大股东会显著减少因为支持而产生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关联交易 支持 掏空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超 宿晓 新夫
通过对1998-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以定向增发形式进行资产注入所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和购买并持有的长期超额收益的研究,区分股权全流通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发现:股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产生的短期累计超额回报比股权全流通前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上市公司的达标需求因素和保壳因素后,股权全流通后的资产注入前后业绩有下降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大股东资产注入行为的机会主义动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俊霖
本文选取了2007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作为样本,通过构建Logit回归模型来研究市场错误定价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错误定价对于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被高估的程度越高,并购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非国有上市企业比国有上市企业更有可能发生并购;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越被高估,选择股票支付的概率就越大。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卢锐 邢怡媛
股权分置改革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大制度变革,而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是衡量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常用指标。文章旨在分析与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变化以及机构投资者在这一过程中的治理效应。基于2002年-2008年我国A股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总体上得到了提高;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提高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不显著;相对于境内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股改后显著提高了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强国令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利益趋同 利益壕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代武 高燕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关键词:
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市场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董珊珊 杜威 张天西
增发新股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考虑到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性,有必要对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动机进行分析。本文以199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增发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影响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因素。通过Logistic模型我们发现,与成熟市场的研究结论类似,在中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公开增发与定向增发)主要是为了利用市场高估状态的"机会之窗"行为,市场择时理论在不同样本间均得到一致支持;投资与成长理论得到部分支持;由于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不同的发行机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更倾向于利用定向增发方式侵蚀中小股东的利益,代理理论在定向增发样本中得到支持,而在公开增发中没有获得统...
关键词:
增发 公开增发 定向增发 动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涛 邓秀媛 陈碧琴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检验了增值税扩围改革的有效性,为优化增值税改革路径和完善实施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主要结论和启示是:改革对上市公司有显著的冲击效应和明显的市场反应;改革有利于消除企业流转税重复征税,加快服务经济转型;在改革中需要谨慎选择增值税扩围后适用税率;改革需要考虑行业投入特征及行业减税公平,以优化整体结构性减税效果。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斌 吴超鹏
本文对我国1218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改期间股票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并且市场对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2)股改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修正"模式;(3)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比率高、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支持度高的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4)股改前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流通股价/账面价值对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影响;(5)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仅仅将股权分置改革视为一个短期的题材,而对其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大的长期效应缺乏信心。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市场反应 实证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峻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现金股利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梅 郑爱华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6年6月30日完成股改的596家工业类上市公司股改前后各两期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股改前后产品市场竞争、企业最终所有权性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股改前还是之后,产品市场竞争始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产品市场竞争与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交互作用来看,在股改之前,产品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控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改之后,产品市场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支晓强 胡聪慧 童盼 马俊杰
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反映投资者偏好的现金股利溢价并不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解释力显著增强。这一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偏好。股票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在股改前后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与中小股东的偏好密切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财务重述的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票期权薪酬绩效敏感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流通性改善对审计市场的影响——来自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趋同性研究——来自股权分置改革前与全流通后的比较证据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扩容预期及其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错误定价与股权集中的公司治理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股权分置改革与股票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供给需求的理论框架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