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3)
- 2023(7179)
- 2022(6337)
- 2021(6122)
- 2020(5446)
- 2019(12910)
- 2018(13279)
- 2017(25506)
- 2016(14397)
- 2015(16263)
- 2014(16773)
- 2013(16334)
- 2012(15549)
- 2011(14050)
- 2010(14529)
- 2009(13924)
- 2008(14489)
- 2007(13173)
- 2006(11582)
- 2005(10629)
- 学科
- 济(59765)
- 经济(59683)
- 管理(40614)
- 业(39391)
- 企(33618)
- 企业(33618)
- 方法(29856)
- 数学(26599)
- 数学方法(26294)
- 财(19069)
- 制(16257)
- 农(15687)
- 中国(14602)
- 学(12607)
- 务(12212)
- 财务(12186)
- 财务管理(12151)
- 业经(11623)
- 企业财务(11620)
- 体(11496)
- 贸(10464)
- 贸易(10461)
- 地方(10267)
- 银(10210)
- 银行(10184)
- 易(10145)
- 融(9891)
- 金融(9889)
- 农业(9783)
- 行(9664)
- 机构
- 大学(211028)
- 学院(208015)
- 济(84477)
- 经济(82546)
- 管理(77025)
- 研究(71245)
- 理学(65288)
- 理学院(64547)
- 管理学(63286)
- 管理学院(62881)
- 中国(55499)
- 京(45105)
- 科学(43549)
- 财(43159)
- 农(37706)
- 所(37698)
- 研究所(33732)
- 财经(33177)
- 中心(33153)
- 江(32866)
- 业大(31159)
- 经(30025)
- 农业(29763)
- 北京(29040)
- 范(27630)
- 师范(27337)
- 经济学(26036)
- 州(25859)
- 院(24815)
- 财经大学(24532)
- 基金
- 项目(127936)
- 科学(98926)
- 研究(92900)
- 基金(91480)
- 家(79592)
- 国家(78904)
- 科学基金(66480)
- 社会(56909)
- 社会科(53785)
- 社会科学(53760)
- 省(49566)
- 基金项目(48170)
- 教育(44312)
- 自然(43195)
- 自然科(42172)
- 自然科学(42157)
- 划(42121)
- 自然科学基金(41426)
- 资助(38845)
- 编号(38831)
- 成果(33454)
- 部(29181)
- 重点(28851)
- 课题(26657)
- 发(26372)
- 创(25621)
- 教育部(24933)
- 科研(24840)
- 大学(24756)
- 性(24383)
共检索到321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华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表1是四家首批试点公司的方案内容和相应的投票比率和通过比率。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朱文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棉之 文央漾
以股改方案中影响股东利益的对价及承诺等方案特征为研究出发点,分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股权结构与股改方案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假设检验,流通股东获付比例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市场的均衡预期,而非流通股东送出比例则更真实的反映股改方案的对价成本,而且股权结构对方案各特征起了重要影响作用,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影响方案的同时也受股权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结构 对价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志国 苏治 杜晓宇
本文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重申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市存在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主体缺失的制度性缺陷问题,认为合理对价支付比例的确定应该遵循政策中性原理,并根据套利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的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不合理的原因是方案确定的原则存在片面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云龙
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获得通过的45家试点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80%的试点公司采用纯送股方案。通过分析6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比率和理财目标函数的影响,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选择的理性思路:尽可能选择缩股型方案。对比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现实选择特性和理性选择思路,说明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理财目标函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民 宁代兵 曹孟鸣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研究的头号理论问题。由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可以稳坐钓鱼台因而可以随意上项目并且制定不断向流通股股东圈钱的分配方案,甚至掏空上市公司;可以不思进取、不对投资者负责,任由公司一天天烂下去;可以不顾自己在二级市场的形象,任由股价下跌。因此股权分置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应该说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良刚 章林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其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出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接着对86家上市公司的改革方案进行统计并归类,统计表明主要有四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95%以上的上市公司均采取送股方式来进行股权改革,然后通过对每种方案的实施所产生财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送股并不是最优方案。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改革方案 财务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道宏 吴渝
目前证券市场中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几种方案。在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应当对上市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投资者持股成本问题以及全流通后的冲击成本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应当以市场冲击成本为依据,充分考虑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对价方案,并对非流通股股东所应支付的对价进行测算。
关键词:
股权分置 对价 冲击成本 扣减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旗平 陈建梁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预期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
对价 对价依据 对价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凡 陈斌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卫东 姜诚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的特有现象,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两类,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流通权溢价,实现同股同价。本文探讨对价补偿的合理性、如何补偿以及补偿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的三条原则:(1)不能损害流通股股东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2)不能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应该借助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契机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其价值定位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基于上述三点原则,一个改革方案就相当于求解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即在保证流通股股东将要丧失的流通权溢价得到足够补偿的基础上追求非流通股尤其是国有股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在方法上要有助于上市...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流通权溢价 对价补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升义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法律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