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2)
2023(7797)
2022(6767)
2021(6293)
2020(5709)
2019(13536)
2018(13726)
2017(27123)
2016(14904)
2015(16782)
2014(17068)
2013(16835)
2012(15839)
2011(14346)
2010(14581)
2009(13817)
2008(14165)
2007(12518)
2006(10827)
2005(9793)
作者
(42235)
(35599)
(35415)
(34173)
(22829)
(17178)
(16429)
(13730)
(13383)
(12699)
(12089)
(12068)
(11358)
(11310)
(11219)
(11188)
(10940)
(10450)
(10443)
(10351)
(8888)
(8883)
(8765)
(8149)
(8077)
(8051)
(7953)
(7823)
(7188)
(7034)
学科
(67104)
经济(67021)
(43097)
管理(43075)
方法(36760)
(36452)
企业(36452)
数学(33723)
数学方法(33505)
(21169)
(16225)
(16209)
中国(15266)
(13725)
财务(13707)
财务管理(13671)
企业财务(13161)
业经(12398)
(11593)
贸易(11593)
(11415)
(11356)
(11234)
地方(11134)
(10916)
金融(10914)
(10650)
银行(10629)
农业(10437)
(10054)
机构
大学(218229)
学院(215008)
(93497)
经济(91665)
管理(84026)
理学(72448)
理学院(71711)
管理学(70677)
研究(70653)
管理学院(70245)
中国(54611)
(46865)
(44649)
科学(40650)
财经(36950)
(36046)
(35862)
(33704)
中心(33173)
(32377)
研究所(32111)
业大(30778)
经济学(29953)
北京(28382)
农业(28363)
财经大学(27633)
经济学院(27322)
(26747)
师范(26476)
(25221)
基金
项目(138265)
科学(108948)
基金(101756)
研究(100979)
(87768)
国家(87054)
科学基金(74827)
社会(64917)
社会科(61695)
社会科学(61673)
基金项目(53736)
(52861)
教育(48268)
自然(47959)
自然科(46859)
自然科学(46843)
自然科学基金(46069)
(44848)
资助(43070)
编号(40850)
成果(34048)
(32749)
重点(31077)
教育部(28617)
(28522)
(28497)
课题(27796)
人文(27281)
大学(27122)
国家社会(27032)
期刊
(99036)
经济(99036)
研究(64807)
中国(40309)
(38849)
学报(32663)
(31345)
科学(28933)
管理(28737)
大学(25083)
(23778)
金融(23778)
学学(23513)
教育(22311)
农业(20172)
财经(19714)
技术(17923)
(16775)
经济研究(16254)
业经(15254)
问题(13721)
统计(11570)
理论(11290)
技术经济(11249)
(11237)
(10878)
(10148)
实践(10064)
(10064)
商业(10017)
共检索到317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立攀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它使以往不能上市流通的股票获得可流通性,重建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更好地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包括中小投资者在内的各方利益的共赢。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期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统计,试图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以及次贷危机对改革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果是积极的,能带给投资者显著的超额收益;(2)股改对价支付率和股东对方案的支持率与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效应呈显著正相关;(3)次贷危机严重影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珍  
目前中国股市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们经常批评的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和不成熟,而是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推动股市的重心持续下移。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造成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检验和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守海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价值普遍提高了16%以上,且提高幅度与盈利潜力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呈递增关系。它更有利于提高“一股独大”公司的治理绩效,并修正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利用2005年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控股股东集团净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初始条件会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改革的政策效果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权结构最不合理的公司中最为明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振龙  王保合  
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本身看做是上市公司拥有的永久性美式看涨期权多头,并运用期权分析框架,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时机的选择问题、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博弈、预期与价格跳跃过程,找到了该期权定价公司和提前执行该美式期权的最优执行边界,消除了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对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标  
本文以2008年以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增加公司投资支出,并降低投资支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投资策略变化赋予较高的价值评估,且这一价值增加效应在规模小、成立年限少、非国有企业等遭受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缓解了公司遭受的融资约束,并通过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增加公司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民赞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对价水平的众多变量中,按其影响力度依次有四个主要变量: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市净率;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由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以上四个变量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总体上偏小。
[期刊] 预测  [作者] 淳伟徳  叶勇  陈璇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现金对价、股本调整对价和权证对价三种对价支付方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就三种具体的对价支付方式而言,采用了股本调整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有显著提高,采用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及其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明贺  
本文利用81家上市公司的两年的面板数据,对实施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及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公司绩效上采用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三个指标衡量。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对已参加股改的公司绩效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还阐明适当的股权集中度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新霞  刘志勇  孙婷  
与以往研究文献仅仅关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不同,本文深入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进而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方式产生了显著影响;股改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间的正向关联显著性降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间的正向关联显著性增强;流通股比重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由不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重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由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法人股比重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由显著负相关转变为不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治国  严中园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6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民营控制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差异。结论表明:股权分置条件下,现金股利成为民营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直接工具;股权分置改革后,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量权与现金股利出现了"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反映了民营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实际控制人成为管理者的控制模式,加剧了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控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志强  璩潞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力  胡运权  
本文借助所构建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指数,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间接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比较普遍;大股东间的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有抑制作用;增加独立董事比例、保障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减少隶属于控股股东单位的公司董事数量,建立适度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抑制控股股东代理行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映照  李亚培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背景,选择现金股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是否还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仍然依靠控股优势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至第十大股东尚不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