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6)
- 2023(10844)
- 2022(9620)
- 2021(9296)
- 2020(7814)
- 2019(18455)
- 2018(18808)
- 2017(36582)
- 2016(19827)
- 2015(22183)
- 2014(22352)
- 2013(21735)
- 2012(19771)
- 2011(17674)
- 2010(17794)
- 2009(16343)
- 2008(16125)
- 2007(13782)
- 2006(12411)
- 2005(11146)
- 学科
- 济(74964)
- 经济(74854)
- 管理(58416)
- 业(55273)
- 企(47910)
- 企业(47910)
- 方法(34534)
- 数学(29773)
- 数学方法(29377)
- 财(22595)
- 农(20291)
- 中国(19559)
- 制(18702)
- 业经(17613)
- 学(16082)
- 务(14837)
- 财务(14771)
- 财务管理(14743)
- 地方(14672)
- 企业财务(14047)
- 理论(13322)
- 体(13316)
- 农业(12897)
- 贸(12441)
- 贸易(12436)
- 和(12390)
- 银(12278)
- 银行(12246)
- 易(11903)
- 行(11595)
- 机构
- 大学(274180)
- 学院(272602)
- 管理(111039)
- 济(105158)
- 经济(102653)
- 理学(95481)
- 理学院(94470)
- 管理学(92890)
- 管理学院(92386)
- 研究(89530)
- 中国(67851)
- 京(59047)
- 科学(54969)
- 财(52209)
- 所(45064)
- 财经(40845)
- 农(40575)
- 研究所(40444)
- 中心(40388)
- 江(39746)
- 业大(38985)
- 北京(38322)
- 经(37039)
- 范(36796)
- 师范(36529)
- 州(32841)
- 院(32403)
- 农业(31243)
- 财经大学(30410)
- 经济学(29969)
- 基金
- 项目(182452)
- 科学(142973)
- 研究(136688)
- 基金(131165)
- 家(112911)
- 国家(111922)
- 科学基金(96605)
- 社会(83792)
- 社会科(79262)
- 社会科学(79235)
- 省(70933)
- 基金项目(70385)
- 自然(63139)
- 教育(62979)
- 自然科(61615)
- 自然科学(61602)
- 自然科学基金(60478)
- 划(59608)
- 编号(57446)
- 资助(54194)
- 成果(47393)
- 部(40313)
- 重点(40035)
- 课题(38984)
- 发(37754)
- 创(37617)
- 项目编号(35562)
- 创新(34939)
- 教育部(34876)
- 科研(34550)
- 期刊
- 济(120945)
- 经济(120945)
- 研究(86663)
- 中国(52736)
- 管理(41168)
- 财(40571)
- 学报(40548)
- 科学(37504)
- 农(37140)
- 教育(34928)
- 大学(31068)
- 学学(28737)
- 融(26134)
- 金融(26134)
- 农业(25354)
- 技术(23163)
- 业经(21121)
- 财经(19875)
- 经济研究(19129)
- 经(16733)
- 图书(15907)
- 问题(15481)
- 理论(15164)
- 实践(13925)
- 践(13925)
- 商业(12712)
- 科技(12654)
- 技术经济(12576)
- 现代(12301)
- 业(11995)
共检索到406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陈延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出台,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补偿的合理性是影响流通股股东对方案认可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并结合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所推出的具体方案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股权结构 非流通股 流通股 补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建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合法的补偿流通股股东。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股东应按照各自实际的出资比例享有股东权益。由于历史原因,中国A股一级市场股票都是高溢价发行,造成流通股股东通过购买股票实际投入发行公司的资金所形成的每股东权益(净资产)额,远大于未流通股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资金所形成的每股东权益(净资产)额,流通股股东理应得到补偿。根据流通股股东的两种不同的持股情况,设计出两种按股东权益比例进行补偿的方法。
关键词:
股东权益 比例 补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德胜 吕斐适 于善辉
本文的主要的目是从事后的角度分析流通股股东的股票财富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出和表决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个讨价还价过程,利益分配取决于双方的谈判力量。统计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在股改前后获得了7%的增值。非流通股比例、股改批次、控股股东性质、市净率是影响流通股股东获得财富增值的主要因素。虽然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股票也越多,但是,流通股股东享受的财富增值却越低。非流通股比例与对价水平之间正的相关性掩盖了非流通股股东少付对价的事实。总的来说,对价方案是在维持流通股股东股改前后的财富不受损的基础上制定的,而不是补偿流通股股东历史...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流通股 对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何建
老流通股股东为获得股票流通的权利支付了高昂的代价即高溢价入股,现在非流通股股东也想成为流通股股东并让其股票上市流通,也应高溢价入股,这才是真正的同股同权。但是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支付压力太大,因此应采用按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股东权益,平衡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股票数量之方法,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合理补偿。
关键词:
流通与非流通 股东权益 比例补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郝云宏 林洁雷
AH股溢价行为是我国交叉上市企业面对的普遍现象。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尾声,对AH股溢价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就步入视野。就过程而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改变了流通股比,进而影响AH股交叉上市溢价,本文通过实证检验非流通股比和限售股比与溢价关系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改前后非流通股比对溢价的影响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限售股比在长期内对溢价具有平抑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华忠
制度具有相互依存性,制度的效率依赖于其它配套制度的发展。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以支付对价为核心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多数选择原则和帕累托改进性质,推动了改革的顺利完成。解决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关联性、互补性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股权分置改革 类别股东表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超 新夫 全怡
本文以在2008年8月27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发生大股东增持股份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增持行为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增持行为的确能带来短期的累计超额回报,具有一定的支持效应,但长期市场业绩反而较差;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并不受股改进程、所持股份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控股股东 股份增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小明
非流通股的价格如何确定是有效解决资本市场中股权分置问题的关键。由于两类股权分置,DDM及EVA法无法适用,净资产法偏离真实价值也很多。通过设计全市场流通的权证及竞价申购配售方案,使得配售价格和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都可以实现合理保障。竞价中购中的合理出价是一个复杂的事前无法确知的全体博弈问题,竞价结果及权证价值的形成遵循合理预期机制和套利机制。
关键词:
竞价 权证 非流通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传明
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市场运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股改后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的侵害现象仍然存在。对股改后的中小投资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控制权市场和加强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控制权市场机制以及一系列中小股东自我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
股权分置 中小股东 控制权市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姜英兵 于彬彬
本文以截至2011年底完成股改并满足一定条件的7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04-2011年为时间窗口,研究了控股股东的现金积累偏好在股改前后的差异。按照股权性质分组的研究结论表明,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的现金积累偏好在股改后明显减弱,而国有企业前后没有明显变化。按照股改批次分组研究结论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持现比率的影响在股改后存在明显减弱的证据,证实了股改对控股股东侵占动机的缓解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海鸥
股权分置改革的作用在于创建了一个新型的资本市场平台,为资本市场摆脱计划经济的桎梏,完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本文首先从现阶段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发展的特点入手,探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对股权结构优化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最后提出完善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五条基本途径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股权分置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久洪 陈宝峰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了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的融资方式和融资行为决策的变化,研究发现对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上市公司来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非国有控股类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程度下降更大;此外股权分置改革后,兼具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即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增强,而且非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要高于国有控股类上市公司。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融资偏好 资本结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连阳 高亚超 杨亦民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77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股改前,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性影响。股改后,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存在"N型"曲线关系,但是这种"N型"曲线关系在经营绩效和公司价值上表现不稳定;②股改前,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而与公司价值存在"N型"曲线关系。股改后,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控制力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N型"曲线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红 刘国常
以A股公司为样本,以非标准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治理效应的代理变量,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治理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具有揭示和抑制作用;但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外部审计对大股东"掏空"的揭示和抑制作用下降。审计治理效应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为了顺利套现,存在购买审计意见的强烈动机,这一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大股东掏空 审计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