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6)
- 2023(10435)
- 2022(8850)
- 2021(8309)
- 2020(7045)
- 2019(15835)
- 2018(15859)
- 2017(31281)
- 2016(17255)
- 2015(18952)
- 2014(19123)
- 2013(18619)
- 2012(17264)
- 2011(15524)
- 2010(15857)
- 2009(15320)
- 2008(15776)
- 2007(14013)
- 2006(12706)
- 2005(12081)
- 学科
- 济(65243)
- 经济(65121)
- 管理(60195)
- 业(56542)
- 企(50138)
- 企业(50138)
- 方法(30203)
- 财(28619)
- 数学(26626)
- 数学方法(26400)
- 制(23894)
- 中国(19646)
- 务(19360)
- 财务(19334)
- 财务管理(19292)
- 企业财务(18608)
- 农(16815)
- 体(16762)
- 业经(15400)
- 银(15044)
- 银行(15030)
- 体制(14544)
- 行(14303)
- 融(13499)
- 金融(13497)
- 贸(11540)
- 贸易(11533)
- 易(11334)
- 学(11266)
- 技术(10580)
- 机构
- 大学(249827)
- 学院(246876)
- 济(104813)
- 经济(102640)
- 管理(94014)
- 研究(80974)
- 理学(80014)
- 理学院(79243)
- 管理学(78117)
- 管理学院(77639)
- 中国(65166)
- 财(60107)
- 京(51948)
- 财经(46116)
- 科学(44158)
- 经(41888)
- 所(40520)
- 江(37259)
- 中心(36556)
- 研究所(35504)
- 农(35200)
- 财经大学(34670)
- 经济学(33323)
- 北京(33272)
- 业大(31209)
- 经济学院(30030)
- 州(29532)
- 范(29420)
- 师范(29132)
- 院(29124)
- 基金
- 项目(151838)
- 科学(120634)
- 研究(112899)
- 基金(112802)
- 家(97094)
- 国家(96342)
- 科学基金(83097)
- 社会(74433)
- 社会科(70703)
- 社会科学(70685)
- 基金项目(58509)
- 省(56813)
- 教育(53394)
- 自然(51906)
- 自然科(50700)
- 自然科学(50685)
- 自然科学基金(49852)
- 划(48319)
- 资助(46745)
- 编号(44704)
- 成果(38818)
- 部(36165)
- 制(34650)
- 重点(34018)
- 性(32171)
- 教育部(31892)
- 创(31582)
- 国家社会(31441)
- 课题(31316)
- 人文(30495)
共检索到384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志刚 孙艳梅 谭松涛 姜德增
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昌云 孙艳梅 郑志刚 罗凯
本文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股改是否实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目的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的研究发现,股改显著地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部分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而股改预期实现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功能的改善是通过使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形成共同的公司治理利益基础,提升大股东治理的正向作用,以及使机构投资者发挥更加积极的监督制衡作用,并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接管威胁实施创造条件得以实现的。股改对于改善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治理机制有效性作用更加显著。因而,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最初预期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辉 赵媛 潘飞
经理人的自利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利益相容的股权激励失效已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对股权激励成为高管利益输送渠道和福利安排的质疑不断。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截止2010年末已由董事会授予股票或期权的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在控制影响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的其他因素后,研究股权激励披露日、行权日和出售日前股权激励水平、激励方式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披露日以及行权日之前经理人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出售日前则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与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和程度正相关,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妍 王利 张荣霞 周睿
文章在Heckman选择模型和两部模型的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确实使得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的倾向性有所减小,但是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扭转以往股权集中度与现金分红所呈现的特殊关系,这就意味着股权分置问题尽管影响了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但并不是造成以往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行为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南春
本文收集了45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1800个原始财务指标,采用T检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样本企业2003年至2006年的"每股收益"等10个财务指标作为检验元,评估这些企业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短期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在改革前后无显著变化,而企业的长期债务风险在改革后有所加大。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财务绩效 T检验 股权结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理 沈红波 郦金梁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玉敏 任广乾
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扭曲了资本市场发挥作用的机理。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逐步形成共同的治理基础。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优化的影响关系框架可以看出,指出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行为、董事会作用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内部治理因素和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等外部治理因素影响着上市公司整体治理的优化,从而使后股权分置时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恽碧琰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的制度性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接近尾声,为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底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治理结构 治理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艺君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追溯股权分置的历史,分析了其对公司治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并以宝钢股份为例,证明股权公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认为,股权公置改革也还存在问题,公司治理并未因股权公置改革而一劳永逸,在全流通时代还要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丽娟 王欣
文章以沪深2005年年底完成股改的2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幅度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应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减持幅度一次过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宁青青 李仲轶 杨宝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显著差异,但是,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及分红比率均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及股份全流通的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改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现金分红 股利支付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超鹏 叶小杰 吴世农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首次从CEO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后是否被撤换的角度来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发现:(1)大约有三分之一的CEO在并购之后三年内被非自愿变更,其中被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变更的CEO占28%,而被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也就是因公司控制权变更而撤换的CEO占6%;(2)并购公告前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越差,CEO在并购后3~5年内越可能被非自愿变更;(3)同样实施价值损害型并购,民营企业CEO被变更的概率远高于国有企业,究其原因可能是民营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即公司控制权市场在约束CEO行为方面比国有企业有效。
关键词:
并购绩效 CEO变更 公司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海明
通过检验股权分置改革的中期效果,特别是改革进程和效果的内在关联以及股改实现中期效果的内在机理发现:公司治理特征和绩效能够影响改革的进程,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绩效提升和治理完善。对于那些改革过程非常艰难或者改革推进较晚的公司而言,股改的效果更好。这说明改革具有后发优势,即对于那些改革难度较大的公司而言,改革带来的效果更好。对于渐进式改革只有坚定改革的信心、克服改革的攻坚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资本市场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利用2005年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控股股东集团净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显著地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这一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的初始条件会影响到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改革的政策效果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股权结构最不合理的公司中最为明显。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公司治理 市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