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1)
- 2023(6222)
- 2022(5500)
- 2021(5229)
- 2020(4722)
- 2019(11325)
- 2018(11659)
- 2017(22563)
- 2016(12627)
- 2015(14108)
- 2014(14558)
- 2013(14207)
- 2012(13313)
- 2011(12077)
- 2010(12434)
- 2009(11845)
- 2008(12241)
- 2007(10922)
- 2006(9549)
- 2005(8748)
- 学科
- 济(53229)
- 经济(53163)
- 管理(34846)
- 业(34714)
- 企(29421)
- 企业(29421)
- 方法(27187)
- 数学(24682)
- 数学方法(24490)
- 财(17354)
- 制(14577)
- 农(13881)
- 中国(12534)
- 务(11129)
- 财务(11111)
- 财务管理(11084)
- 企业财务(10637)
- 体(10331)
- 业经(10258)
- 学(10095)
- 地方(9196)
- 贸(9034)
- 贸易(9034)
- 银(8902)
- 银行(8882)
- 易(8759)
- 农业(8745)
- 融(8728)
- 金融(8726)
- 体制(8695)
- 机构
- 大学(182108)
- 学院(180030)
- 济(75914)
- 经济(74299)
- 管理(68390)
- 研究(61134)
- 理学(58261)
- 理学院(57629)
- 管理学(56681)
- 管理学院(56317)
- 中国(47344)
- 财(38526)
- 京(38209)
- 科学(36339)
- 所(31948)
- 农(31873)
- 财经(29772)
- 研究所(28630)
- 中心(28373)
- 江(27814)
- 经(27006)
- 业大(26523)
- 农业(25081)
- 北京(24588)
- 经济学(23650)
- 范(23213)
- 师范(22990)
- 财经大学(22091)
- 州(21764)
- 经济学院(21439)
- 基金
- 项目(112410)
- 科学(87507)
- 研究(82490)
- 基金(80932)
- 家(70062)
- 国家(69473)
- 科学基金(58859)
- 社会(51203)
- 社会科(48501)
- 社会科学(48479)
- 省(43594)
- 基金项目(42863)
- 教育(39217)
- 自然(37866)
- 划(37013)
- 自然科(36949)
- 自然科学(36935)
- 自然科学基金(36309)
- 编号(34487)
- 资助(33886)
- 成果(29177)
- 部(26040)
- 重点(25356)
- 发(23464)
- 课题(23459)
- 创(22896)
- 教育部(22392)
- 科研(21910)
- 大学(21791)
- 性(21731)
共检索到272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志国 苏治 杜晓宇
本文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重申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市存在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主体缺失的制度性缺陷问题,认为合理对价支付比例的确定应该遵循政策中性原理,并根据套利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的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不合理的原因是方案确定的原则存在片面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华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表1是四家首批试点公司的方案内容和相应的投票比率和通过比率。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朱文英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旗平 陈建梁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预期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建平 李晓莉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
对价 对价依据 对价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民赞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对价水平的众多变量中,按其影响力度依次有四个主要变量: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市净率;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由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以上四个变量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总体上偏小。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溢价 对价 影响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凡 陈斌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卫东 姜诚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的特有现象,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两类,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流通权溢价,实现同股同价。本文探讨对价补偿的合理性、如何补偿以及补偿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的三条原则:(1)不能损害流通股股东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2)不能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应该借助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契机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其价值定位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基于上述三点原则,一个改革方案就相当于求解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即在保证流通股股东将要丧失的流通权溢价得到足够补偿的基础上追求非流通股尤其是国有股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在方法上要有助于上市...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流通权溢价 对价补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升义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法律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苏卫东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其核心内容是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换取股份的流通权,在这一过程中,独立董事充当中小股东的代言人,但实证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支付对价呈弱正相关,并没有显著影响到支付对价。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独立董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俊德 杨诚 梁红丽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关键词:
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改革 对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志国 苏治 杜晓宇
本文根据政策中性原则与套利分析理论推导出市场均衡条件下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公式,对46家试点公司和进入全面股改后推出的前两批72家公司对价方案进行剖析,认为部分上市公司对价支付比例存在明显不合理,并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试点公司不合理对价方案获得高票通过的原因。最后,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与成本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在一个相对较短时间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对于非流通股东而言最为经济。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均衡对价 博弈 改革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