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2)
2023(8783)
2022(7330)
2021(6859)
2020(5691)
2019(12753)
2018(12667)
2017(23278)
2016(13098)
2015(13974)
2014(13659)
2013(12856)
2012(11884)
2011(10599)
2010(10788)
2009(10164)
2008(10454)
2007(9020)
2006(8172)
2005(7312)
作者
(38826)
(32446)
(32351)
(30662)
(20621)
(15904)
(14584)
(12628)
(12365)
(11436)
(11084)
(11007)
(10505)
(10265)
(10103)
(10003)
(9862)
(9711)
(9529)
(9345)
(8248)
(7971)
(7924)
(7395)
(7305)
(7248)
(7141)
(7113)
(6563)
(6394)
学科
(48706)
经济(48630)
管理(38576)
(37029)
(31887)
企业(31887)
方法(23089)
数学(20569)
数学方法(20308)
(16642)
(14100)
(13010)
中国(12356)
业经(11281)
(10983)
(10856)
财务(10842)
财务管理(10821)
(10570)
企业财务(10449)
(9586)
贸易(9583)
(9348)
体制(8906)
(8616)
银行(8570)
农业(8510)
(8412)
金融(8412)
(8121)
机构
大学(184677)
学院(182094)
(72683)
经济(71294)
管理(67519)
研究(63213)
理学(58734)
理学院(58068)
管理学(56890)
管理学院(56569)
中国(47799)
科学(40417)
(38714)
(38541)
(35948)
(33264)
业大(31783)
农业(30833)
研究所(30244)
中心(28552)
财经(28247)
(27119)
(25882)
北京(24054)
(22797)
师范(22407)
(22321)
经济学(22291)
财经大学(21186)
(21112)
基金
项目(123118)
科学(96189)
基金(90825)
研究(82844)
(82513)
国家(81798)
科学基金(69133)
社会(53923)
社会科(51194)
社会科学(51177)
基金项目(48049)
(47213)
自然(46894)
自然科(45915)
自然科学(45899)
自然科学基金(45154)
(40751)
教育(39042)
资助(36765)
编号(31436)
重点(27891)
(27073)
(25616)
成果(25254)
(24703)
科研(24238)
计划(24031)
创新(24027)
国家社会(23030)
教育部(23012)
期刊
(77893)
经济(77893)
研究(52728)
中国(37962)
学报(37527)
(34365)
科学(31137)
(29381)
大学(27934)
学学(26520)
管理(24928)
农业(22523)
教育(20363)
(18335)
金融(18335)
财经(14862)
技术(13604)
经济研究(13114)
(12725)
业经(12333)
(11925)
(10580)
业大(10477)
问题(10196)
农业大学(9024)
(8619)
科技(8616)
统计(8478)
技术经济(8418)
理论(8123)
共检索到271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凡  陈斌  
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改的“对价”方案普遍考虑了非流通股份流通后对股价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其中.非流通股比例、当前股价与净资产的差额、净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对价”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可得的基本判断是,当前的股改工作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市场化博弈机制,这个机制保障了两类股东在各自利益前提下达成妥协的可能。但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以及股改的对价比率存在模式化的倾向,仍是这一机制存有的主要问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旗平  陈建梁  
通过对45家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对价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目前各公司的对价水平趋同,但对价影响因素不同。结合理论分析,建议从统一对价的标准上来稳定股改的预期,这更有利于股市的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民赞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对价水平的众多变量中,按其影响力度依次有四个主要变量: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市净率;同时,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由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极具政策性色彩的行为,以上四个变量对对价水平的影响力度总体上偏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建东  侯文轩  
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投票机制的特征,并研究了对价水平、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投票结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分组投票的机制和流通股股东的理性有效制约了占多数投票权的非流通股股东,并保障了对价方案总体处于双方认为合理的水平。数据显示,流通股的投票率只有33%,而非流通股的投票率将近其三倍;双方的支持率则比较接近,且都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对价水平较低的提案能引起流通股较高的投票率;同时伴随着流通股较低的支持率和较高的反对率。此外,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改善能有效增加具有信息劣势的流通股股东投票率,并促使股东双方在对价提案的意见上取得一致,从而得到较高的支持率和较低的反对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瞿卫东  姜诚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之初就存在的特有现象,上市公司的股东分为两类,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要消除流通权溢价,实现同股同价。本文探讨对价补偿的合理性、如何补偿以及补偿的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的三条原则:(1)不能损害流通股股东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2)不能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应该借助股权分置问题解决的契机使中国资本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其价值定位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基于上述三点原则,一个改革方案就相当于求解一个数学规划问题,即在保证流通股股东将要丧失的流通权溢价得到足够补偿的基础上追求非流通股尤其是国有股价值的最大化,并且在方法上要有助于上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道宏  吴渝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升义  
本文从合同法上对价的一般法理出发,论证了国有股、法人股股东向社会公众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法律依据,指出了关于对价的若干认识误区;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形式,认为对价包括基础对价、从属对价(特别承诺)两部分,并对股权分置改革中确定对价及相关事宜的法律程序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魏建华  
一、对价差异的市场反应(一)不同对价方案的通过率股权分置改革第一批试点已尘埃落定。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流通股股东的投票热情,也影响到试点方案的通过率,甚至决定了试点方案的命运。表1是四家首批试点公司的方案内容和相应的投票比率和通过比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永生  
股权分置改革增加的收益按持股比例在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间进行分配,改革就是公平的。根据这一思路,公平对价率应使两类股东收益率相等,根据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资料,对价率的不公平程度为80·6%,流通股东也没有因股改而从中受益,股权分置改革对流通股东是不公平的。改革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向是正确的。不公平的原因是对价谈判中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买方处于完全垄断地位而卖方处于分散状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俊德  杨诚  梁红丽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任婕茹  
国有股的定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流动性限制成本的定义,通过国外经典模型证明了国有股之所以低于同类普通股的价值,就是源于流动性限制成本的存在。并从流动性限制成本的角度对我国现行对价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对价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玉敏  任广乾  
本文选取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超常收益率作为基础度量指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批次、不同交易所和不同板块股权分置改革效率的差别,深入研究了股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正禹  高明华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价支付弥补制度安排的改变对参与方造成的损失,获取良好的整合效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探讨对价支付的理论依据,并对主要的对价支付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对价方案的确定提供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洋  
为解释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公司的价值会因对价的支付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会通过预期股改后的公司价值来决定对价。因此,对价和公司价值是相互联系的内生变量。其他外生变量或直接作用于对价,或通过影响公司的价值来影响对价。与现有相关文献中的单方程模型不同,本文模型将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合理地引入模型,因而更为系统地解释了对价的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